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 菲
(辽河油田分公司辽兴油气开发公司,辽宁 盘锦 124010)
兴隆台油田马58~马64井区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兴隆台断裂背斜构造带南部,为一地垒形断鼻构造。该区钻遇有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东营组,其中沙一+二段的兴隆台油层和东二+三段的马圈子油层是研究区主要的含油层段,本次研究的目的层段是马圈子油层。该井区自1975年投入全面开发,先后经历了初期上产、中期稳产、后期降产三个阶段。经历了近40年的开发后,马圈子油层开发效果日趋变差,故需要进一步认识马圈子油层储层特征,为今后的兴隆台油田马58-马64井区后期开发提供帮助。
兴隆台油田为一典型的被断层复杂化的背斜油藏,轴向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构造面积约182km2,包括兴隆台和马圈子两个局部构造,共发育54条断层,以北东、东西两组方向为主,将构造切割为 53个大小不一的断块、断鼻,其中43个含油油气,且均分布在断裂背斜构造带轴部[1]。
图1 马58-马64井区东二段Ⅱ油组底界构造图
马58-马64井区位于兴隆台油田南部,东部到马64井、西部至马58井、北部以马6断层为界,南部与马南601块相接,构造面积约16km2,为一系列近东西、北东向正断层相交形成的断鼻边水油气藏。井区主要发育三组断裂:第一组断层近东西向,这组断层多为东营组末期形成的断层,断距大(200-300m)、断面陡(倾角<30°)、延伸长(>6.0km),为井区内划带断层;第二组断层为北东向,东营组早期形成的断层,断距大、延伸不长,主要为北掉断层;第三组断层为北北西向,是井区内的次级断层,使井区内构造复杂化(图1)。
兴隆台油田马58-马64井区东营组发育时期,正值辽河裂谷盆地的收缩期,湖盆变浅。中央凸起的剥蚀作用有所减弱,沉积作用变差,在季节性事件中碎屑物质以河道形式进行沉积。总体看来,马 58-马64井区的沉积相主体为河流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水上分支流河道微相、河道间微相、决口扇微相是本区主要的沉积微相类型,马圈子油层储层以分支流河道砂体为主。研究结果表明,本区马圈子油层物源来自北东方向,砂体厚度表现为由北东向西南依次减薄,由分支流河道主干向侧翼的河道间薄层砂依次减薄,河道发育的砂体厚度一般都大于5m。
马58-马64井区马圈子油层以长石砂岩为主,其次是石英砂岩、岩屑长石砂岩。研究区砂岩成熟度较低,主要岩石成分为长石、石英,其次为岩屑,长石成分含量为 41.6%、石英含量为 40.3%、岩屑含量为 7.6%,以花岗岩岩屑为主。岩石胶结疏松,胶结物成份主要为泥质,含量为 9.5%,次为钙质含量为0.9%,偶见黑云母。
粒度上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占58.4%;胶结类型以孔隙式为主,少量有接触-孔隙式;岩石分选好~中等,岩石颗粒粒径一般为0.01~0.25mm,少量1~2mm的砾石。岩石颗粒磨圆较差,主要为次圆~次尖,其次为次尖状,风化程度中等~浅,颗粒间点接触为主。
岩心分析资料表明,马圈子油层储层物性属于高孔隙中低渗透率范畴。平均孔隙度较高为 25.9%,平均空气渗透率为121×10-3μm2。泥质含量高,为14.0%,碳酸盐含量较低,为1.14%,颗粒细,平均粒度中值为0.09mm,分选较好,平均分选系数为1.63(表1)。
马圈子油层内部,渗透性Ⅱ油层组最好,平均渗透率为172×10-3μm2,Ⅲ油层组储层物性次之,平均渗透率为120×10-3μm2,Ⅳ油层组较差,平均渗透率为 76×10-3μ m2。可以看出,储层物性从Ⅱ—Ⅲ—Ⅳ组储层物性逐渐变差,也就是上部储层物性要好于下部。
表1 马圈子油层岩心分析物性数据表
平面上,马圈子油层不同沉积微相砂体,储层物性也有所不同。其中分支流河道砂体物性条件最好,平均孔隙度为27.2%,平均空气渗透率为125×10-3μm2,属于高孔隙、中渗透层;泥质含量低,分选好,河道间薄层砂微相储层物性条件最差,平均空气渗透率为 43×10-3μm2,泥质含量高达 21.7%。决口扇砂体储层物性较好,平均孔隙度27.1%,平均渗透率115×10-3μm2(表2)。
通过铸体薄片、压汞等资料分析,研究区储层具有多种孔隙类型及复杂的孔隙系统。孔隙类型共有三种:粒间孔、粒内孔与溶蚀孔。其中以粒间孔为主,构成孔隙系统的主体,其大小、多少直接影响和控制着储层的储集性能和渗流状况。另外,该套储层在成岩后生作用过程中,受地下水的淋滤影响,溶蚀孔隙比较发育,这种溶蚀淋滤作用不仅扩大了原有孔隙空间,而且起到疏通通道的作用,对增加储集空间,改善渗流条件均有积极作用[2-3]。
表2 马圈子油层不同相带储层物性统计表
