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 熊才权
摘要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显著,电子政务系统日渐成熟和完善。从电子政务实际需求出发,采用ASP.NET和数据库技术,设计并开发了基于.NET的电子政务系统。
关键词关键词:电子政务; .NET;数据库设计
DOIDOI:10.11907/rjdk.151274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5)004009902
0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渗透到社会各领域,成为高效运营、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海量信息的重要保障。当前,电子政务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公共管理创新、改革的战略抉择。电子政务系统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加强公共服务职能、促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甚至提升综合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1]。
电子政务(EGovernment)是伴随着软件开发、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是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政府机构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发布、公共管理的重要载体[2],其功能如图1所示。
1系统开发技术
1.1.NET
.NET Framework也称为.Net框架,包括丰富的类库资源,是一种能够支持应用程序和XML Web Services的开发技术。通过.NET Framework开发技术,可以实现敏捷软件开发(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快速应用开发(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所开发的应用程序支持多种开发平台,并且和网络无关。.NET是创建、部署和运行Web服务及其它应用程序的框架,主要包括以下4个组成部分[3]:①应用程序开发技术(例如:ASP.NET, WINFORM等);②数据技术(例如:ADO.NET等);③基础类库(Base Class LibraryBCL);④通用语言运行(Common Language RuntimeCLR)。
1.2三层结构
在Web 应用架构设计中,三层架构的分层模式应用最为广泛,其结构简单,普遍应用于PHP、ASP.NET、JSP的Web开发中。三层体系结构将整个应用软件开发分为数据访问层开发、业务逻辑层开发和表示层设计3个模块。ASP.NET本身具有代码隐藏结构,因此三层架构在ASP.NET的应用开发中使用最为普遍。在程序运行中,三层体系结构中通过相邻层之间相互调用进行数据处理与传递。三层结构中,最重要的是业务逻辑层设计,业务逻辑层主要负责处理和应用相关数据[4,5]。
2系统设计
2.1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包含6个子系统,即公文管理子系统、日常工作管理子系统、人事管理子系统、资产管理子系统、流程模板管理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如图3所示。
2.2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政务平台开发设计的基础,平台所有原始数据都保存在数据库中。数据库不仅保持了数据本身,还保存了数据之间的关系,本系统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软件MS SQL2008。系统需要建立的基础数据包括公文信息、用户信息、设备信息、人事档案信息、公文流程信息、权限信息、菜单信息、流程模板信息、流程节点信息、系统日志信息、用户字典信息及各种统计等。
3系统实现
受篇幅限制,仅以公文管理子系统为例,其E-R图如图4所示。公文管理子系统有4个功能模块,即发文管理、收文管理、流程跟踪、公文查询。
(1)发文管理。用户通过发文界面完成拟稿,选择公文类别,填写文号、公文标题、正文内容,添加相关附件等,点击确认按钮提交后,系统自动补充拟稿人、拟稿日期、拟稿人部门等信息,并按照用户选择的公文类别进行流转。
(2)收文管理。用户可查看待办公文、在办公文和办结公文,根据权限设置进行签收、查看、审批、提出意见或建议等。
(3)流程跟踪。根据权限设置,用户可处理自身流程阶段相关操作,同时查阅各流程阶段处理情况。
(4)公文查询。可根据标题、拟稿人、拟稿人单位、文件号、时间段等对公文进行模糊查询。
4结语
本文结合电子政务需求,采用ASP.NET和数据库技术,设计并开发了一个基于.NET的三层结构的网上办公平台。该平台操作简单、功能完善、安全性能好,可极大提高办公效率。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赵雪峰.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关系刍议[J].新世纪图书馆,2006(6):4849.
[2]好搜百科.电子政务[EB/OL].http://baike.haosou.com/doc/5346917.html,2015.
[3]徐枫.ASP.NET三层架构体系分析与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8):109110.
[4]幸金平,邹军华. 基于ASP.NET(C#)的ACCESS数据库多条件组合查询实现[J].软件导刊,2014,13 (9): 130131.
[5]王潇媛,王琛,郭纯青.基于_Net的地下水污染调查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2015(1):8081.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陈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