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野生动物管理与保护》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2015-04-29 00:00:00谭丽凤
职业时空 2015年8期

摘要:野生动物是森林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专业管理人才是野生动物保护的基础。通过分析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野生动物管理与保护》课程现状,探讨教学内容的构成途径,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专业技术过硬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野生动物管理与保护;教学内容体系

林政资源管理是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以及谋求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野生动物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野生动物的管理与保护工作亦十分重要。林业基层单位行政执法人员是活跃在野生动物管理与保护阵地第一线的重要技术力量,对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举足轻重。然而,专业知识和技术不足,是困扰基层工作的一大问题。而高职院校林政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是林业单位执法人员的重要来源,如何让高职林政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掌握实用的野生动物管理与保护技能,关键问题之一在于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野生动物管理与保护》课程基本情况

野生动物管理与保护是林政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岗位基本技能课程之一。高职院校该课程目前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独立设置课程。该专业在野生动物资源管理方面设置的课程仅此一门,无前修课程,亦无后继课程,该门课程相当于野生动物管理专业的浓缩。二是原教学内容广、杂、深。在无前期基础的情况下,至少要涉及普通动物学、动物生态学、动物管理学、动物保护学等领域,知识涵盖面广而杂;另外,野生动物管理学源于本科层次,知识难度较深。三是无适合教材。市场上未能选择到合适的教材。现使用的大多是高职院校联合编写的《森林动物》,教材中仅有动物识别方面的内容;若采用本科院校编写的、野生动物专业使用的《野生动物管理学》,不仅内容较深,而且没有动物识别、动物生态方面的内容,均不利于高职学生的学习与复习。四是课程学时较少。就应有的教学内容而言,48个课程学时显得捉襟见肘,老师授课也只能蜻蜓点水,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不强。由于这些情况,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二、新教学内容的构建途径

针对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野生动物管理与保护》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组对教学内容改革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一是开展基层单位调研,明确教学重点。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西区内各县市林业局和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调研。大多数基层单位认为,在野生动物管理工作中,动物识别技术是最重要的,其次为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因此,应该将动物识别技术的内容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另外,由于林业局和自然保护区的工作性质不一样,要求重点掌握的知识点亦不同,林业局偏向于管理技术,而自然保护区偏向于保护研究。

二是进行教学质量反馈分析,优化教学内容。通过连续三年的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情况。大多数学生认为,物种识别是他们学习难度最大的模块,动物种类多,难以记忆;其次为动物调查技术中的数据整理统计,运用到高数知识,学生基础较差,难以掌握。对于教学重点,学生却难以掌握,究其原因在于没能“授人以渔”。应优化教学内容,去繁从简,传授方法,掌握要领。如将传统《动物学》中罗列式地介绍各纲动物特征改为动物分类工具的运用,即重点掌握检索表的运用,以及相关工具书的介绍,要求能够运用工具去进行动物识别。又如,动物调查技术是管理和研究野生动物工作的重要技巧,但对于基层林政工作者而言却非核心工作,故将该模块中涉及复杂计算的内容略去。再如,野生动物法律法规知识是工作重点,然而在另一门《林政法规》课程中有专篇学习,故在本门课程中不再过多介绍。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抓住重点,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三是加强教材建设。在教学质量反馈中,75%的学生认为学习中最大的困难是缺少一本好教材。教材是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好帮手,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一直以来,很多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并不符合课程的标准和教学设计,影响教学效果。针对无适用教材的情况,课题组根据课程新标准和调整优化后的教学内容组织了校本教材编写,使用后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肯定。

四是通过科研项目,增加实训内容。野生动物管理和保护是一门管理类课程,许多理论知识看似简单,却难抓住要领。听一遍不如做一遍。如在野生动物管理技术模块中,关于人的管理这一知识点,开始学生大多理解为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来约束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侵害。然而通过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社会调查,探讨历史、文化、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探索公众对野生动物管理政策的认知度、可接受度、可教育度,从而研究如何制定合理的野生动物管理政策,以达到公众和管理机构的满意度后,学生就能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三、新教学内容体系构成

从工作岗位需要出发,本着重点突出、实用够用的原则,新的教学内容共分为三大模块,十二个任务(表1)。

总之,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是课程改革的基础和重点,通过明确教学重点、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增加实训内容等途径,使教学内容符合岗位能力的需求,又易于学生理解掌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云奉.林政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J].南方农业,2015,9(9):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