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聚焦的母爱

2015-04-29 00:00:00马志国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15年8期

心理症状离不开家的男孩

天博是个17岁的高中男孩,却已经好久没去上学了。妈妈左劝右劝,好说歹说,都不管用。实在没有办法了,母子才开始了心理咨询。天博到底怎么了?

咨询会话中,我先倾听了天博母亲的诉说:

天博从小是个挺乖的孩子,小学几年,转过几次学,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中考后,通过各种关系,联系到外地的一个重点学校。开头很好,老师安排他当了班干部,他自己也热情。不久文理分班,我们做主替他报了文班。

哪知道,这个学校管理非常严格,天博受不了,就要求回家,跟我们说,学校怎样不好,老师怎样不好,总想回家来。我们就做孩子的思想工作,总算劝住了。可是,不久孩子在学校又和老师闹了矛盾,再次要求回家,结果,孩子和老师闹僵了。

这样,我们就给孩子转了学。到了新学校,我们跟老师沟通,安排他当了纪律委员。这所学校管理很人性化,与前面的学校形成了强烈反差,结果,孩子又适应不了。文理分班的时候,我自作主张让孩子又上了文班。可是,后来他说这个班不好,又让我们给他换班,要不就转学。

后来,我们又给孩子转过两次学,孩子都适应困难,不是老师不好,就是同学不好。于是,从住校到走读,从走读到干脆不上学了。大概就在这时候,孩子就经常闹身体不好,闹心情不好,就时断时续的不上学了,后来干脆长期呆在家里,到现在已经好久没去上学了。

就在这时候,我们去看心理科。医生说是抑郁症,让我们吃药到现在,也没管用,孩子还是没去上学。我感觉孩子不去上学,好像没什么病,就是离不开家。这么大一个男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心理探究特殊的成长经历

通过进一步的沟通,我了解到了天博的特殊成长经历。

天博上面有个姐姐,他属于超生的孩子,所以生下来就四处躲藏,大多是和姥姥在一起生活。直到上小学了,才接到父母身边,也是偷偷摸摸的。可以说,天博从小没有几天和妈妈在一起的日子,即便长大一些了,也没有几天安生的日子,

后来,大概在天博十二三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了。天博的母亲是个要强的女人,为了不让孩子再受伤,就一个人拉扯着他。除了工作,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他身上。离婚好几年了,至今仍然过着单身母亲的生活。

为了补偿过去亏欠孩子的爱,天博的母亲加倍疼爱他。他有点不高兴,母亲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不仅生活上这样,孩子的许多事,如换班、转学、选文理班等,都是母亲替他做决定。天博也慢慢地习惯了这一切,凡事离不开妈妈,生活上大大小小的事儿,自己什么也不会,都要妈妈伺候。

为了更好诊断,我与天博进行了交流。这是一个规规矩矩的男孩,经过沟通和观察,我发现天博没有任何抑郁症症状,精神状态完全正常。

说起为什么不上学,天博告诉我:“我就是上学难受,到学校就心里难受,身体也难受,整个人都不得劲。同学关系也让我难受,和同学在一起我总是随声附和,委曲求全,总怕让谁不高兴了,所以同学关系不错,可我心里却很难受。就这样,我就不愿意去上学了,到现在已经快一年了。在家里感到很放松,妈妈千方百计照顾我,我也就感觉在家里挺好的,更不愿意离开妈妈,不愿意离开家。可是,一个人在家里又很孤独,就经常给妈妈打电话。我知道自己这个年龄应该去学校上学,可就是因为受难,在学校坚持不了,就离不开家了。”

心理把脉

母亲的依赖导致了孩子的依赖型人格

现在可以诊断,天博的主要问题是依赖型人格。

具有依赖型人格的人,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与真实的感情无关。其特征主要表现为:1.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物不能做出决策。2.无助感,让别人为自己做大多数的重要决定。3.被遗弃感,明知他人错了,也随声附和,因为害怕被别人遗弃。4.无独立性,很难单独展开计划或做事。5.过度容忍,为讨好他人甘愿做自己不愿做的事。6.独处时有不适和无助感,或竭尽全力以逃避孤独。7.当亲密的关系中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8.经常被遭人遗弃的念头所折磨。9.很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只要满足上述特征中的5项,即可诊断为依赖型人格。

天博的依赖型人格特征是非常明显的。至于在学校生活中的种种麻烦,以及所谓的爱挑剔,也是因为依赖性人格容易感到受伤而难于适应的表现。那么,天博的依赖型人格是怎样形成的呢?

