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上新台阶 建设新江苏

2015-04-29 10:08胥爱贵
中国扶贫 2015年5期
关键词:低收入对象农户

胥爱贵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江苏省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总书记在讲话中殷切希望江苏“按照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对于如何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总书记强调“要加大整体帮扶力度,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江苏省委专门召开第十二届九次全体会议,对“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实行“点穴式”的精准扶贫,保质保量完成新一轮扶贫开发任务,并积极探索减少相对贫困、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江苏“两个率先”宏伟目标的首要任务。要确保全面小康高质量推进,必须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切实解决好“极少数”问题。2012年,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了新一轮脱贫奔小康工程,明确了用4年时间帮扶全省411万低收入农户年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脱贫标准,1533个经济薄弱村实现新“八有”目标。经过近三年来的艰苦努力,约有300多万人,1000多个经济薄弱村达到了目标要求,但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还很重,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江苏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才能使全面小康建设质量更高,更有底气。

全面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进一步认清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实施好脱贫奔小康工程,既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基础的客观要求。从当前来看,江苏推进全面小康建设,难点依然在农村,在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人口。经过全省多轮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推进,多数基础条件较好、脱贫愿望较强的低收入农户经过有效帮扶,已经陆续实现了脱贫,剩下来的部分农户,往往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较大。要解决好这部分农户的脱贫问题,需要找准致贫原因,强化帮扶措施,才能确保他们在全面小康的路上不掉队。从长远来讲,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江苏的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推动全面建成小康上,即使踏上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也要持续关注相对贫困问题,重视解决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群体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绝不能急于求成,降低标准。

二要进一步把握扶贫开发的精准性。新时期扶贫开发,要做到实事求是确定扶贫对象、因地制宜落实扶贫措施,才能切实解决扶贫工作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的问题。实施精准扶贫,首先要做到对象精准。通过改进扶贫对象识别机制,切实摸清帮扶对象的家庭组成、收入状况、致贫原因和发展意向,在此基础上,做细做实建档立卡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实时反映帮扶进展,实现帮扶对象有进有出。其次,要做到措施精准。按照一户一策、因户因人施策的要求,针对帮扶对象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一对一”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要坚持实施开发式扶贫,可以帮助发展高效种养业等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在农业内部挖掘增收潜力;也可以强化就业技能培训,促进转移就业,提高工资性收入。对确实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困难户,应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下决心由政府兜底,统一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畴,实现应保尽保。再次,要做到效果评判精准。着力改革扶贫效果评价机制,引入第三方参与考核,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的识别、帮扶、管理以及重点县脱贫奔小康工程完成情况进行量化,切实提高效果评价的公正度和精准度。建立相应的激励和问责机制进行奖优罚劣,引导和推动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三要进一步增强扶贫项目的长效性。长久以来,资源匮乏、基础薄弱、发展方式单一,一直是部分经济薄弱地区加快发展的主要障碍。必须适应扶贫对象、扶贫阶段、扶贫任务的新变化新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建立促进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稳定增收长效机制。要继续坚持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在选好帮扶项目的基础上,抓好长效资金、长效资产、长效项目,着力构建项目运营和管护的长效机制,发展一个,成功一个,做强一个,带动农户获得长久收益。由各类帮扶资金形成的扶贫资产,要有效用并长期发挥收益,切实减少帮扶资源浪费现象。注重发挥“五方挂钩”帮扶单位的优势,在交通、水利、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对帮扶对象给予更多行业发展政策支持,努力提高经济薄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为低收入农户发展增收项目,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创造更好环境。

四要进一步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导向性。多年来,江苏省坚持把扶贫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新一轮脱贫奔小康工程,省级财政共安排专项扶贫资金近47亿元,其中针对低收入人口的扶贫资金近27亿元。能否用好这部分资金,直接影响到扶贫攻坚的成效。要不断创新资金使用机制,将财政扶贫资金向重点片区、重点项目倾斜。坚持扶贫资金直接扶持到户,改“漫灌”为“滴灌”,增强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精准性。要进一步完善金融扶贫机制,加大扶贫小额贷款政策实施力度,引导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等金融信贷资源进入扶贫领域,帮助困难农民加快增收脱贫。要切实发挥财政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村企挂钩等方式,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与经济薄弱村实行挂钩帮扶,撬动更多社会资源助力扶贫开发,让财政扶贫资金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增大。要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全面实行扶贫项目、帮扶资金案前公示、案中监督、案后审计制度,努力使财政扶贫资金发挥更大更好的效益。

五要进一步激发帮扶对象内生发展能动性。帮扶对象积极参与是开发式扶贫取得预期成效的前提。无论是党委、政府和部门的帮扶,还是社会力量的帮扶,都应注重调动帮扶对象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其内生动力,增强其“造血”功能。针对有劳动能力的帮扶对象,帮助他们找出致贫、返贫原因,充分激发其内生发展能动性,鼓励和引导他们不断更新观念,克服依赖心理,树立脱贫信心,切实提高其自主生产、持续生产的愿望和能力。要在不断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政策、项目、资金、技术扶持的同时,结合农户自身意愿,开展多种形式的适用技能培训,激发低收入农户的就业创业热情。要坚持从根本上扶贫的理念,抓好对低收入农户子女的教育扶贫和“两后生”技能培训扶贫,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六要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的稳固性。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经济薄弱地区基层党组织带动能力的强弱,是该地区能否加快摆脱困境,实现加快发展的关键因素。推进扶贫开发,必须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发展”的工作格局。要深入推进村级“双强班子”建设,通过内选、外引、下派等方式,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及时将一批政治素质好、自身能力强、作风过硬的优秀党员选拔充实到村级领导岗位。要舍得把最强的干部派到最穷的地方去,有计划地选派机关干部到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挂职或担任“第一书记”,为经济薄弱村发展出谋出力,并将其作为考察、培养锻炼干部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坚持做好贫困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培训内容要贴近经济薄弱村发展实际,力求实在管用,努力提高村党组织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能力。

猜你喜欢
低收入对象农户
神秘来电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娶低收入老婆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