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污染项目,守住生态底线
——专访贵州省雷山县县长 袁刚

2015-05-04 08:27罗晓庆李雪设计王静
中国西部 2015年7期
关键词:雷山雷山县苗族

文/罗晓庆 李雪 设计/王静

拒绝污染项目,守住生态底线
——专访贵州省雷山县县长 袁刚

文/罗晓庆 李雪 设计/王静

“苗疆圣地”贵州省雷山县拥有良好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优势,近年来当地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县域规模小、交通区位差、没有工业基础等因素,雷山在全省市县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测评中仍处于下游。

2014年下半年,贵州省取消了十个重点生态功能县的GDP考核指标,重点对居民收入增长、现代高效农业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展状况进行测评。雷山在新考核“指挥棒”的指引下,积极推动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补好民生短板。2015年1月10 日,雷山县县长袁刚就雷山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常态”的视角进行了解读。

《中国西部》:2014年下半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取消了雷山等十个重点生态功能县的GDP等方面的考核,对雷山这样一个发展空间有限、工业发展先天不足的山区生态县来说,将会迎来一个怎样的新发展机遇?

袁刚:取消GDP考核,不等于说我们不要GDP、放弃发展、放慢发展,而是要求我们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发展好“绿色GDP”,也就是说要主动适应新的综合测评考核体系,促进科学发展。

首先要转变的就是发展旅游的理念,然后才是基础设施的完善、旅游产品促销等等。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我们要紧紧围绕雷公山苗族文化旅游经济发展圈来规划,按照全县旅游“景区化”要求,着力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旅游业态转型升级。力争到2020年,全县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亿元以上。

其次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我们将坚定地保护好雷山的青山绿水,拒绝污染项目进入,守住生态这条底线。

《中国西部》:雷山县是苗族主要聚集地,苗族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政府主要有哪些举措?

袁刚:抓好民族文化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作为一个了解苗族文化的窗口——民族文化博物馆,该部分的建设工作还需加大力度。其中,包括完成郎德镇南猛村芦笙舞博物馆工程建设,做好展品搜集、文字图片收集整理工作,并精心设计布展版面。

南猛村芦笙舞博物馆建设、室内布展等工作已于去年10月29日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南猛村芦笙博物馆的建成,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芦笙舞”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二是考虑到让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一定要广泛普及苗族传统文化,比如,培训的方式,让参加的人学会一些苗族特有的技艺,比如辫绣、锁绣等各种苗族传统刺绣方法。这种方式能让苗族传统刺绣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提升。

三是组织好苗族舞蹈、歌谣、银饰、刺绣的表演和展示工作,不断扩大苗族文化影响力。比如,目前已成功举办14年的苗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活动。

四是加强民族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工作,培育和扶持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民品民贸企业。

《中国西部》:雷山县应该如何寻找民族文化保护和有效开发利用的契合点,并开发出其亮点及卖点,将雷山县打造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

袁刚:政策上,对文化保护方面,既有支持,也有奖励机制。比如,着力打造民族村寨,突出“一寨一特色”。通过扶持危房改造、芦笙场和风雨桥的修建,加大对民族村貌的整治力度,修复和完善民族村寨独特浓郁的民族文化形象和氛围。

雷山县大胆尝试,以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的方式,建立民族文化保护补偿办法和评级奖励办法,促成了“人人都是文化主人、个个参与文化保护,家家成为民俗博物馆、户户都是文化场所”的良好局面。西江千户苗寨的村民也在民族文化保护中连年创收文化红利,2009年以来,西江千户苗寨1200余户共获得民族文化保护奖励金达3600多万元,户均3万多元。

村民的文化观念也从“要我保护”转变到“我要保护”,塑造了“文化氛围好、自然生态好、精神面貌好、环境卫生好、治安秩序好”的“五好”全新苗寨形象。

比如,在西江千户苗寨发放民族文化保护金,通过保护金的发放,调动村民保护西江民族文化及有千年历史的吊脚楼建筑群。2014年,西江千户苗寨发放民族文化保护奖励金达1300多万元。

《中国西部》:近年来,雷山县深入实施“环境立县、旅游强县”战略,以“一业带三产”模式,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和以茶叶为主导的特色生态产业,立足特色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效益全面提升,取得了哪些成就?

袁刚:近年来,贵州省实施“两加一推”战略后,我们在抓好全省的“规定动作”的同时,仍然坚持结合实际抓好“自选动作”,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强县”战略,走出了一条特色的生态的发展之路。

一是坚持把文化旅游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2014年1至11月,我们投资4.7亿元完善和提升西江、雷公山、郎德和县城等景区服务设施,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33亿元。

二是坚持把茶叶产业作为富民产业,推进茶叶产业规划化、标准化和品牌化。2014年1至11月,我们县茶园面积达12.27万亩,实现茶青产量9980吨和综合产值8.74亿元。

三是培育更多特色优势产业。坚持在以文化旅游业、茶叶产业为战略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天麻、淫羊藿、土鸡、娃娃鱼、黑毛猪等特色优势种养殖业,培育更多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各项特色优势产业正向着产业化、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中国西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重大战略判断,深刻地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要求、新标准。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雷山县如何科学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

袁刚:新常态,新机遇。面对“新常态”,我们不仅要抓住“赶”的机遇,也要抓住“转”的机遇,更要抓住“改”的机遇,守住发展和生态这两条底线,向改革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红利。

具体来说,在依法行政和深化改革过程中,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宜林则林”的要求,科学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主基调、主战略,结合雷山实际,坚持“环境立县、旅游强县”主战略不变,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的路子,努力实现百姓生活更富、雷山生态更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雷山雷山县苗族
航拍貴州西江千戶苗寨
雷山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谈谈雷山苗族“锦鸡舞”
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数学学困生成因
雷山县特色水稻的保护及开发利用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雷山县中低产田水稻增产栽培技术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