就天博的情况看,由于偷生的经历,四处躲避,导致早年的母爱缺失,内心深处埋下了不安全感。让天博有了比一般孩子更重的依赖心理。正由于孩子的这种特殊经历,父母内心总觉得亏欠孩子,就会有一种强烈的补偿心理,于是又会对孩子有太多的溺爱,从而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压抑了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强化了孩子的依赖性。后来,父母的离异,母子相依为命,进一步加剧了天博内心的不安全感,加剧了对母亲的依赖。

更重要的是,母亲的单身生活经历,给天博带来更为不利的影响。天博母亲离异后没有再婚,这似乎对孩子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处于这种离异后单身母亲的生活状况,哪怕是独立性很强的女人,也会体验到强烈的情感失落无所依靠。于是,很容易把自己的心理能量,全部聚焦于孩子。表面看来,这似乎是对孩子的爱,实质上是对孩子的依赖。这时候,与其说是孩子依赖母亲,不如说是母亲更依赖孩子,把孩子当成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于是,母亲对孩子就会反应过度、关心过度、呵护过度、保护过度、照顾过度,一切都为孩子铺路,包括为孩子转学,为孩子与老师沟通等。表面看来,这一切似乎是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实质上是为了补偿母亲自己的情感需要。这是单身母亲极容易出现的问题。结果,这种由依赖演化而成的爱,很容易过度聚焦。于是,就好比阳光过度聚焦会烧坏了花草一样,过度聚焦的爱势必会伤害孩子的心理健康,剥夺孩子自然成长的空间。这个伤害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孩子越来越难于自立,越来越依赖。于是,天博的依赖型人格特征慢慢形成了。

总之,是母亲对孩子的依赖,导致了孩子的依赖型人格特征,是母亲过度聚焦的爱,烧坏了孩子的心。一句话,孩子成了过度聚焦的母爱的牺牲品

心理处方

对孩子该放手时就放手

既然天博没有病,更不是抑郁症,就要正常生活,就要努力做正常人。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内心不缺乏独立自主积极向上的种子,需要的是激发。为此,我们讲了蝉蜕的故事,讲了成长的难免要经历的阵痛。天博很快领悟到,自己要经历一番身心的磨砺,才能真正健康成长起来,才能真正自立。最后,天博表示回去后,要努力学会自立,开始正常的学习生活。

天博依赖型人格的改变,关键在母亲心态的改变。只有母亲改变了,孩子才能逐渐发生改变。于是,我与天博的母亲做了较多交流。我们谈到了老鹰怎样对待小鹰,谈到了狐狸怎样对待小狐狸。

这是一个很有悟性的母亲,很快,我们取得了最基本的共识:对孩子要狠心,要放手。也就是,从现在开始,母子要拉开距离,母亲狠狠心藏起一半爱,对孩子该放手时就放手,促使孩子逐步学会独立,促使孩子经历成长的阵痛,促进孩子尽快走进校园,促进孩子尽快开始正常的生活。要孩子学会独立,根本又在于母亲要学会独立,学会安顿好自己的心,不要再把心理能量放在孩子身上,不要在感情上对孩子有太多依赖。天博的母亲表示一定要从改变自己做起,帮助孩子改变。

从不久后的电话反馈中得知,天博母亲下了狠心:不再叫起床,不再管做饭,不再管这管那,不再那样婆婆妈妈。妈妈的改变给天博的内心带来了冲击。天博意识到自己也该拿出行动了,于是,开始了做家务,开始了生活的自理,并且自己毅然决定重新走进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