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讲坛”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2015-04-29 00:00:00申玉兰张杰英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15年7期

[摘要]“燕赵讲坛”自创建以来,在全国同类讲座中独树一帜,形成了独特品牌,涵养了城市文化,已成为石家庄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通过对石家庄市创建了十一年的公益性文化品牌“燕赵讲坛”的运行实效、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深入分析其发展的新突破点,为“燕赵讲坛”更持久发展、做大做强提供参考。

[关键词]燕赵讲坛;创新;发展;突破

[中图分类号] 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169(2015)07-0039-03

“燕赵讲坛”是由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石家庄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北移动石家庄分公司共同主办的一项公益性文化活动。“燕赵讲坛”创建十一年来,在全国同类讲座中独树一帜,涵养了城市文化,已成为石家庄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本文对石家庄市公益性“燕赵讲坛”的运行实效、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研究分析其发展的新突破点,为“燕赵讲坛”更持久发展、做强做大提供参考。

一、“燕赵讲坛”在创新中发展

信息时代,传播先进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搞好文化建设必须勇于创新。十一年来,石家庄市“燕赵讲坛”创新运行机制、创新传播手段、创新表现形式,不断给群众以丰富多彩的文化享受。

(一)出台相关文件,为“燕赵讲坛”规范化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燕赵讲坛”创建于自2004年5月,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把“燕赵讲坛”办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大餐,石家庄市认真做好谋划和筹备工作,市委宣传部、社科院(联)多次组织召开座谈会、协调会,对讲座的宗旨、定位以及如何组织落实等进行认真研究探讨,并成立了专门的讲座活动领导机构,设立了具体办事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立足广大市民的实际需求,从活动内容、组织形式、组织机构、专家邀请、资料建档、宣传报道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计划。

据了解,为进一步规范燕赵讲坛运行程序,主办方先后制定了《“燕赵讲坛”的总体方案》《“燕赵讲坛”实施办法》《“燕赵讲坛”加盟章程》等规章制度。同时明确了专家组、资料组、承办组、联络组的主要职责和具体要求,并制定了《专家组工作方案》《资料组工作方案》《宣传组工作方案》《承办组工作方案》《联络组工作方案》等,这些先后出台的文件,保证了讲坛十一年规范化运作。

(二)弘扬主旋律,为“燕赵讲坛”确立正确的文化宣传方向

“燕赵讲坛”自创办之初主办方就明确了讲座的宗旨是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通过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广大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以个人素质的提高带动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

讲座初期主办方注重围绕百姓关注问题选题目。随着讲座的深入,进一步提出了两个结合“普及和提高结合,通俗和高雅结合。”知心姐姐卢勤,国家著名人才专家王通讯,著名健康教育专家万成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阎崇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荣启、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等诸多央视“百家讲坛”的专家学者相继登上了“燕赵讲坛”。讲座内容涉及理想信念、人生价值、创新思维、成功之道、历史与传统文化、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及外国文学艺术等。讲座内容广泛而丰富,帮助市民逐渐走近高雅文化,提升了文化品味。

从“燕赵讲坛”创建十一年来看,它普及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力弘扬真善美,高扬主旋律,兼顾多样化,做到了通俗而不媚俗,浅显而不粗陋,适应了社会文明进步的需求。它发挥了文化引领社会健康向上的作用,在群众中培育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秉持公益性,为“燕赵讲坛”文化惠民提供持久支持

“公益性、大众性”是创办“燕赵讲坛”首要的原则。“燕赵讲坛”的运作模式开创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合作方式,即“市民‘点菜’,专家‘下厨’,企业埋单,社会受益”的运作模式。具体做法是:与企业携手、文企联姻,由企业为讲座活动提供特别赞助,承担讲座活动的专家讲课费,场地费等各项支出。中国联通石家庄分公司和中国移动石家庄分公司先后投入资金赞助,从而使“燕赵讲坛”成为完全免费的、公益性的的市民讲堂,真正让市民讲堂这种文化普及形式发挥最大效用。

为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主办方经过反复研究,决定讲坛固定时间、固定场所、专家主讲、免费听讲。“燕赵讲坛”主会场设在河北艺术中心音乐厅,每周六上午九点准时开讲,历时两小时,公益讲座,免费入场。2006年后,主办方还把讲坛辐射到社区的分会场。据统计,石家庄市通过文化讲坛的方式,架起先进文化与广大市民之间沟通的桥梁。 “燕赵讲坛”以历时十一年的坚守打造了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使文化的清泉浸润到无数人的心田。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6月底,“燕赵讲坛”已经举办各类讲座2000多场,听众100多万人次,其中主会场就达559场。

(四)贴近群众需求,为“燕赵讲坛”长足发展提供重要基础

“燕赵讲坛”内容丰富,适应了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层次市民的文化需求,其主场几乎呈现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的局面。

一是主办方搜揽名家上讲坛,建立专家库,目前已储备了省内外优秀专家1000余名,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专家网络库。六小龄童、苏叔阳、舒乙、周秉德、杨红樱等名家以及阎崇年、王立群、鲍鹏山等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多次登台,提升了讲座的人气和质量。

二是在题目选择上,主办方为群众提供“餐单式”服务,市民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为了使“燕赵讲坛”更加贴近大众需求,主办方还通过现场和网络听取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从群众所关注的、有益于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的方面入手,选择讲课题目。既考虑受众群体不同的兴趣爱好,也考虑他们各自不同的文化程度;既有适合专家、学者的学术理论,也有适合百姓大众的通俗快餐,力求做到深入浅出,老少皆宜。

