李琦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葫芦岛125105)
不锈钢衬套类零部件是大型柴油机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加工存在一定困难,主要在于工件为大型衬套件,且壁厚较薄,具体尺寸为工件直径为φ750mm,长度925mm,壁厚仅25 mm。在加工时一般选用重型卧式车床,易发生加工变形;工件材料一般为1Cr18Ni9Ti,材料韧性较大,易发生粘刀现象,加工材料硬化严重。而且大型车床加工时不易冷却,加工过程中刀具在工件上行走近14 km,在加工后期刀具磨损情况加剧。
为解决此类零件的加工难点,笔者在实践中经过研究发现可以从加工刀具入手加以解决,通过对加工刀具各几何参数进行合理选择与修磨,并采用合理的切削用量,可以获得较好的加工精度及表面粗糙度。
1)主偏角与切削力的关系。对主切削力FZ的影响:当切削面积Ae不变时,主偏角增大,切削厚度增大,而切削宽度减小,切削层形状变为厚而窄,切削力减小。当主偏角增大到60°~75°之后,由于刀尖圆弧半径部份参与切削的比例增大,切削层变薄而宽,主切削力又逐渐增加。对进给抗力和切深抗力的影响,由进给抗力=FMsinKr和切深抗力=FMcosKr(FM在基面中垂直于切削刃的切削分力)两公式可知,进给抗力随主偏角的增大而增大,切深抗力则减小。当Kr=90°时,切深抗力为0。但上两公式是在刃倾角等于零情况下导出的,当不等于零时,即使Kr=90°,切深抗力也不为0,因为刃倾角对进给抗力和切深抗力也有影响。并且在实际切削时,由于具有刀尖圆弧半径和副切削刃参与切削,即使副偏角等于90°时,也存在切深抗力。
2)主偏角、副偏角对刀尖强度和散热的影响。刀尖角加大刀具强度增大,并且散热面积增大,使切削热减小,也减小刀具的耐磨。主偏角增大,刀尖角减小,副偏角加大,刀尖角减小。主偏角减小,刀尖角增大,副偏角减小,刀尖角增大。因此选用60°主偏角和15°副偏角。
3)修光刃与加工表面质量的关系。在精车中修光刃是提高表面粗糙度的首选。但是在车削长孔时修光刃的选择要适中,修光刃过长易引起刀具振动,修光刃小于走刀量又起不到修光作用。在加工此工件时,刀具在工件上行走时间长,选用走刀量过小会使刀具在加工后期产生急剧磨损,选用走刀量大会使表面质量不好,经过计算选用走刀量为0.25 mm,选用修光刃为0.5~0.6 mm。
4)刀具耐磨性与后角及修光刃的关系。后角的存在可以使刀具主后刀面和工件表面的摩擦减小,后角的过分增大会降低刀刃的强度。随着后角的增加,刀具切削刃会锋利,但耐磨性差,后角太小则会与工件产生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合理选择后角对此工件加工十分关键。修光刃不光对表面粗糙度有影响,对于刀具耐磨性也有一定的影响。修光刃小,磨损快;修光刃长增加刀具耐磨性,但易引起振动。
5)刀具几何参数与振动的关系。加工中因镗杆刚性差,刀具几何参数选择不合理会产生振动造成工件无法加工。前角增大,切削轻快,不易引起振动。在切削刚性差的工件时采用小的后角和副后角能增加阻尼,防止或减轻振动。主偏角增大,减小切削力,减轻振动。
6)刃倾角和断槽宽度对断屑的影响。刃倾角主要影响刀头的强度和排屑方向,断屑槽的宽窄和方向也决定切屑的排屑方向和断屑问题。因为此工件为不易断屑的不锈钢材料,尤其是精车时,切屑不断绕到车刀上会挤伤工件表面,使表面粗糙度达不到图纸要求,所以经过反复试验用如表1所示精车刀角度。在精车时切削会因重力和刀具挤压变形,在一定长度断屑。
工件毛坯由两半圆型不锈钢板焊接而成,在实际加工中刀杆伸出端近1 m长,故加工刚度较差,在加工中容易产生刀具振动,且很容易损坏刀尖。综合考虑加工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经过多次试切削,最终通过将YG8螺纹车刀改制成为所需刀具,根据刀具几何参数合理修磨,使加工效率得到提高,工件加工质量达到理想效果。刀具改制的几何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YG8精车刀的几何角度选择
表2 实际加工切削参数
经过实际加工检验,选择如表2所示的切削参数可以获得较好的加工效果。
针对大型衬套类零件的加工难题,通过对YG8螺纹车刀进行改制,采用合理的刀具刃磨技术,修磨出适当的刀具角度,并在实际加工中采用合理的切削参数,可以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及加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