受颗粒接触类型与胶结类型的影响,储层的喉道形态主要有孔隙缩小型、缩径型、片状或弯片状、管束状四种喉道类型。统计表明,马圈子油层储层的孔喉细,分选较为均匀,全区平均喉道均值为0.53 μm,最大连通喉道半径16.3μm,属不均匀型,孔喉的连通性中等,配位数一般为1.8~2.1,马圈子油层储层储集条件较差。
通过压汞参数、铸体薄片统计参数结合常规物性参数的整理研究,结果表明,东营组马圈子油层孔隙结构类型以Ⅲ、Ⅳ型为主。Ⅲ型:中渗大中孔、细~微细喉类,最大连通孔喉半径3.35μm~34.0μm,喉道均值为91.38~13.75μm,孔喉均值系数以较均匀型为主,不均匀型次之。该类占总数的21.9%。压汞曲线有明显的平台段,但较窄;Ⅳ型:低渗大~中孔、细~微细喉类,最大连通孔喉半径为13.97μm,喉道均值为6.54μm,孔喉分布以不均匀型为主,其次为均匀型。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马58-马64井区马圈子油层储层连通性一般~差,储集性能较差。
一定沉积条件下的沉积物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历了各种物理的、化学作用,使得原沉积物在宏观上、微观上发生多种变化,从而使得储层的储集空间或渗流能力发生变化。
填隙物主要包括杂基和胶结物两部分,储层物性往往随着填隙物含量的增高而变差。马58-64井区马圈子油层储层填隙物含量比较高,填隙物含量14.0%,平均渗透率则较低,为121×10-3μm2。填隙物与渗透率相关性明显,随着填隙物含量的增加,喉道半径变小,渗透率降低,储层渗流能力变差。
孔隙结构与储层物性有直接的关系,东营组马圈子油层孔隙结构组合以低渗-中渗大孔细喉特细喉型为主的储层,孔喉分选不好,孔隙大、喉道细、配位数中-低,一般为低渗储层。
沉积微相是影响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沉积微相有不同的岩性组合,砂砾岩、含砾砂岩、细砂岩是水动力作用强、快速堆积的产物,一般为河道岩性组合,这种组合粒度比较粗,而渗透率随着粒度中值的增加而变大。而河道间一般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岩性较细,因而储层渗流能力变差[4]。
X射线衍射分析资料表明,东营组常见的粘土矿物为为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其中蒙脱石含量最高一般为60%~70%,平均为59.2%,其次是伊利石、高岭石含量一般为16%~25%,平均值分别为20.6%和20.2%。蒙脱石、伊利石以薄层状包覆于颗粒表面或以伊利石粘土桥存在,少量高岭石以分散状存在,使储集空间减小,渗流能力变差。对油层渗透性影响最大。高岭石以不完整的书册状或蠕虫状分布在颗粒间,遇水之后易被打碎,堵塞孔隙和喉道,使储层物性变差。可见填隙物中粘土矿物过高,是造成储层渗透率低的根本原因。
通过上述的储层特征研究认为,兴隆台油田马58-64井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本区为河流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沉积,微相主要为水上分支流河道、河道间、决口扇,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分选好~中等,风化程度中等~浅,颗粒磨圆度为次圆状-次尖角,孔隙度与渗透率的相关性较好,储层物性一般。
2)孔隙主要由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组成,原生孔隙主要为粒间孔,次生孔隙主要为受地下水淋滤作用形成的溶蚀孔,储层孔喉分布较均匀,细~微孔喉占主导地位,喉道体积小,连通性一般~差。
3)沉积微相、沉积物成分以及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发育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分支流河道微相储层物性好,河道间、决口坝微相储层物性相对较差。
[1] 赵振尧.兴隆台油田兴北地区东营组浅层气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0,33(2):11~13.
[2] 洪秀娥,戴胜群,等.应用毛细管压力曲线研究储层孔隙结构—以卫城油田Es-4储层为例[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24(1):53~54.
[3] 万文胜,杜军社,佟国彰,等.用毛细管压力曲线确定储集孔隙喉道半径下限[J].新疆石油地质,2006,27(1):104~106.
[4] 熊歆睿,王洪辉,周波,等.古城油田B区核三段主力油层储层特征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25(6):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