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林林
初中体育教学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说学生不喜欢体育课那是不可能的,学生一见到体育课就兴高采烈;但说学生喜欢体育课,又会发现学生到了体育课上又不会认真学习,常常是借机放松自己,结果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这一矛盾的背后是什么?有不少同行认为是学生学习不认真、态度不端正造成的。笔者一度也持这样的观点,但发现无论经过什么样的教学或者说是行为上的引领,学生基本上还是这一情形。这就促进笔者思考,而结论是:学生有可能确实是因为其它学科的压力造成了需要寻找一个时间释放自己,而体育课正好满足这样的条件;而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学生面对体育学习时,缺少一种运动参与的激情。而体育教师能够改变的,可能恰恰是后者。那么,这样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一、寻找运动参与不积极背后的原因
在初三年级进入第二学期的时候,笔者跟学生强调中考的重要性,告诉学生可能如何选择中考项目,需要进行什么样的训练等。这都是常规的要求,学生听的认真程度与以往也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到后来,班上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垫排球的训练,按理说马上就要进行中考了,学生该对垫排球的训练有高度的认识了,但实际上笔者发现体育课上这部分学生在训练的时候仍然显得有些漫不经心,这是怎么回事呢?笔者立即想到了“运动参与”这一关键词!
通过梳理与结合实践的思考,笔者认识到运动参与虽然指的是学生“参与运动”,实际上却也指向运动参与背后的学生的心理因素,往往学生在运动参与上暴露出来的不足可能正是参与运动的心理出了问题。因此,笔者立即中止了这部分学生的训练,而是与学生进行了一个看似漫不经心,但却有着笔者研究目的谈话。笔者跟学生的谈话主要围绕一个问题进行:你们对垫排球的训练为什么会没有老师期待的那种认真?由于笔者态度诚恳加上平时与学生的关系还不错,因此学生也就打开了话匣子。而总结学生的发言,笔者才知道,学生之所以表现得有些不认真,其实归根到底都是一个原因,他们感觉不到这一训练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确实,他们已经是初三的学生了,有这样的心理是正常的,而这样的心理恰恰导致了他们所谓的训练不认真,即使面对考试,他们也选择了不认真。
二、制定方案促成学生的运动参与
学生的想法虽然有他们的道理,但教师总不可能听之任之吧,一方面中考需要,必须为了他们以更好的分数进入高中尽体育教师的全力;但另一方面又不能通过强制的方法逼迫他们训练,因为那样即使达到了中考要求,对于他们的健康心理形成也是没有好处的,这与“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宗旨是背道而驰的。于是笔者努力尝试从他们的心理角度进行梳理,以促进他们对这一看似简单训练的参与。
既然学生在对垫排球的认识上有了问题,那就需要重新建立他们对这一训练的认识。于是笔者利用一些闲暇时间组织这些学生进行讨论:你们真的觉得这一动作简单吗?你们能够从这种简单中读出挑战吗?为了验证这一训练的不简单,笔者亲自出马,让学生在墙上选择一个地方然后画了一个直径大概一米的圈,然后笔者进行垫球,连垫三十个不出圈而且表现得非常轻松的样子。这就让所有的学生有了一种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感觉。但还是有学生有疑问:就算练得这样好,对实际比赛有什么作用吗?
为了化解学生的这一疑问,笔者首先给学生列举地军队进行队列训练等例子,让学生认识到部队平时训练的齐步走和正步走在打仗的时候肯定用不着,但它可以培养军人的一种品质与气质。垫排球也是如此,其是排球训练中的一个基本动作,这一动作完成的质量高低,其实就能体现一个排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因此我们在初中阶段学习体育,不是直接为了形成某种大型赛事对抗的能力,而是为了形成一种基本功。在这种基本功形成的阶段,必须要经过一个不断重复、精益求精的过程。因此,即使没有中考的要求,或者对于其它一些项目的训练,我们都要扎实地做好每一个基本的训练。初中的学生很聪明,很顺利地就理解了笔者的意图。
但这还不够的,不要以为理论的引导就能让学生坚持。这个时候需要教师付出努力去巩固已有的促进学生运动参与的成果。在学生的训练过程中,笔者会偶尔来点示范,来点鼓励,或者来一段幽默的话语,总是要保证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而一段时间的坚持之后,当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时,他们就不再需要教师太多的鼓励了,他们往往会给自己设置一个更高的目标,甚至有学生要来挑战老师,这说明他们已经生成了一种基于自身需要的促进自身运动参与的心理。
三、探究后的反思
经历了以上的一段探究过程,笔者突然感觉到体育教学很多时候其实不只是体育的事,不只是教学生几个动作然后让学生进行重复训练的事,体育教学原来充满了很多未知的挑战。
就拿运动参与来说,只要进入了体育课,其实就存在一个运动参与的问题。以往没有关注这一点的时候,感觉提点要求,学生也就照要求做了,于是认为学生的运动参与是没有问题的,可当没有了教师的要求或者教师的要求不能掩盖学生的内心想法的时候,运动参与方面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现在回想的话,要多少课堂上学生的运动参与是完全积极的呢?
而运动参与又不仅仅是“运动”的事,其更多的是“参与”的事,而参与又涉及到学生的学习心理、运动心理等,这就意味着体育教师要摆脱传统的人们所认为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形象,要从学生的体育学习心理角度去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与运动需要,真正从学生的运动心理角度去促进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让学生产生一个喜欢体育的心理,也才能让真正的运动参与成为现实。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吴窑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