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现状分析

2015-04-29 00:00:00王加华
职业时空 2015年8期

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当下中国教育现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基于文献计量学视角,借助BICOMB软件对相关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别从论文年代的分布、来源期刊、高被引论文、核心研究作者、核心研究机构、高频关键词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直观地呈现出该研究成果的基本走向,旨在揭示该研究领域的一般发展规律,为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后续研究提供方法论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现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当下中国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其研究成果不仅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具有重大指导价值,对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理论的进一步拓展也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本文利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检索词,对2014年之前所有杂志进行“篇名”检索,共检索出1807篇研究论文,删除8篇不相关论文,得出有效论文1799篇。本文借助BICOMB软件对1799篇论文进行统计,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领域的论文年代的分布、来源期刊、高被引论文、核心研究作者、核心研究机构、高频关键词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直观地呈现出该研究成果的基本走向,揭示了研究领域的一般发展规律,为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后续研究提供方法论依据。

一、从论文年代的分布看研究趋势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领域论文年代的分布情况可以反映出不同时期内该学术课题的理论研究水平。本文以“年发文量”为分析标度,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2002年至2014年间关于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1799篇研究论文进行细分,结果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开始于2002年,楼仁功、赵启泉在《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第06期上发表了题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探索与实践》一文,这是我国第一篇公开发表的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的论文。2002年至2006年这5年间该研究领域仅有107篇论文发表(年平均21.4篇)。这个阶段是我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的探究起步期,相关研究只停留在初步的认识阶段,而且学术界的关注度普遍不高。2007年后发文量逐年增长,从2009年起年发文量保持在每年200篇以上,2011年发文量最大,达到了262篇。上述研究成果量的变化足以说明,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研究成果同国家的关注度存在密切联系。

二、从来源期刊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的空间构成

若把发表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成果10篇及以上的刊物作为分析对象,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论文的来源期刊主要集中在21种期刊(如下表2所示)。其中刊登10篇及10篇以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论文的期刊有21种,载文量436篇,约占研究成果总数的24.24%。在这21种期刊中,仅有4种属于核心期刊,436篇研究成果中,共有117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约占研究成果总数的26.83%。由此说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一定比例的高质量文献。具体如表2所示。

三、从高被引论文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成果的影响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领域的高被引论文能够反映其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被引用次数的多少则彰显出作者及其论文影响力的大小。本文选取1799篇论文中被引频次前10位的论文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成果中被引用情况差距不明显,楼仁功、赵启泉的论文被引用155次,位列第一;李兵宽、刘启辉的论文被引142次,位列第二;王泽兵、孙加秀、盛锦的论文被引128次,位列第三;蒋嵘涛的论文被引119次,位列第四;赵颂平、张荣祥的论文被引116次,位列第五。而这些高被引论文主要来源于核心期刊,这足以说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领域的高被引用论文对整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的影响力颇为明显。

四、从核心作者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成果的影响力

普赖斯定律指出:“撰写全部论文一半的高生产能力作者的数量,等于全部作者总数的平方根。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其中:n(x)表示撰写x论文的作者数,I=nmax为该研究领域内最高生产能力作者的论文数,N为全部作者的总数”。即核心研究作者发文数量的分界值。[2]利用BICOMB软件统计得最高生产能力数nmax=5,m=1.67。因此,按照上述规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论文中,发文量2篇及以上的作者可以将其认定为核心研究作者。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限于篇幅,只提供发文量3篇以上的作者)

表4数据显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领域集中了相当一批研究者。由于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同行中相对突出,即发文量较多,影响力比较高,所以他们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正是由于这些专家、学者的努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才会引起全社会越来越高的关注,同时成果得到国家相关政策部门的认可。

五、从核心研究机构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成果的社会地位

此外,上文提到的普赖斯定律同样适用于对核心研究机构进行界定。利用BICOMB软件对研究机构进行统计,可得出苏州大学的发文量最多,为13篇,即研究机构的最高产数nmax=13,核心研究机构发文数量的分界值。即m=2.70。现选定研究机构发文量2篇及以上的为核心研究机构,进行筛选,得出表5所示(篇幅有限,只提供发文量8篇以上的研究机构)结果。

表5数据显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核心研究机构遍布在全国各地。其中,苏州大学以13篇论文位列第一,武汉理工大学以11篇论文位列第二,华中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各以10篇论文位列第三,黑龙江科技学院等7个研究机构各以9篇论文位列第四,浙江大学等6个研究机构以8篇论文位列第五。若把核心研究机构按照省份进行统计,可以得出:浙江省共有3家核心机构、江苏、河北、广东省各2家、其他相关省份各1家。同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机构所在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来自于当地教育改革实践的需要。伴随着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战略的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发展不仅成为新形势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必然迫切需要理论概括与指导。纵观全国情况,浙江、江苏、河北、广东省等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也已然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式。显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之间存在着必然的互动关系,假若没有实践需要或者说没有实践困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必将失去动力与生命力。

六、从高频关键词共现情况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热点

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论文高频关键词进行贡献分析,可以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领域热点,进而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前沿。通过把1799篇研究论文的题录信息导出,并利用BICOMB软件进行统计,得出关键词6087个;根据高频低频词界分公式:,[3]利用BICOMB软件统计出I1=1113(I1词频为1的关键词个数),T=46.68,频次大于等于46.68的高频关键词有15个。由表6高频关键词表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与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对策、规划、就业、职业生涯规划等关键词密切相关。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高频关键词可以反应出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的热点及重点领域。

七、结 语

通过对1799篇论文年代的分布、来源期刊、高被引论文、核心研究作者、核心研究机构、高频关键词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经过2002至2014年间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的起步期之后,现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期,这两个阶段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成果。总而言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的发展相对比较稳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的内容比较广泛,整体研究较为深入,但质量参差不齐,研究方法较为单一。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本文的研究仅选取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研究样本,加之个人学识水平、研究深度和方法的欠缺,因此,对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势必存在局限性。但经过本阶段的研究,仍可以为我国未来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提出几条建议:第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人员不仅要从自己实际工作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更应该结合适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用研究的典型对象,从宏观层面进行深入的、重点鲜明的研究;第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已不单纯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内部的问题,它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若没有其他要素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上,必须要发挥各相关学科的优势,合作探索将成为未来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发展的必然走向。

参考文献:

[1] 陈美婧.国内外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研究综述[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2):51-52,62.

[2] 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92-195.

[3] 王宪磊.信息管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