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之一是富民强村。十八大以来,“富民强村”不仅成为我国民生工程的重心,也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新焦点。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打造第六产业”。富阳市委、市政府牢牢抓住发展新机遇,率先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找到一条政府引导、多村联合、抱团发展的强村富民的新路径。本文对这一做法进行分析,以期为新农村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第六产业;富民强村;新引擎;个案
中图分类号: D267.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8.007
1 现实背景分析
富民强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广大农民都富起来了,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才算成功了。”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标志着农村经济新的发展时机已经到来;十八大以来,“富民强村”更是成为民生工程的重心。《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农业要把生产加工销售连接起来,通过延长产业链,扩充产业链就可以提高效益,这就是“第六产业”,即“1+2+3”等于6,“1×2×3”也等于6。这意味着农业由单纯的农作物生产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及休闲的服务业等领域交融发展,产业链得以延伸,实现农业附加值的增加和农民的增收。富阳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和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牢牢抓住发展新机遇,把强村富民作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任务,找到了一条政府引导、多村联合、抱团发展的强村富民的新路径。本文对此进行分析,试图发掘出“富民强村”路径中的共性问题,以期为新农村的改革发展、富民强村路径选择提供一些参考。
2 富民强村新引擎:富阳打造第六产业的目标与特征
打造第六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在原有村庄整治、清洁城乡、联乡结村等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完善规划体系,优化功能布局,强化项目带动,统筹资源配置,集中力量打造精品村(点),并串点成线、以点带面,形成点线面一体的规划科学、设施完善、服务配套、产业特色鲜明、文化传承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的农村新社区和农家乐乡村游示范景区。
目标:通过强化产业强村、生态建村、特色兴村,打造和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第六产业,实现富民强村。
特征:与富民强村的常规路径来看,富阳打造第六产业的创新在于跳出了农村富民强村的固有概念。
2.1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理念,从宏观层面谋划强村富民
从实践看,富民强村从来就是自下而上的实践,以村民或村庄为主,独辟蹊径,自谋发展自求壮大来实现;打造第六产业的提出则变革这种自下而上的实践为自上而下的推进,突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强化合作多赢的理念。
新农村建设的政府资源很多,但隶属不同的部门管理,统筹使用客观上存在困难。假如政府把它集中起来进行,无疑是最具权威性和号召力,让这些资源寻找到位置、释放能量和发挥作用。积极的探索实践源于理论的自觉。富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统筹城乡理念为引领,深化市情认识,把握思路,从战略高度、全市范围进行整体谋划。
体制机制上,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打造第六产业。一是把政府资源重点安排到第六产业的精品工程上,围绕“点线片面”来配置资源要素、安排发展项目、实现梯度推进;二是统筹建设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以上,三年不少于1.5亿元用于精品工程建设,并对涉及该工程的交通、环保、卫生、教育等“大三农”领域扶持资金进行统筹安排,总投资将超过10亿元。还制订《关于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把“小三农”资金从原来的3.9亿元增加到5.6亿元;通过用好财政资金、整合项目资金、打捆部门资金、吸纳社会资金,一年来统筹投入资金达3个多亿;三是构建新农村建设“1+3”框架体系,统筹“人、事、钱”,对村级经费实行运转和项目相分离,以项目带预算,预算紧跟项目走,确保项目资金绩效。
对外宣传上,市委、农办做好市场策划,制定统一宣传方案,开展了如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圆合活动,富春江运动节、美丽乡村之旅、新富春山居游、“富阳人游富阳”活动、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节等形式多样的推介活动,形成宣传的长效机制和短期活动相结合,并进行广泛的媒体报道,提高知名度。
规划上,富阳整个农家乐、乡村游、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全部按照系列化、差异化、特色化被串点成线、串线成片、集中连片、点线片面,打造四条精品线路。并实行面上统筹兼顾,点上突出重点,游客来富阳,可以自行变换着线路游玩。
2.2按照科学发展理念,因地制宜谋划强村富民
打造第六产业,按照中央一号文件“不强求一律,突出特色”的要求,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立足富阳实际,全市各村因地制宜,打造富春山居新农村精品工程,寻求富民强村新路径。
