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陇玲
【摘 要】遵循以学定教,活动建构,意义建构,学、做、教合一的教学理念,所谓“激趣导学”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的一种多维互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激趣导学”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假以教学分析作为共性指导,给教师提供一个全新的课堂教学思路。
【关键词】激趣导学;教学模式;兴趣
所谓“激趣导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渴求的愿望,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无味”变“有味”;使学生愿意学习,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这样,在课堂气氛轻松活跃的前提下,在一系列有趣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到愉快、新奇,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事情,在快乐中学到新知识。
一、“激趣导学”的途径
1.故事激趣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寓言故事、引用生活中的实际故事,介绍历代科学家为科学的发展、创建知识体系、发现定理、公式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
2.实例激趣
抽象的理论、定理、公式、概念等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际,又反过来指导人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用发生在身边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教学,使学生感到实实在在,有情有味,看得见,摸得着。有的学生就可以用类比法解决实际问题,当然兴趣盎然,使得学生乐意学,要学,变被动学为主动要求学。
3.问题激趣
除了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和生活中的实例可以编成有趣的问题以外,课本或参考书中的一些较抽象的问题也可以改编成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并且有趣的问题。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抽象感、空洞感,增强问题的趣味性。特别是应用问题,选择和编写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规律,也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4.评价激趣
以评激学,教师的评价,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极其重要的。积极的评价能激励学生,消极的评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如果一个学生能从老师那里得到积极的评价,会促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5.语言激趣
一个教师要运用好语言艺术,声情并茂,语言要富有音乐性,表达的感情要充分动人。用形象的类比取代抽象的阐述。对感官富于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语言的幽默,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
二、“激趣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1.创设情景,激起兴趣
以使学生感兴趣的、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的故事或生活中事实、模型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问题的存在,产生疑点,引出问题。这种情境引课必须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结构,有趣味,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情意处于激动状态。
2.引导讨论,提起兴趣
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疑点进行科学的、大胆的“猜想”,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各种假设,并开展讨论。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自主研修的学习给予明确的回答,并设置这样的回答模式“我的根据是——,”让学生开动思维的机器,大胆想象,敢于求异,勇于求新,教师只是为他们提供和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是朋友,是合作者,是相互的促进者。
3.得出结论,增加兴趣
在对问题解决、知识点理解的基础上,趁热打铁,让学生及时总结、归纳。设置的问题具有趣味性,思考性,能让学生在思考分析过程中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总结归纳必须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己讨论,一个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大家互相补充、修正,老师则起着指导的作用。
4.鞏固深化,体验兴趣
对学生形成的正确观念,及时进行适当的巩固练习,并加以深化,上升为理论。在练习的过中,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反馈矫正,对学生普通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矫正,要学生不仅了解错误的所在,而且要了解和找出错误的根源,然后有针对性地去查漏补缺,对个别存在的问题可引导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对重点问题要多角度地从反面、侧面反复考察、练习和巩固。
5.拓展延伸,延续兴趣
书本中的很多知识都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在课堂上探讨后,教师还可以布置适当的课后活动,让学生的兴趣不减,一直延续到课外。这样可以把学生从文本引向生活,从生活引向更广阔的文本。
三、设计使用好导学案
学生完成导学案这样的先行性学习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预习,教师可以提供触及核心的针对性问题,在他们未进入课堂前完全依靠自己去做和思,很可能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就已经开始了。
要起到激发思维的作用,前置性任务的设计特别重要。它的根本任务是迫使学生回到原始问题,只有这样才可能激活学生思维,起到引领思维的作用。前置性任务与课堂教学又是一体的,课堂教学是课前学习的延伸,是个体学习到群体学习、独立学习到有帮助的学习、分散学习到集中学习的转变。
教师课堂介入的主要方式:提出学习问题,抛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给予学生必要的赞赏、支持以及及时的指导、提示。教师介入应尽可能遵循“不判断”、“不说教”的原则。教师是抛砖引玉者,是穿针引线的主持人。
四、结语
关注学是教的根本,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有教的起点。把课堂还给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保护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热望,促进学生更主动、更自觉地喜欢学习,才能培养真正的具有自主精神、独立品格的人,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
注:本文课题编号:GS[2014]GHB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