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刍议

2015-04-30 07:18蒋谦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2期
关键词:价值观思政核心

蒋谦

【摘 要】“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多样性发展趋势。通过正确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用正确的荣辱观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显得尤为重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思政教育体系中,发挥导向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中的落实,展开分析。通过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适当采用隐形教育,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等诸多方式建立完善有效的长效机制,引导学生价值观正确走向。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24字;教育机制

党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并将核心价值体系细分为四个部分,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活动的有序进行,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提出“24”字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离不开实际践行,需要构建有效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实现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一、“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浅析

面对改革开放以及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的大环境中,思想意识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点。新态势中如何积极提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变得尤为重要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导内容与基础内容,在此基础上,践行射虎主义核心价值,巩固我国民族团结友爱的思想基础,引导公民价值观正确发展,实现社会人民价值观共同进步的目标,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意义。2013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行重新阐述与定义。“三个倡导”总共24字,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倡导,即第一层次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与和谐。体现国家层面的價值目标。第二倡导,即第二层次为: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第二层面则体现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第三个倡导,即第三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从第三个倡导到第一个倡导呈现循序渐进的关系层面。个人价值准则是实现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基础。同时第一倡导又对其余两个倡导有指导作用。国家价值目标对个人价值准则实现具有较大的导向影响。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考量一切事物或者现象存在的意义,明确自身在社会主义发展活动中的立场与态度,是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体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为基础的部分。符合社会主义建设根本原则,与社会主义本质一致。“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未提出之前,我国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理念通常被热内包括四个方面,分布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死者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与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实际情况,而提炼出来的“三个倡导”,体现我中华民族价值观发展规律与趋势。只有建立“三个倡导”教育机制,才能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实现“三个倡导”的价值,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凝聚与吸引。

二、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理念已经逐步趋于成熟,但是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他们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善于接受挑战,但是自身社会生活经验较少,缺少较强的鉴别能力。随着生活经验与社会经验的不断增长,青少年的价值观也逐步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自身不同的价值观还会发生冲撞。建立长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打破传统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创新思政教育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中,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实现学校思政教育与社会环境的接轨,克服传统思政教育弊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框架,通过“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自身价值观向正确方向发展想,显得非常重要。构建长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塑造良好的价值观氛围,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纠正错误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自我突破与成长。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的建设

1.凸显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纵观我国传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体现,相反的是教师在其中发挥着主体作用。我们需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模式,坚持尊重学生在所有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明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所有的教育都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中,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公民身份,尊重学生的情感变化,促进大学生全方面发展,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感染力、说服力等,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2.倡导隐性教育方式

与显性教育不同的是,隐性教育是通过无意识的、间接的教育活动使学者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教育内容的影响。这种隐性教育方式尤其适合思政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隐性教育扩大教育活动的影响范围。隐性教育需要其他学科教师的配合,共同为学生设置一定的课堂氛围与文化氛围,巧妙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学活动内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完美融合,对学生进行熏陶与感染,让他们不自主地领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并产生认同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需要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才利于增强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源于生活的理论知识,需要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需要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实现价值观理念深入人心的目标。一般情况下,大学生面临两方面的困难一是生活困难,二是思想困难。前一种困难较为普遍,主要包括生活困难,就业困难等。本文着重以第一类困难为例。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动态与思想动态,发现学生遇到困难时,主动伸手援助,帮其走出困境,之后可结合“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指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开展丰富彩的活动,进而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总结

在新的历史环境中,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教育社会成员,构建长效的教育机制,强调系统协调,多方共同努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与核心价值,同时在其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为学生成长提供充足的精神动力,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我认同,根据教学需求,倡导探究式、讨论式、互助式等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共同为社会主义建设奋斗的共同理想,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提高我国民族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兰宏伟.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2]田永静,陈树文.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途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05

[3]刘岩,杨晓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实现的三个维度[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9

猜你喜欢
价值观思政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