2.2.1 富春山居新农村精品工程选择的四条精品线路各具特色 一是经典山水路。从东洲街道黄公望村沿富春江水路至新沙村再到春江街道八一村。这一线路集名人文化、秀山美水、都市农庄、新农村建设于一体,展现富春江及沿岸运动休闲的魅力;二是转型发展路。从高桥镇勤丰村沿320国道至富春街道天地生态休闲农庄再到方家井村,集区域、人才、产业优势于一体;三是特色休闲路。从龙门古镇沿19省道、环金线至常安镇永安高山农庄再到湖源乡窈口村,集古风古韵、户外运动、山乡文化于一体;四是生态致富路。沿23省道进环桐线经春建乡至永昌镇,再到新登镇湘溪村,沿谭三线到洞桥镇桑霞农庄再沿胥高线返回,集特色产业、生态体验、休闲养生、旅游观光于一体。
2.2.2 每条精品线路也具有鲜明的特色,注重点线兼顾,动静相宜,内容各有侧重,并自成体系 如特色休闲路。龙门古镇展示孙权故里品牌;永安农庄成高山休闲养生及滑翔运动胜地。窈口村则为杭州市居家度假型整村农家乐的示范。endprint
2.2.3 每个精品点按照政府制定的“产业强村、生态建村、特色兴村”的发展思路 注重原生态,与当地固有的产业相结合,深入挖掘每个点的农家特色和文化底蕴。
2.3 按照统筹发展的建设理念,从整合工作上谋划强村富民
打造第六产业是在原有的村庄整治、清洁城乡、联乡结村等工作基础上,科学地提出并规划建设的。通过实施打造第六产业,可以统筹整合新农村建设的“系列”工作,如中心镇、村培育、百千工程、三沿整治、清洁城乡、联乡结村、“三江两岸”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及乡镇层面的小线路和市级层面的大线路、以农林水为主小三农和包括交通教育卫生等在内的大三农、市城乡统筹委员会牵头负责的小统筹与市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工作委员会的大统筹的工作、活动和项目建设等全部打通。做到资源力量合理配置,工作的延续性、系统性、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可谓一举多得,整合出综合规模效益。
2.4 典型案例(实践个案分析)
打造第六产业把富民强村的常规做法和政府的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集合政府、企业、村级组织、村民几方力量,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实现规模效应。经一年多的实践运作,通过完善规划体系,优化功能布局,强化项目带动,统筹资源配置,扎实基础设施建设,造环境、强经济。目标要求、资金保障逐渐建立和展开,富阳第六产业初具雏形,其样板示范作用、辐射带动能力、社会经济效益日益显现,新农村建设成果全面展现。
2.4.1 黄公望风情小镇 黄公望村位于富阳城东7公里处,东接杭州,南邻富春江北支江,北靠黄公望森林公园,市一级公路江滨东大道贯穿村南,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富阳山水资源最佳集成所在。共有农户746户,总人口2458人,村区域面积9.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63.1亩,山林7640亩,茶园、桔园面积980亩。黄公望村原本只是个普通的小村落,由于自然环境较好,这里的农家乐起步较早,“农家乐”休闲餐饮业发展较好,但受客观条件限制规模一直不大,发展余地空间非常有限,特别是“游”的文章明显不足,而且行业无序竞争,十几年时间饭店数从2家发展到13家。
富阳打造第六产业后,黄公望村成为杭州市13个创建的“风情小镇”之一,它也开启了自己的转型提升之路。黄公望村规划面积49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借助得天独厚的黄公望隐居点这一自然资源,结合黄公望森林公园天然资源优势,挖掘《富春山居图》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将黄公望村重新包装整合做精品。通过黄公望隐居地、黄公望度假村、北支江综合开发、黄公望纪念馆、黄公望风情小镇、黄公望森林公园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建成以培植书画产业和提升农家乐为主题,集宜居宜业宜游宜文运动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慢生活度假胜地”。经过建设,风情小镇已初具规模,农家乐发展迈入了快车道,村民的收入也实现了高位增长。
2.4.2 湖源乡窈口村农家乐 窈口村位于富阳市最南端,与诸暨、浦江、桐庐为邻,距富阳市区39公里,村域面积7.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3亩,山林面积15448亩。全村总户数为386户,人口1134人,环金线穿村而过,交通便利。
作为一个山区生态型村庄,窈口村山清水秀,人文资源丰富,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2009年启动发展乡村文化特色游,然而山村偏远几乎无人知晓,而且新农村建设最大的难题就是资金筹措难,窈口村发展同样遭遇这样的瓶颈。窈口村成为“富春山居”新农村精品工程的四条精品线路中的一个精品点后,获得财政每年250万元的创建资金,使窈口村农家乐梦想成为现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目前,全村半数以上的人在从事农家乐旅游,并直接带动村里农副产品的销售和农民增收,促进三产融合,使“第六产业”成为窈口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3 现实思考
实践证明,打造第六产业是一条符合时代特征、具有富阳特色的富民强村的新路径。富阳第六产业的打造尽管开局良好,成效明显,但其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尤其是与实现富民强村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
3.1 存在问题
