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职业教育实践教学透视及对策思考

2015-04-29 00:00:00马倩云
职业时空 2015年8期

摘要:我国的职业教育大力提倡实践教学,但现阶段实践教学的成效却并不令人满意。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实践教学的各环节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意义,思考影响我国实践教学效果的因素,探讨有效开展实践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我国确定了培养具备专门知识技能,能够在生产现场或实际生活中熟练地运用知识技术解决问题、使知识技术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高素质高技能实用性人才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实践教学是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近些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文件,都在宏观层面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要从传统的理论教学转到实践教学上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推动实践课程教学的开展。然而,从社会调研及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反馈来看,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较弱,不能适应企业的迫切需求。其原因在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处于低效的状态,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到明显提升。

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起步较早,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其实践教学各环节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都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对比其成功模式,思考我国高职实践教学的困境及提升途径,对于提高我国高职实践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外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对比分析

(一)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主要环节(见表1)

加拿大高职实践教学以能力为中心(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强调适应社会需求,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实践教学的顶层设计是由在某一职业长期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从业人员组成的DACUM专门委员会(DACUM,Developing a curriculum,)来进行的。DACUM分析和开发课程,设计教学计划,对某一职业目标进行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两个层次的分析,分别得出若干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作为实践教学实施的主导——教师,按职业能力图表所列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来确定教学模块或教学单元,编出模块式学习包,建立起学习资料室、信息室。对学生的考核也是根据DACUM图表来确定。这种根据本专业服务现场的职业岗位标准进行的考核,保证了实践教学的内容与行业要求的一致,实践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德国的FH(Fachhochschule,高等专科学校),担负着职业教育的任务。通过对学生传授必要的理论知识以及进行专业的实际训练,使学生具有独立从事职业活动的能力。FH的实践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思考能力、活动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其实践教学实施主要采用双元制模式,即由学校和培训企业共同完成。实践教学的内容来自企业的某一实际项目,企业的兼职教师广泛采用“应用性项目教学法”——即以实际应用为目的,通过应用实践教学为学生未来职业能力和生活做准备。双元制模式对学生的考核通过由雇主联合会、工会及职业院校所组成的考试委员会,制定统一考核所用的试题试卷进行,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作为评价标准,最终使学生成为在某一领域具有独立从事职业活动能力的职业人才。

在英国,实践教学是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与考试制度推动下进行的。经过不断的经验总结和探索,英国建立了包括NVQ(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国家职业资格)、GNVQ(General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国家通用职业资格)和普通教育证书在内的非常完整的证书体系,各种证书之间还建立了互换关系,极大地推动了高职实践教学的实施与发展。英国的实践教学倡导“以学习为主体,重视个性发展,发掘个人潜能,以能力为基础,强调在干中学,每一张‘国家职业资格’皆是一项‘能力说明’”。根据国家资格标准,将现有的工作实际情况设计成若干改善实际工作的项目,构成实践教学目标。教师以单元模块为单位作为实践教学内容。其实践教学效果的评定以“国家职业资格”的规定为依据,对受评者的实际工作表现、能力及熟练度、迁移工作能力及学习成效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澳大利亚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技术与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强调实践教学环境,重点训练受训者实际工作能力。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由行业根据全国统一的框架体系,按岗位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文化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来制订具体标准,集成为TP(Training Package,培训包),各TAFE机构以此来进行课程设置、确定教学内容、组织实际教学工作。对毕业生受训后的学习结果考核也是根据培训包的评估指南进行的。

新加坡的实践教学独具特色,其整体目标是建立一个灵活、创新而有弹性的教学系统,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超前培训”,开发不同程度、不同兴趣和不同专业学生的最大潜能。通过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及分析、创新和应变的综合能力。企业和学校共同开发课程,以项目为载体,开展教学和技能训练活动。教师以企业项目作为实践教学的内容,学生参与教师课题,创新课程内容。教学模块结束后,教师和培训师从工作质量、速度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重大考试由考试委员会组织进行。

可以看出,国外注重教学过程具体实施的研究,从教学管理部门到实施实践教学的主导——教师,从实践教学目标的设定到实践教学的实施及监测,政府、企业、学校、教师组成有机整体,形成联动机制,涉及到实践教学的各环节,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具有实质性的提升。政府、企业对实践教学进行顶层设计并对实践教学进行指导与管理,建立了良好的教学运行环境;企业、教师共同完成实践教学的实施,如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对教学的评价等,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我国高职实践教学现状

