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为什么没有被爱护

2015-04-29 00:00:00木木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15年9期

校服,作为学生身份的象征,以及学生与所属校园的联系,本应展示学生朝气蓬勃、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本应展示校园独特的文化和魅力,成为校园里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然而,现实中学生们却对校服万般糟蹋。涂鸦现象普遍,在校服上签名、试笔的现象数见不鲜,校服甚至没有被学生当作普通衣服来爱护。而老师无力无理的制止,使校服处于更尴尬的处境。

原因在哪?就我看来,校服的处境是学生与成人的矛盾造成的。

学生是穿校服的人,又正当展示个性的渴求十分强烈的时候,当然希望与众不同。即使不得不与同校的同学穿同样的衣服,那至少在设计校服上能够符合他们的审美,让穿上校服的他们仍然能恣意展示出个人的风采。

然而,成人对学生是有顾虑的。父母和学校只希望学生一门心思在学习上,不要过多关注衣着打扮,以致分了心;同时,他们私下希望让众多学生整齐划一,而不是个性外露,以免相互吸引,造成早恋。最重要的是,学校是校服设计的全权掌握者,如何设计自然无需迫于任何压力向学生征询意见,校服的款式只需体现校方的意愿。由此矛盾就产生了。

学校的专断与强势,父母的默许授权甚至推波助澜,使学生成了任人包裹的“土包子”。学生无力改变已有的校服,即使出于集体荣誉感无奈穿上,在每日照镜子时那了无生气的校服也时时会挑拨着他们的不满情绪,于是导致了由个人行为演变为群体行为的“虐待”校服的行径。

曾经有位家长写道:“孩子有一天非常高兴地跑回来说学校要制作韩版校服。我上网一搜,吓坏了,倘若每个学生都变成俊男靓女,还会有心思学习吗?我赶紧联系其他家长,联名向学校反对这件事。”父母对学生的不信任,使他们宁愿把校服变成“避恋套”。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学校只是社会生活的简化。”然而现今的学校却把学生限于严格的管理下,让学生甚至没有选择校服的权利,让他们感觉不到在社会生活中应得到的尊重,那么他们对学校选择的校服也就没有了爱护的意愿。

校服的尴尬处境只是学生与成人矛盾的浅层反映,要想让校服得到爱护,就要处理好学生与成人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