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深陷“垃圾睡眠”的青少年“特困生”

2015-04-29 00:00:00易扬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15年9期

随着高考和中考的硝烟散去,暑期也已悄悄过去,新的一学期即将来临。在家长忙着为孩子补身体、报学习班,为新一轮学习生活做好准备的时候,父母是否注意过,孩子的精力充沛吗?精神状态好吗?是否有好的睡眠习惯?睡眠质量又如何呢?

何谓“垃圾睡眠”

“垃圾睡眠”(JUNK SLEEP)是英国睡眠委员会使用的一个术语,特指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低的问题。“垃圾睡眠”与“垃圾食品”(JUNK FOOD)相对应,已经成为目前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的一大“杀手”。

睡眠时间、质量不尽如人意

爱丁堡睡眠中心的克里斯·艾德兹科斯基博士表示:“‘垃圾睡眠’对青少年的身心影响越来越严重,这种趋势令人非常担心。”

艾德兹科斯基说:“我们看到的是‘垃圾睡眠’现象的涌现。‘垃圾睡眠’指的是睡眠的时间和质量都不尽如人意,使得大脑无法获得充分的休息,从而影响青少年在学校里的表现。”

接近25%的青少年表示他们每周至少有一次在看电视、听音乐或者玩电玩的时候睡着。而几乎所有的青少年卧室里都有电话、音响或者电视机,其中三分之二的青少年三种设备都有。年龄在12~14岁的男孩子中,大约58%的人的卧室里有电话、音响、电视机和游戏机。其中五分之一的人承认开着电视机或者电脑会影响他们睡眠。

青少年“特困生”数量庞大,状况堪忧

在面向全市10所高中及10所高校的共计10000名在校高中生及大学生展开的调查中,约有三分之二的高中生和二分之一的大学生睡眠严重不足。其中,77.1%的高中生睡眠时间达不到标准;48.2%的大学生晚上很难入睡,睡眠质量欠佳。相关神经科专家表示,其接诊的青少年睡眠障碍患者数量正以每年15%~20%的速度递增。可见,睡眠不足已成为影响中国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因素,升学或就业压力过大,学习负担加重以及互联网和电视的普及,导致了数量庞大的青少年“特困生”的出现。

“垃圾睡眠”已成青少年健康隐患

青少年的睡眠问题不单纯是个体睡眠质量差异的问题,而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学业压力与负担,更是大多数在校青少年无法回避的大环境。

睡眠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将严重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引起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下降,造成健康隐患。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低下,影响身心及智力发育,引发各种慢性生理疾病。睡眠不足的青少年,易出现情绪低落、压抑、焦虑、急躁、不好动、兴趣不广泛等表现,而心理上的反常表现反过来也会影响睡眠,导致入睡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青少年睡眠问题应对策略

首先,应时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给予适时的关心和鼓励,帮助其排解学业上的各种紧张、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同时引导其妥善处理在学校内遇到的各种交际问题,切忌向孩子强加过重的负担。

第二,注重青少年日常饮食的安排,合理搭配,注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供给。在保证其身体发育营养需求的前提下,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辛辣刺激类食品及饮料。孩子睡前1~2小时适量进食牛奶、鸡蛋、鱼类、鸡肉、豆类、坚果类可以帮助睡眠。

第三,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研究表明,每天运动半小时至一小时的青少年睡眠质量更高,精力更加充沛。

第四,引导并督促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15~20岁的青少年每天至少应有8小时的睡眠,引导其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形成科学的生物钟,同时,注意矫正其不良睡姿及蒙头、张嘴呼吸等不好的睡眠习惯。

第五,尽可能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孩子的卧室光线要适度,尽量防止噪音干扰,注意选择舒适健康的,能够帮助孩子入睡的寝具。尽量不在孩子卧室内放置电脑、电视、音响等娱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