我国高职实践教学主要环节(见表2)。

我国高职教育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目标主要是教师依据课程教学目标设定,少数依据企业要求或资格考试、职业标准制定;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教师多依据教材内容或取自教学经验等;在对学生的考核上,也是由教师自行决定,大多数沿袭传统的考核模式,偏重对理论的考核,多为一次性评价。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和上升期,实践教学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实践教学缺乏上层设计,缺乏统一管理,实践教学的各环节均由教师自行决定,随意性较大,岗位针对性不强,不能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实践教学处于低效甚至是无效状态。结合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要提升实践教学效果,让实践教学良性发展,仅靠教师的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笔者认为需从两个层面进行,即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和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

二、我国高职实践教学困境与对策思考

(一)健全实践教学运行机制

实践教学运行管理机制涉及到实践教学的顶层设计、实践教学的开展模式等,决定着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手段的选择等实际操作中教学环节的开展,是直接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因素,也可以说是决定职业教育发展成败得失的关键。

现阶段,我国的职业教育亟待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在实践管理方面,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多数高职院校制定的教学大纲及教学方面的文件,基本上都是对理论教学或常规教学的指导,对实践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细致的规定,更没有系统化、整体化、责任化。虽然一些学校一直尝试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但大多是形式上的局部工作,没有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进行认真的实质性的研究与思考,缺乏具体落实措施,导致实践教学无法全面深入地开展。在实践教学资源方面,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极为匮乏。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实践教学资源,但是,我国多数高职院校都是从以前的中专或大专院校转变而来,实践教学基础设施薄弱,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紧缺,实训基础设施正处于建设中,实训教材更是寥寥无几,软件设施如多媒体课件、案例、国家或行业标准等都还处于空白阶段,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在对教师的教学引导方面,很多高职院校依然采用传统的考核与奖励机制,偏科研、轻实践,或着重于一般的学校常规管理,不能激发和鼓励教师投身实践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教学改革的配套制度有待完善。

从国外成功的高职教育经验看出,在实践教学的运作顶层,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引导和把握实践教学的方向和内容,使实践教学有章可循。我国高职院校应树立并切实落实实践教学的中心地位,在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实施的管理、实践教学的评价等一系列环节的教学管理方面要打破原有框架,建立有效的管理评价体系,弥补目前目标不明、责任不清的缺陷。要深入研究,制定明确的实践教学指导性文件,使其成为实践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行动指南,从客观环境上制造良好的氛围。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是实践教学正常运转的保证,在实训设备、实训所需软件等方面需加大投入,要走出校园,走进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同时,管理部门还应重视对师资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请企业专家来校讲座,或选派教师去企业实践,在实践教学组织、实践教学设计、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对教师的考评也应以实践教学效果为中心,引导教师将改革的重点落在实践教学效果上。

(二)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指导能力

实践教学实施包括实践教学目标的设定、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选取、教学的考核手段等环节,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的直接手段,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

目前,作为实践教学实施主导的教师,大多数对实践性教学目标的认识还处于表层上,尚未确立实践教学理念。一方面,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几乎都来自于本科院校毕业生,受本科学科体系教学思想影响,受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把“教”放在主要地位,以讲授中心,学生只是重复教材的内容,不能从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出发,深刻认识职业教育中岗位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一直以来,教师处于比较封闭的工作环境中,与企业接触较少,对行业的发展动态、企业的发展需求缺乏了解,很大一部分教师依据课程目标来确定实践教育目标,致使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具体;在实践教学的内容组织与设计上,多数教师根据教材或以教学经验为依据来选取教学内容,致使教学内容不具体或不切合实际,与工作实际脱节,由此而来的实践教学方法脱离不了教授为主的形式,虽然一些教师也尝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但多数都停留在表面的模仿上;在对学生的考核上,也多是对学生所掌握书本知识的考核,形式单一,缺乏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评价,对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起不到实质作用。

教育教学改革首先必须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实践教学观是对实践教学的认识,直接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学行为的基础和内在依据。职业院校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要具备与改革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素质和技能,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要将教学视野扩展到社会,关注企业的发展,参与企业的实践,了解岗位的具体要求,将岗位的需求转化为能力点,以此确立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实践教学方法,遵循学生实践认知规律,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建新.德、加、英、澳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CHINA-ASEAN EXPOSITION,2011,(7).

[2] 黄亚妮.国外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特色的评析与启示[J].高教探索,2005,(4).

[3] 殷培峰,杨柳春.基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2,(6).

[4] 韩培庆.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6,(6).

[5] 郭炯,冯英.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实施现状与策略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