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顺 刘晓
摘要摘要:新媒体联盟组织(NEC)与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组织(EDUCAUSE)合作推出的2014年度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提出了未来5年内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融合可能面临的6大关键趋势和5大重要挑战。2014年地平线报告对于把握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落实我国未来10年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任务,实现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地平线报告;信息技术;高等教育;深度融合
DOIDOI:10.11907/rjdk.1431048
中图分类号:TP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5)004002003
1地平线报告
地平线项目是国际新媒体联盟组织(NEC)于2002年启动的一个定性研究项目,项目研究小组以新兴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为核心,采用德尔菲法(Delphi)等研究方法开展持续而系统化的质性研究评估,以年度《地平线报告》(Horizon Report)的方式介绍地平线项目的持续性工作。自2004年起每年的《地平线报告》都会介绍未来5年内可能会对教育机构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并介绍这些新兴技术对教学产生影响的关键趋势与重要挑战。自2005年起,NEC开始与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组织(EDUCAUSE)的Learning Initiative进行项目合作,共同推出专门针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地平线报告。
本文主要对2014年地平线报告中提出的高等教育关键趋势和重要挑战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探讨高等教育的
3大职能对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启示。
2未来5年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融合趋势
地平线项目研究小组通过RSS订阅、Delicious书签工具获取最新论文、研究等资料,组织专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列出若干影响高等教育领域教学发展的趋势,对这些趋势进行排名。地平线项目组从近期、中期、长期3个维度总结了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融合的关键趋势。
2.1近期趋势
(1)社交媒体日益普及。社交媒体正在改变人们交流信息、表达思想以及判断内容质量与价值的方式[1]。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Flickr、 YouTube、 Tumblr、 Instagram等社交网站的兴起使人们更方便地分享信息资源,促进了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教师逐渐将社交媒体应用于专业发展,将其作为学习社区或教学经验的分享平台。马萨诸塞州达特茅斯大学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100%的高校都在使用社交媒体,视频和博客使用最多。
(2)在线学习、混合式学习和协作学习整合。教育范式正在向包含更多的在线学习、混合式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方向转移。越来越多的大学逐渐将网络环境与课程进行整合,从而使学习内容更加动态、灵活。在线学习使学生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方便。网络平台能够促进团队解决问题,促进团队成员的沟通。
2.2中期趋势
(1)基于数据的学习和评价兴起。20 世纪90 年代初,已有公司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调查消费者的行为和偏好。教育领域也开始采用类似的分析用于完善教学过程。网络环境中,师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学习数据,一些大学运用收集的数据进行教育决策。美国教育部发布了“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学和学习”( Enhanc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 Educational Data Mining and Learning Analytics)的报告,旨在提升大学的教育数据服务。
(2)学生从消费者到创造者的角色转变。学生正在通过实践和创造的方式进行学习,不单纯是课程内容的消费者。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组织(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简称NSF)进行了一项新课题“Cyberlearning:Transforming Education”研究,旨在研究创客空间对数学、科学技能的提升作用。
(3)应对变革的敏捷方法。由于很多工作都要求学生具备实际工作经验,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对学习活动进行重构,逐渐开始实施指导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较早地获得实践经验。例如华盛顿大学和弗罗里达大学开始引进一些成功的专业人士辅导学生,培养学生形成商业意识。此外,大学越来越重视创业项目,支持学生自主创业。
(4)在线学习的演化。在线学习逐渐取代传统的学习。根据2013年Babson调研小组的报告,美国32%的高校学生(超过670多万人)至少学过一门在线课程。因此,在线学习经验的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3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融合面临的挑战
地平线报告项目研究小组分析了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应用中面临的诸多问题,结合相关经验,提出了未来5年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融合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重要挑战。依据挑战的严峻程度,地平线报告将其分为可解决的挑战、困难的挑战、严峻的挑战3类。
3.1可解决的挑战
(1)教师的媒体素养不高。在高等教育中,教师的媒体素养非常重要,但是目前还缺乏有效的培训确保获得较高的媒体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主要是由于资金的匮乏、管理层不支持,以及对媒体素养概念的模糊。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如果教师不愿意使用新技术,不愿意提升媒体素养,那么学生自然就不会意识到媒体素养的重要性。
(2)缺乏教学激励机制。在高等学校,科研比教学更受重视,一个大学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实力和水平。因此,大学教师搞科研比教学受到的激励更多。2013年的一项调研表明:高等学校的科研压力过大,对教学的认可度越来越低。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提升教学质量,政府有必要出台新的政策对教学工作予以更多的肯定。
3.2困难的挑战
(1)新型教育模式的竞争。新型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竞争越来越大。例如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的出现,对高等教育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高等教育机构在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兴技术时,应该注意不能盲目引进,要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思考,用新型的教育模式促进教学。
