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贵颂
我知道的一个人,在城里生活得很滋润,逢年过节时,别人都逃命似的往老家赶,他却从来没有回去过。有一次,我随便问了问,他说:“我是没有回过老家,可是我每年都往家里寄钱呀!”在这位老兄看来,钱是有感情的。人情的物化到了一定程度,可以等同甚至超越人情,或者说有了物质之后,也便有了感情。
这种现象在一些地方的官场,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一些无德无能的官员,就是靠行贿送礼这一招,敲开了不知多少升迁拔擢的大门。有一个最能说明人情与钱物相互转换的例子,就是原安徽亳州市的那个“检阅书记”李兴民。有个亲戚找到他,希望他能提拔提拔,李兴民给办了。过了一段时间,李兴民看亲戚没有什么“意思”,便开门见山地对亲戚说:“咱们亲戚归亲戚,可是我提拔了你,你也得有所表示才行啊!”在李兴民看来,人情归人情,人情也得有物化的滋润才行。还有黑龙江省原省委副书记韩桂芝,起初她对马德颇有看法,认为“马德这个人政治上不可靠”。可是当马德给她送上八十万元人民币之后,韩桂芝马上就改变了态度,将马德提拔为市委书记。由此看来,物质确实可以变成“精神”。如果会操作、懂经营、肯出“血”,人情完全可以归降钱财,俯首称臣。国人将东西称作“礼物”,大概是因为送上东西之后,也便意味着有礼了吧。
人情的物化无疑会加重生存成本。而当物化的人情成为常态,社会的颓势心理便应运而生,道德下滑、金钱至上、权力腐败等也会随之而来。
【原载2014年11月28日《大家文摘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