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传斌
长春市李先生最近相当烦恼,他的儿子小丁当(化名)是吉林大学附属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结束了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数学考了96分,班里47人,满分的13人,平均分98分。虽然老师没有排名,但在他心里,已将儿子纳入差等生行列。(1月10日 中国吉林网)
李先生的烦恼是当下很多家长的普遍心态。“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说起来,真正视分数为命根的不是学生,而是某些家长和老师。有些家长和老师对分数的追求远不止烦恼,有的甚至到了近乎病态的地步。家长过分看重分数,是怕孩子输给了别人;老师过分看重分数,是因为分数与考评挂钩。前者折射了畸形、功利的教育观,后者折射了不合理的考评制度。
分数可以成为升学的制胜法宝,但不等于能力素养,更不等于事业成功。分数只是学校用于评价学科考试成绩的一种指标。如果仅仅用分数来评价孩子的能力,那是对孩子极大的不负责。大家一定听说过这样的调查:小学期间的“尖子生”,在升入高中和大学之后,很多都表现平平;而一些从小成绩中等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常常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上学时,成绩在十名左右,而他的哥哥朱筑文一直是班上第一名。参加工作后,朱棣文当上了教授,他的哥哥还是副教授;朱棣文获得了诺贝尔奖,他的哥哥还是一名普通的大学教授。
南方科技大学首任校长朱清时说:“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到100分就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不会出小错。而要争得这100分,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最后学生的创造力都被磨掉了。”朱清时的话很让人深思。要想夺得高分,就得经过反复的应试训练,而这必然会压抑孩子的天性,“绑架”他们快乐的童年。
国家近期出台了多项高考改革方案,力图革除“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可以说,在日后的招生录取和评价体系中,考试分数将不再一家独大般强势,学生的综合素质会更加重要。因此,像该则新闻中的小丁当丢掉了4分这样的事情,家长大可不必过分紧张,让孩子感受到过大的压力。孩子丢掉4分,或许只因马虎。对此,家长应该怀着平常的心态,对孩子多加鼓励和引导,帮助其改正毛病,养成细心的习惯。
其实,比分数更重要的是成长。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孜孜不倦的学习热情,才是最重要的。为此,家长和学校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淡化分数意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千万不要随意给分数低的学生贴上“差生”的标签。有关部门更要加大教育政策的执行力度,让绿色教育质量评价机制落地生根、深入人心,真正做到为孩子一生的幸福保驾护航。
(责编 欧金昌)
看了本期教育时评的文章,您是不是也有话要说呢?或者对别的教育事件,您也有自己的观点?欢迎留言或投稿:gxjyd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