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艳,贾延涛,孙云芳,杨 玲,景 明
(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云南 玉溪 653100)
颈百劳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
王孝艳,贾延涛,孙云芳,杨 玲,景 明
(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云南 玉溪 653100)
目的 观察颈百劳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病例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颈百劳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2组均以7天为一疗程,并对两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后2组症状和功能评分比较,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2组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84%,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31,P<0.05)。结论 颈百劳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提高临床疗效,并缩短疗程。
颈百劳;穴位注射;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由于颈椎及其之间的关节、关节囊、韧带、椎间盘的退变,出现颈椎失稳,产生骨质增生、韧带与关节囊肥厚或钙化,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导致血管狭窄、扭曲而造成以脑部后循环供血不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1]。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发的疾病,属于颈椎病的一个重要分型,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2]。专家预测至本世纪中叶的未来50年内,颈椎病发病率上升将超过以体力劳动为主要诱因的腰腿痛疾病,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该病将成为与现代社会相伴随的一种现代病。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伏案工作、电脑的使用等生活和工作方式的转变,也使该病呈现出低龄化的发病趋势。笔者采用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为数百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解除病痛,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所有100例病例均为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就诊于玉溪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一科门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47例,女5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各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一般情况
1.2 诊断标准 参照 1993 青岛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拟定的诊断及分型标准:(1)颈性眩晕(即椎一基动脉缺血征)为主症,可有猝倒病史;(2)旋颈试验阳性;(3)X 线片示有钩椎关节增生或颈椎节段不稳或横突孔变形;(4)颈部僵硬,不适症状,多伴交感神经症状;(5)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6)除外V1、V3段供血不全、神经官能症及颅内肿瘤;(7)确诊、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
2.1 实验组:穴位注射组 选取双侧颈百劳,采用5mL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上海双鸽实业有限公司生产,国食药监械(准)字2010第3150100号),抽取天麻素注射液2mL(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mL*6支,国药准字H20013046),从穴位定位处由中心向四周划圆形范围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2cm,右手持注射器直刺入颈百劳穴(约0.5寸-0.8寸),回抽无血,缓慢地上下提插,待局部出现酸、麻、重、胀的感觉,回抽无血后缓慢推入药液,每穴1mL。每天穴位注射治疗1次,连续治疗7天。
2.2 对照组:针刺组 选取双侧的风池、大杼、C2-C7夹脊穴,予局部常规消毒后,取0.3 mm×40mm不锈钢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生产许可证号:苏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2270864号),以45°角进针,快速刺入皮下,针刺入穴后,由浅入深,边进针,边行捻转泻法,针感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针刺结束,留针30 min,出针,按压针孔。入组后每日行针刺治疗1次,每次约30 min,连续治疗7天。
3.1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试行)制定。(1)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能进行正常生活和工作者。(2)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偶感眩晕,休息后症状消失者。(3)好转:症状部分改善,仍需进一步治疗者。(4)无效:症状无明显变化甚或加重者。
改善指数=治疗前后评分之差的绝对值÷治疗后评分
4.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2组疗效比较 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椎动脉型颈椎病在祖国医学中没有确切的病名,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和特点,中医学将该病归属于中医“眩晕”的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本病的病因为“肝风内动”。而《灵枢·口问篇》有“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大惑论篇》云“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目系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则指出本病的发生与髓海不足,脑窍失养有关。张景岳认为“无虚不作眩,当以治虚为主”。运用天麻素针剂进行穴位注射颈百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既保留了天麻素改善椎-基底动脉血供的作用,同时运用了穴位注射扩大药效,发挥经穴作用的特点,达到药、针、穴三者的共同作用。通过颈百劳穴注可以减轻各种因素对交感神经的刺激,调整椎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脑供血,从而改善脑干中的网状结构、前庭神经核区和内耳的缺血,达到平眩止晕的目的,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为了更科学、安全、合理的将颈百劳穴位注射运用于临床,下一步我们将研究该疗法的血液动力学,运用TCD探寻该治疗可能参与的机制,为颈百劳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促进该疗法的临床规范化和安全性,为更好的挖掘针灸特色疗法,也为针灸治疗的研究提供方法学上的参考和借鉴。
[1]房敏,刘明军.推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68.
[2]杨新平.点按、拿揉颈后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J].江西中医药,2007,24(2):22.
王孝艳(1970-),女,玉溪,研究方向:针灸临床。
R681.5+5
B
1007-2349(2015)12-0047-02
201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