(2)教学创新推广。一份高等学校的创新报告指出,当前的评估体制限制了大学的创新。在线学习环境为优秀教学经验的推广提供了支持。WDIE WORLD是一个旨在促进教师、专家、管理者专业发展的在线资源平台,该平台为教育者交流教学经验、分享课程资源提供了支持服务。
3.3严峻的挑战
(1)获得教育。全球范围内本科教育阶段学生数量的扩张给教育系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世界银行估计,在未来12年内,全球高等教育将增长25%,即从2亿增长到2.5亿。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数字鸿沟都在扩大之中,如果没有基础设施作保障,基于技术的解决方案也将于事无补。
(2)保持教育的适切性。高等教育正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高等学校若要在信息时代生存,必须更新持续了一个世纪的教育范式。高等教育体系的改革要与技术的发展趋势相适应,改革过程需要强有力的领导作为保障。在进行教育决策时,需要考虑如何开发有效的网络学习模式,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4地平线报告启示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公认的现代大学3大职能。《规划》对高等教育信息化提出的4个具体发展任务也是以这3个职能为出发点。“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高校科研水平提升”、“增强高校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能力”的任务分别对应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3大职能,“加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任务则是为高等教育信息化提供基础设施和资源保障。
2014年地平线报告内涵丰富,它全面展示了高等教育面临的关键趋势和重要挑战,对落实“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任务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4.1提升高等教育机构信息化建设水平
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然而,当前高等教育机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离 “数字校园”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数字教育资源存在低水平重复开发的现象,优质教育资源尤其匮乏。因此,高等教育机构应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在基础设施方面,首先要对传统的基础设施进行更新和升级,建设覆盖全校的绿色、安全、高速的互联网环境;其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新型学习基础设施,满足信息时代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高等教育机构应建设性能好、覆盖范围广的宽带网络,以及完善的信息发布、网络教学、知识共享、管理服务和校园文化生活服务等数字化平台。
4.2变革传统教学和评价方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需摒弃单纯的知识灌输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工具,创造基于挑战的、积极的学习环境,如利用教育游戏创设任务驱动式的协作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参与式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协作能力,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设虚拟生活情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知行统一,提倡教育教学需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使知识内容与其应用情境产生有意义的联系,将学习内容设计在任务情景中,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的任务,训练解决问题的技能,真正体现学习的“内化”与“迁移”的本质。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方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实地调查,用移动设备记录调查过程,分享调查信息等。因材施教,即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挥优势潜能。学习分析技术帮助教师分析学习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掌握学生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定制符合个性化需求的学习内容。此外,高校应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全方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
4.3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和机制
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是未来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一大趋势,教师应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开展基于社交网络的协同科研,提升科研能力[2]。博客、微博、维基空间等社会性网络工具为教师开展协同教研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平台。此外,高等教育机构应建立专门的数字化科研协作支撑平台,推进实验基地、科学仪器设备、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学文献共享,支持跨专业、跨领域、跨地区的协同创新。
4.4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高等教育机构承担着重大的科研任务,科研成果最终必须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机构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高校的产学研用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应促进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共享科技资源,合作研发教育产品。此外,高等教育机构应建成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的开放大学信息化支撑平台,开展社会化服务,构建以开放大学为主体,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共同参与的终身教育网络[3],满足社会对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的需求。
5结语
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实质上是对高等教育进行结构性变革。高等教育要把信息技术渗透到学习、评价、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新型学习、教育、科研和管理模式,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编制专家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Z].2012(3).
[2]冯向东.大学职能的演变与大学的开放性[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2527.
[3]孙其博.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3(3):19.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杜能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