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信民
我是1959年秋季被湖南临武一中保送到郴州师范读书的。踏进郴师大门,好像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进校门就看见有一个大操场。从操场中间北边上几个台阶是一条平坦的人行道,人行道两边是笔直的白杨树,风吹树叶沙沙响,就像两排仪仗队在欢迎新生入学。
1959年是“大跃进”运动开展的第二年,又遇上了自然灾害,全国开始过苦日子,到学校后实行定量供应吃饭,每月27斤大米,即每餐三两米,吃钵子饭。当时进校读书的都是十八九岁的年轻人,三两米饭不知放在胃的何处,哪谈得上吃饱啊!每到饭前一个多小时,肚子就咕噜咕噜叫了,所以开饭时间一到,同学们都像潮水一样涌向食堂。
进郴师的第二个学期,即1960年上学期,学校决定在校舍后西北角苏仙岭脚下一片低洼地修一个水库,此处无水源,在低洼地下方筑坝主要是靠下雨储水。筑坝开工后,三个年级,每个年级上工地一个星期,如此轮流。
在轮值的一个星期中,早上6点吃饭,时间10分钟,吃完上工地。从学校到工地要走20多分钟,中餐和晚餐送饭到工地,要晚上12点钟后才能回校,每天睡觉的时间不到5个小时,加上重度劳累,有些同学端着饭钵打瞌睡,吃着吃着饭钵掉在地上打烂了,饭团在地上粘上了一些泥沙,可同学们也只得捡起来扒掉泥沙,塞进嘴里嚼烂吞下去。因为虽然劳动这个星期每餐加了一两米,可是这么长的劳动时间和这样大的劳动强度,每餐增加这一两米能起到什么作用。
为了加快修水库的进度,指挥部每天将大坝表层用石灰线画成若干方块,按各班人数情况分到班,统一开工时间,哪个班先将泥巴按要求填满,红旗就插在哪个班的工地上。当坝筑到一定高度时,需要沿坝坡架木桥上到坝面倒泥巴。为夺红旗,各班的班主任和分到各班的任课老师守在坝上,不断地喊:“快点!加油!”同时伸手将快爬上坡的同学的扁担一头抓住往上拉。工地上的同学们都像田径运动场上的短跑运动员,跑步向前冲。
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从事长时间的重体力劳动,有些同学身体垮了,据校医说大部分的女生断月经,一部分同学患肝炎、水肿病。这样一来,他们一是可以不参加修水库,在校搞卫生,二是在小食堂吃营养餐,伙食稍比大食堂好,三是每月供应一斤白糖,两斤黄豆。有些同学还希望患这些病呢。
指挥部有个广播室,每天要表扬工地上的好人好事,我班班主任(也是我班语文老师),觉得我文章写得好,将我推荐到指挥部广播室当通讯员,宣传工地上的好人好事。于是,我每天利用写稿的时间可以休整一个小时左右,同学们说我是因为班主任欣赏而受益。我虽然享有这种特殊待遇,但由于我个子小,体力不强,这么长时间的重体力劳动,很难吃得消,上工地的第二天,肩膀像烫伤了一样,火辣辣的,扁担一放上去,要闭上眼,咬咬牙。说来也怪,一段时间后肩膀却不痛了,但两脚却经常像绑了棍子,走路像踩高跷。
1960年冬,在我班轮值修水库的一天晚上,学校党委卢书记来到我班取土工地,他身披长大衣,先观察了一下同学们挖土的方法,然后将一个同学的锄头接过来,说你挖土的功效低,看我的。他把长大衣脱下交给随行人员,挥锄挖土,锄头上下挥动时好似有一股风,他将取土面挖成一个垂直面,将下部挖空,再从上面挖,一锄下去,崩一大块,他说这样可提高工效。就那么几分钟,累得他气喘吁吁,额头上冒出了几滴汗珠,随行人员给他披上大衣,又到别班工地上去了。一个同学望着他的背影,做了一怪样:“ 哼!你和我们坚持共同劳动一天看看!”不知怎的,此话传到了卢书记的耳里,后来此同学因违反校规要被处分,经班主任和班干部说情,才保住了学籍。
水坝填到一半多时,来了一个水利技术员,在大坝上拿着泥巴搓来搓去,后来听技术员说填大坝的泥土是沙质土,在黄泥中夹杂很多沙子,今后大坝会漏水,于是决定从大坝中间横挖一道一米宽的沟到底部,然后用不夹沙子的优质黄土填满,可防漏水。但是在挖这条沟时,由于大坝是虚土填成,到一定深处时两边泥巴垮下,将10多个在沟底作业的同学埋没。
指挥部马上组织强有力的队伍抢救,一个多小时后,埋在沟下的10多个同学都被抢救上来了,但最后一个获救的同学因被泥巴埋的时间太长而昏迷,于是急送医院抢救。后虽然保住了生命,但由于肠子被严重挤压,送上级医院手术后半年才出院,落下了残疾。
1960年12月31日,我们这个年级是在工地上过的。晚饭后,各班班长在指挥部开了誓师大会,表示不完成任务决不收兵,而且12点以前无论如何要拿下。工地上灯火通明,高音喇叭中不断传来号召:老师们,同学们,胜利的1960年即将过去,更辉煌的1961年即将到来,让我们苦战几个小时迎来1961年元旦!
工地上,取土的同学们铁锄上下挥舞,发出“嘿嘿”的劳动号子。送泥队伍旁老师在指挥:“往那里倒!加油!快加油!”催促声此起彼落。整个工地就像一锅沸腾的开水,热气腾腾,同学们一个个头上冒着青烟,嘴里吐着白雾,凛冽的寒风被驱走了,在接近零度的气温中有人竟穿一件衬衣还不断地擦汗。
1961年元月1日凌晨,工地指挥部的高音喇叭传来慰问声:“老师们,同学们,辛苦了!你们用实际行动迎来了1961年元旦。各班可根据实际情况,把未完成的任务扫尾后回校休息。”我们回校后已是凌晨1点钟,同学们顾不得洗澡洗脚,一头钻进被窝睡觉了。
1961年元旦,同学们起床后发现外面地上铺了一层薄雪,吃完早餐,全体师生在大礼堂集合开会。卢书记来作报告了。他首先说了几句新年祝词,接着话题一转说:“今天下雪了,有些同学说应该休息吧,我想打个电话问气象局,会不会下刀子,如果下刀子就不上水库工地,如果不下刀子,就要在水库工地上过一个有意义的元旦。”
散会后,同学们带着工具,踏着白雪,冒着细雨往水库工地走。我夹在队伍中间,抬头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心想天老爷要是下刀子该有多好啊!
水库修成了,可每次大雨过后不久,水库积蓄的水就不见了,经勘查,水库底部土质属沙泥地,水不断向下渗,所以水库无法蓄水。就这样,1000多名师生轮值一年多的汗水和辛劳铸造了一口巨型朝天旱锅,真是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