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洪 黄红雯
舒血宁注射液与五种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考察
王伟洪 黄红雯
目的 考察舒血宁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5%和10%两种)、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氯化钠注射液(0.9%)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等五种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 以及混合液放置时间与药物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参照临床用药一般浓度, 使用一次性灭菌注射器在五种注射液中分别加入舒血宁注射液, 剂量为20 ml, 摇匀后倒置;药物滴注时间为2 h, 设置0 、15、30 min, 1.0、1.5、2.0 h共6个考察时间点, 分析各混合溶液的外观变化以及微粒和紫外吸收光谱变化情况。结果 注射液配伍后, 在滴注时间内混合液未见沉淀生成, 也未发生变色, 其中, 与葡萄糖注射液(10%)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 混合液的pH和微粒计数均呈现出升高趋势;此外, 氯化钠注射液(0.9%)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的微粒计数也明显升高, 葡萄糖注射液(5%)的各项变化并不明显。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可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 建议在1.5 h内完成输注, 其他注射液最好单独使用。
舒血宁注射液;配伍;稳定性
舒血宁注射液是一种由银杏叶提取物精制而成的中药注射液, 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脑血栓、缺血性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治疗[1,2]。由于该药的成分较为复杂, 在临床应用中容易出现各种配伍变化,目前舒血宁注射液与临床常用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相关报道并不多见, 为此, 有必要对此做进一步的考察, 研究其体外配伍情况, 通过模拟临床条件进行实验, 分析舒血宁注射液与各种注射液混合后, 其放置时间与药物稳定性的关系, 结合混合液的的pH、λmax、以及微粒变化情况, 得出舒血宁注射液与临床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的相关结论, 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1 材料 通过临床用药调查, 选出五种临床上常与舒血宁注射液(国家药品标准WS3-B3707-98-2004-2012)共同使用的注射液, 分别为葡萄糖注射液(5%和10%两种)、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 氯化钠注射液(0.9%)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对其进行药物的配伍稳定性考察。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 实验辅助仪器为:实验室pH计、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激光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和洁净台。
1.2 方法 通过模拟临床条件进行实验, 参照临床用药一般浓度, 使用一次性灭菌注射器在五种注射液中分别加入舒血宁注射液, 剂量为20 ml, 摇匀后倒置。药物滴注时间为2 h,分别观察和记录五种混合溶液的外观变化以及微粒和紫外吸收光谱变化情况。本试验共设置6个考察时间点, 即0、15、30 min, 1.0、1.5、2.0 h。
1.3 观察指标 结合实验获取数据, 对舒血宁注射液与五种注射液配伍后的pH变化情况、λmax变化情况以及微粒变化情况进行逐一分析。
2.1 舒血宁注射液与五种注射液配伍后外观变化情况 舒血宁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5%和10%两种)、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 氯化钠注射液(0.9%)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等五种注射液配伍后, 在滴注时间内混合液未见沉淀生成, 也未发生变色。
2.2 舒血宁注射液与五种注射液配伍后pH变化情况 在2 h内, 舒血宁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和氯化钠注射液(0.9%)配伍后, 混合液的pH变化并不明显, 与葡萄糖注射液(10%)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混合液的pH呈现出升高的趋势。见表1。
2.3 舒血宁注射液与五种注射液配伍后λmax变化情况在2 h内, 舒血宁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5%和10%两种)、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 氯化钠注射液(0.9%)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等五种注射液配伍后, 各混合溶液的λmax变化并不明显。见表2。
2.4 舒血宁注射液与五种注射液配伍后微粒变化情况 在2 h内, 舒血宁注射液与五种注射液配伍后, 微粒计数均呈现出升高趋势, 葡萄糖注射液(10%)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的微粒计数升高最为明显, 在0 min~1 h时间段, 氯化钠注射液(0.9%)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的微粒计数也明显升高,而葡萄糖注射液(5%)的微粒计数升高并不明显。见表3。
表1 各注射液配伍后pH的变化
表2 各注射液配伍后λmax的变化
表3 各注射液配伍后微粒的变化(μm)
舒血宁注射液属于纯中药制剂, 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 且很少出现不良反应情况, 但是该注射液的成分较为复杂, 对保存条件要求较高, 保存不当会影响到药品质量,在与常规注射液配伍时也应注意, 其有效成分为银杏黄酮苷、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等, 与临床常用输液配伍后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如果出现沉淀、浑浊、变色等情况便不能使用[3,4]。本次实验证实, 舒血宁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5%和10%两种)、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 氯化钠注射液(0.9%)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等五种注射液配伍后, 在滴注时间内混合液未见沉淀生成, 也未发生变色。结合实验获取数据, 在2 h内, 舒血宁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和氯化钠注射液(0.9%)配伍后, 混合液的pH变化并不明显, 与葡萄糖注射液(10%)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 混合液的pH呈现出升高的趋势;舒血宁注射液与五种注射液配伍后, 各混合溶液的λmax变化并不明显;舒血宁注射液与五种注射液配伍后, 微粒计数均呈现出升高趋势, 葡萄糖注射液(10%)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的微粒计数升高最为明显, 在0 min~1 h时间段, 氯化钠注射液(0.9%)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的微粒计数也明显升高, 而葡萄糖注射液(5%)的微粒计数升高并不明显。
根据pH比较结果, 舒血宁注射液的pH在4.55左右,要高于葡萄糖注射液(5%和10%两种)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 配伍后的混合溶液的pH会相对升高, 而舒血宁注射液的pH因低于氯化钠注射液(0.9%)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二者配伍后的pH则会有所降低[5]。从各注射液配伍后微粒变化情况来看, 在2 h内葡萄糖注射液(10%)的变化最为明显,混合溶液中的微粒计数显著升高, 其原因就在于其pH较低,配伍后舒血宁注射液中的银杏黄酮苷、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等会部分水解, 使得产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6]。此外, 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氯化钠注射液(0.9%)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 混合液的微粒计数也明显升高, 这可能与其中的盐类有关, 具体机制在本实验中未能证实,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在临床上常与舒血宁注射液共同使用的注射液中, 葡萄糖注射液(5%)配伍后的各项变化并不明显, 在此建议舒血宁注射液最好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 并在1.5 h内完成输注, 其他注射液最好单独使用, 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1] 方静, 周学琴.舒血宁注射液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和果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中国药房, 2011, 19(7):1792-1793.
[2] 梁丽梅, 彭洁, 廖广仁, 等.舒血宁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的考察.中药材, 2012, 12(6):994-996.
[3] 李键华, 刘文富.舒血宁注射液与10种溶媒配伍稳定性分析.心理医生(月刊), 2012, 12(11):684-685.
[4] 朱建新, 吝战权, 马丽萍, 等.舒血宁注射液配伍禁忌文献研究.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4, 18(9):860-863.
[5] 于芝颖, 李玉珍.舒血宁注射液与临床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中国药学杂志, 2012, 12(6):467-470.
[6] 田自有, 徐仙娥, 陈华群, 等.舒血宁注射液与18种药物的配伍禁忌.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12(6):14-1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3.071
2015-02-05]
512026 韶关市中医院(王伟洪);韶关市药品检验所(黄红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