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悦丰
整合各站点检验资源提高社区慢病管理能力的临床研究
赖悦丰
目的 探讨整合各站点检验资源提高社区慢病管理能力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镇各社区站点检验资源整合后高龄社区居民100例作为观察组, 另选择往期未进行检验资源整合前高龄社区居民100例作为对照组, 观察资源整合前后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病管理的覆盖率、控制率、异常率及知晓率4个指标的定量分析, 对整合各站点检验资源提高社区慢病管理能力进行临床研究。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病、糖尿病结局管理覆盖率明显高于基线覆盖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病、糖尿病结局管理覆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局覆盖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病、糖尿病结局管理控制率与基线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病、糖尿病结局管理控制率与对照组结局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病、糖尿病结局管理异常率明显高于基线异常率, 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病、糖尿病结局管理异常率与对照组结局异常率, 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病、糖尿病结局知晓率明显高于基线知晓率, 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病、糖尿病结局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局知晓率, 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合各站点检验资源能够提高社区慢病管理能力。
整合;检验资源;社区慢病管理能力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例高达15% 左右;老年人口属于疾病高发人群, 其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1]。随着我国三级诊疗制度的不断完善, 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卫生领域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仪器设备、人员配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通过对社区医疗资源纵向整合, 合理利用和配置医疗资源, 对辖区居民实行基本的医疗服务并进行卫生保健工作, 特别是对社区老年居民进行常规体检, 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早期治疗并对预后做出精确的判断[2]。本研究以所在辖区 200 例老年居民为研究对象, 分析整合各站点检验资源前后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病管理的各项血生化指标, 强化提高社区慢病管理能力, 为制定进一步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来自于2013 年1月~2014年1月整合各站点检验资源后进行血生化检测的高龄社区居民100例, 其中, 男36 例, 女64例;60~65岁28例、66~70岁26例, 71~75岁20例, 75岁以上者26例;另选择往期未整合各站点检验资源前进行血生化检测的高龄社区居民100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39例, 女61例;60~65岁24例、66~70岁24例, 71~75岁25例, 75岁以上者27例;所有研究对象于早晨8:00空腹状态下采集外周静脉血, 3 h 内检查完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检验资源整合方法 ①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身中心检验室, 配备相应的设备和人员, 开展能适应社区各项工作的医学检验项目及一些特殊检查项目。②各站点医生根据病情需要开具相应合理的检验申请单, 第2天早上, 患者空腹由站点护士分类抽血, 做好登记、保管, 备送检查。③每天由中心检验室派1名检验人员随车前往各站点收集血液检验标本, 并与站点护士严格核对交接。④检验结果第2天由中心检验室随车人员将所有检验报告单带回各站点, 遇到“危急值”结果, 及时电话或传真报告到站点开单医生。
1.3 调查方法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监测点, 对辖区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病患者进行全面健康调查及体检, 并建立健康档案。发放调查问卷, 包括患者对资源整合前后慢病管理的覆盖率、控制率、异常率及慢病检测准确率4个指标进行定量分析, 对整合各站点检验资源提高社区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病管理能力进行临床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高血压病、糖尿病管理覆盖率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病、糖尿病结局管理覆盖率明显高于基线覆盖率, 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病、糖尿病结局管理覆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局覆盖率, 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高血压病、糖尿病控制率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病、糖尿病结局管理控制率与基线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病、糖尿病结局管理控制率与对照组结局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高血压病、糖尿病异常率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病、糖尿病结局管理异常率明显高于基线异常率,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病、糖尿病结局管理异常率与对照组结局异常率, 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高血压病、糖尿病管理覆盖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高血压病、糖尿病控制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高血压病、糖尿病异常率比较(%)
2.4 两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知晓率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病、糖尿病结局知晓率明显高于基线知晓率, 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病、糖尿病结局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局知晓率, 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高血压病、糖尿病知晓率比较(%)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医改《意见》中提出要“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 严格控制大型医疗设备配置,鼓励共建共享, 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 为整合各站点检验资源提供了政策支持。整合各站点检验资源就是对社区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 以提高社区医疗资源利用和配置的效率, 切实方便群众就医、减轻群众就医负担[3,4]。
高血压病、糖尿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最常见、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疾病, 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5,6]。高血压病、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 在治疗过程中除非合并急性并发症及严重的慢性并发症需要专科就诊或住院, 其余均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门诊诊治[7-10]。本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 为了满足辖区内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下面开设了20个站点, 极大的缓解了看病难的问题。但长期以来, 由于站点分散偏远, 就诊病员相对稀少, 大部分站点只能开展一些简单的化验检查, 由于受设备和成本的限制, 一些生化检验和特殊检查只有让患者自行前往上一级医院检查。对社区群众极为不便, 同时也影响了社区医生诊疗质量, 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宗旨严重不相适应。高血压病、糖尿病的慢病管理由于缺少有效的血生化检测指标而造成慢病管理的覆盖率、控制率、异常率及慢病检测准确率偏低, 不利于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病患者的社区康复[11-13]。通过整合各站点检验资源, 建立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身的中心检验室集中进行检测, 既方便群众就诊, 使其不用走出站点就可以享受到项目齐全的医学检验,医生又可以很快看到检验报告单及时作出诊断, 及时得到辖区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病患者的血生化检测指标对提高慢病管理的覆盖率、控制率、异常率及慢病检测准确率, 提高慢病患者的社区康复水平和生活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 黄衍锋, 邹焕荣, 叶晓涛, 等.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与对策.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4(1):37-38.
[2] 谭为, 周卫东.检验与临床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0, 2(1):61.
[3] 卢燕, 张贤.上海市湖南社区 60 岁以上老人代谢异常现况分析.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0(2): 254-255.
[4] 张凤霞, 贺岩, 张立群, 等.北京地区体检人群血脂紊乱及高血糖患病率的研究.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9):1057-1059.
[5] 董昀球, 钱云, 王萱萱, 等.无锡市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疾病经济负担调查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5, 32(1):18-21.
[6] 黎莉, 茅婕, 林锦浩, 等.广州市居民就医意向及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调查.中国全科医学, 2015(1):100-104.
[7] 张琦, 许志红, 张玲, 等.基于区域医疗联合体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5(1):81-84.
[8] 黄汉菊, 郑继红, 费国华, 等.社区综合管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控制水平的影响.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5, 29(1):59-63.
[9] 郑丽杰, 赵海霞, 郑栋满, 等.农村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评价.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5, 29(1):50-54.
[10] 李伦, 陈国良.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功能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5, 29(1):35-36.
[11] 黄庆华, 劳卫民, 罗健斌.中老年人群体重指数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基层医学论坛, 2015(4):557-558.
[12] 区鸳华, 陈玉冰, 杨俊杰, 等.广州市黄埔区南岗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遵医行为调查研究.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2):115-116.
[13] 曾知柳.自贡市自流井区社区卫生服务及慢性病管理能力调查.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4, 29(1):39-4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3.187
2015-04-01]
广东东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类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4105101166)作者单位:523660 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