一是认识上的偏差。人们对第六产业的认知仍有不足,一方面,相当部分村民不了解第六产业是怎么回事,导致群众参与第六产业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村干部对第六产业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有的存在畏难情绪,感觉无从下手;有的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过分注重短期内出形象,过分强调规划的高标准或希望一步脱贫,忽视农业、农村的产业特点,给农民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有的对上级支持农村的期望值过高,过分依赖上级政府财政支持,忽视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问题假如一直不能引起大家注意,其结果将影响建设项目的顺利展开。
二是产业支撑明显不足。在打造第六产业时,主要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相关产业的发展,希望通过发展产业来带动群众致富,真正达到富民强村。但落实到具体的建设中,计划设置的产业仅停留在计划,大部分没有真正得到实施,而由于缺乏产业支撑,打造第六产业对农村经济整体发展的带动力并不强,群众从中受益还很有限。
3.2 发展对策
第六产业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农村富起来、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民站起来的富民强村发展新路径。如何创新发展思路,更好地打造第六产业,实践证明,产业支撑是战略基石。没有产业支撑,再整齐通达的乡镇和村庄也不过是一副漂亮“躯壳”而已。
第六产业的后劲源于产业支撑。农村产业发展需要有项目作为支撑,而凡是村级经济发展,村民生活富裕的地方,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就是最重要载体。但是,一个村如何形成和发展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路。发展“一村一品”关键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政府要按照本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制定发展“一村一品”的具体规划。建立发展“一村一品”的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形成推动工作合力。制定推进“一村一品”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一村一品”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组织人员,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本地资源状况,研究发展“一村一品”工作的切入点,找准培育区域主导产业。政府必须树立稳扎稳建理念,做到集中优势力量扶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二是把发展“一村一品”和打造第六产业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每个村都要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经济之路。与农村专业合作社相结合,抓示范基地强产业;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以“集团+农户、工厂+农户、公司+农户”为突破口强产业;与科技特派员相结合,充分利用项目、信息、技术等优势,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实现科技创业有项目,推动适合当地实际并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特色农业、城郊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不断向纵深发展。与招商引资相结合,筑巢引凤,引进、发展与农村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项目。与产业培育相结合,促使同类集聚发展的方式,推动相关产业向规模化、集团化、集约化发展。
4 结语
富阳市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农村就是要走接二连三的路。第六产业正是新农村建设中下一轮发展的新支点。这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谋求变革而创造辉煌,更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毫无疑问,农民参与无疑是最关键的,让更多的村民接受,让更多的村民适应,也是把第六产业打造得更为完善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 严力蛟,杨玉义.浙江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典型案例[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2] 吕海燕,陆登峰,寿旭光.资源共享助项目发展[N].富阳日报,2012-5-29.
[3]庞道沐.新农村建设中产业发展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 2009,(1).
[4] 孙雷.创新驱动 转型发展 开创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建设新局面[J].上海农村经济,2012,(04) .
[5] 潘迎捷,杨正勇.试论都市型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上海农村经济,2012,(04) .
[6] 尹焕三.推进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思考——关于青岛市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证研究[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2,(01) .
作者简介:章丽华,本科学历,中共富阳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