三是随着讲坛听众的增多,主办方除继续在河北艺术中心音乐厅举办外,2006年发展了31个加盟点,2007年又开辟了“大篷车”式的流动点,形成了“三点成一线”、全市连成片的格局,使“燕赵讲坛”走进社区、学校、企业、机关、村镇,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四是主办方在两家网站上,设立了“燕赵讲坛”专题,配备了视频,使群众可以及时了解最新讲座信息,讲座结束一周后群众就可以在网上看到形成文字的讲座和视频。

二、“燕赵讲坛”创新发展中需谋求新突破

从总体来看,“燕赵讲坛”的十一年发展是良性的,呈现出多点开花、欣欣向荣的局面。2014年5月“燕赵讲坛”十周年纪念活动,河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瑞彬给予了重要批示:“燕赵讲坛”已经创办十周年,非常受老百姓的欢迎和喜爱,并成为了我们这座城市的知名文化品牌,这是宣传文化战线的同志们为老百姓办的一件大好事。”

但是,“燕赵讲坛”要做到发展上档次、有规模、成体系、见效益还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近年来由于资金、人力等限制其数城一面、听众固化等现象凸显。主要表现在:一是地方特色不突出。从“燕赵讲坛”主会场举办的500多场讲座看,突出燕赵文化和石家庄特色的内容尚不足;二是对青少年吸引力不够。讲座已吸引了一批固定听众,甚至成为这些听众的休闲方式,其中大部分为中老年人,以退休和二线人员居多,中小学生和在校大学生不多见;三是后期制作及宣传力度不够。尚未达到家喻户晓,其形象影响和知名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四是缺乏专用权的法律保护。“燕赵讲坛”品牌形象虽然已实现标识化(统一配发“燕赵讲坛”铜质铭牌,统一规范讲座各种标识,形成规范统一形象),但至今未申请注册商标,没有实现商标的法律保护。解决这些问题,当前主要需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树立“特色”意识,丰富“燕赵讲坛”石家庄地域文化内容

城市文化品牌应具备的基本要件之一就是独树一帜,确保文化品牌的不可替代性。“燕赵讲坛”作为石家庄城市文化品牌要体现石家庄的鲜明特性,要能够代表这个城市在国内外和社会各界公众中产生总体印象和评价。从打造“燕赵讲坛”这张城市文化品牌的实践来看,石家庄文化的地域特征和人文风貌不仅可以使讲坛内容丰富多彩,而且也能够为塑造石家庄城市文化个性提供宝贵资源和现实的可能。作为公益性讲座,上海图书馆的“上图讲座”、首都图书馆的“首图讲座”已开办几十年,因为其个性化才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尤其是“首图讲座”宣传北京特色文化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建议“燕赵讲坛”能善借首都文化资源,同时树立自身特色,在建设繁荣、文明、和谐新石家庄的过程,进一步动员、引导全体市民了解石家庄、热爱石家庄、建设石家庄。

(二)增加“互动”环节,使主办方和听众在互动中增进了解和沟通

一是可配合讲座举办一系列听众活动。现在主办方已经将讲座文稿汇编出版成书,在每一年度的图书出版发行之际,可以召开《燕赵讲坛文粹》出版座谈会,直接征询意见,实现听众与主办方面对面的沟通,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提供依据;二是主办方有针对性地在社会上开展调研,更大范围地了解听众对讲座的评价和需求,特别是应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不同年龄市民对文化讲座的需求,使讲座丰富多彩,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市民不同的需求;三是主办方可以在讲座的主会场及分会场,直接向听众发放调查问卷,以准确掌握听众的年龄结构,真实了解听众的感受,为今后办好讲座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

(三)加强后期制作及宣传推介,努力形成“小讲坛、大网络”的新格局

成就文化品牌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一方面是固本强身,让文化品牌立得住、叫得响。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完善诸多制度来支撑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按照艺术发展的规律步步为营。一是强化组织力量,可组建专门机构、设专职人员管理“燕赵讲坛”;二是借助专业制作机构,加强讲座的后期制作工作,使“燕赵讲坛”讲座更加精美,视频效果更加具有吸引力;借助传媒机构组织有影响力的宣传推介活动,使“燕赵讲坛”成为省会各界群众关注的文化焦点;三是可以通过石家庄市社科院(联)组织下属学会开展咨询宣传、知识竞赛、故事比赛等推介“燕赵讲坛”系列活动,增强市民对“燕赵讲坛”的了解;四是主办方还可以通过专题活动、出版普及读物、画册影集、在城区主要交通要道设立大型宣传广告等形式和途径,加大宣传,提升“燕赵讲坛”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使“燕赵讲坛”家喻户晓。

(四)实施商标专用权保护,为“燕赵讲坛”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文化品牌的知识产权形态主要是商标权。由于商标权具有专有性,从法律性质上讲是该品牌的一种垄断优势。因此,保护品牌就要及早通过注册商标、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实施法律保护。国内外商标被抢注的例子屡见不鲜。商标若被抢注,知名品牌将被迫易名,这应该引起“燕赵讲坛”主办方的高度重视,如果不能及时注册商标或者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必将对正在培育中的文化品牌造成严重的影响。安塞县为依法保护地方文化品牌,早在2003年就申请注册了21项共111个种类的“安塞腰鼓”商标。“燕赵讲坛”经过十一年发展,其成功的运作模式有其独到之处,其品牌的号召力、影响力正逐步形成。因此,应对“燕赵讲坛”商标进行必要的法律保护。

责任编辑:王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