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2015-04-29 00:00:00蒋德志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5年1期

[摘 " " " " "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由“中国制造”逐步走向“中国智造”,企业对高等职业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要求更趋贴近实际生产环境。整个社会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对高等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进行分析,旨在应用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水平。

[关 " "键 " 词] "高职;校企合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7 " " " "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01-0026-03

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该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育,这是新时期对高职院校提出的全新要求。在高职院校各个专业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有的企业还会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考虑在实习期结束之后留下学生,对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有一定的帮助。尽管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有很多优势,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模式的应用还会遇到一些瓶颈和难题,因此需要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通力合作,共同解决这些难题,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

一、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在当下的高职院校教育中,实施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校企合作不仅对于高职院校教学效率的提升有一定帮助,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校企合作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

高职院校培养的各种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应该与市场的发展相结合,遵循市场的人才需求,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平台,使得学生可以掌握更多实践技能。

(二)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学生在对各种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之后进入企业进行实习,是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为企业带来一些新的活力。具体说来,当前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制订相应的培养计划,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切合企业的人才需求,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在近年的发展中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就业推动的主要途径之一。成功的校企合作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人素养,同时在社会人才的输送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不少学校已经开始着手加强对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职院校师资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匮乏

在校企合作的发展过程中,保证校企合作成功的首要基础,就是学校必须拥有一支合格的师资团队,目前有很多困扰高职院校的问题,最大的就是缺乏双师型教师。现有的高职院校用人体制严重束缚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配置。现有的教师大都科班出身,没有企业一线生产的经历,理论功底不错,实践经验不足;许多企业技术精湛的技工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但现行用人体制将他们挡在了高校的大门之外。高职院校本身具有的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是大打折扣的,合格的双师型教师的匮乏使得学生的培养工作困难重重。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效果也是顾虑颇多,不愿意进行校企合作。

(二)高职院校的课外实践活动开展不够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近年来校企合作模式在职业院校教育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加强实践教育已成为校企合作教学的重要环节。纵观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情况可以发现,实践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地位虽然有所提升,但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仍然对课外活动的拓展不够,注重一些理论性课程的教育多过实践课程的教育,不能给学生更多实践练习的机会,从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本不足以应对在企业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不够

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要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使学生可以从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成功过渡到企业的实践工作中。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良好合作,但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对校企合作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并没有积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没有与企业进行商谈,因此使得企业内部根本没有预留给学生实践学习的岗位。

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讨

(一)加强对各个专业教学过程中对校企合作的认识

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基本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比如,汽车维修、电子信息技术等,工科类课程在学校课程设置中所占的比例比文科性质的学科所占比例大。在校企合作理念背景下,为了提高各个专业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对应的工作中的各种问题的处理能力,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各个专业教学中实践教育的力度,使实践教育成为高职院校各个专业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加强高职院校各个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则需要对该学科的带头人、学院领导等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能够意识到校企合作模式对学科建设以及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强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

(二)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实践教学

实践教育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而言,应该积极加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完善,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可以练习的地方,企业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因此,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学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把企业作为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此外,在校企合作之前,也应该加强学校内部实践基地的建设,各种设备的准备应该尽量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符或者相仿,保证在实训基地内部为学生营造的环境是与企业是比较类似的,有助于学生在日后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时不会有陌生感,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的环境。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依靠学校的投入,也要积极拓展思路,争取一些社会投入,比如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由企业为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提供一些设备,学校可以为企业输送满足企业要求的人才,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解决高职院校各种实训设备的难题,也能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再如,可以加强不同区域院校之间的合作,几个院校共同投资建立相应的实训基地,参与建设的院校都有使用权,可以错开使用时间,满足教学的需要。

(三)加强对教师综合能力素养的培训

综合来看,很多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因此使得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不足。高职院校在进行校企合作时,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对学校的教师进行培训,尽量将其培训成为双师型教师,也可以从外引进更多的师资力量,充实当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合格的教师应该是具备专业知识过硬、专业素质强大两方面素养的,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师资队伍的理念,主动树立校企平等的概念,鼓励更多的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从而能够在实际岗位上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也可以将这个过程变为强制性的,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必修内容,与教师的职称评定相结合,使得教师能够深入基层、深入企业。高职院校要定期对教师的能力素养进行评定,也可以把学生的评价作为参考的依据,对教师队伍状况进行了解,对于一些教学能力较弱或者职业道德素养不规范的教师,要予以教育,严重者要开除,以此保证师资队伍的质量。

(四)加强高职校企合作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学评价就是对该教学模式进行指正的一个重要过程,对于这种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和解决,有助于实现更好的实践教学。为了提高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水平,在高职教育过程中要将校企合作看成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应该不断丰富该课程教学评价的内容,结合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教育要求等,对校企合作教学评价指标进行完善,从而可以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首先要对评价的内容范围进行拓展,使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能够得到评价,实践能力也能得到评价,从而帮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高效地进行学习。在评价过程中,对传统的评价方式也要进行改革,要改变传统的以考试作为评价工具的模式,提高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在学生总体成绩评定中所占的比重。企业内部的相关人员要对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的表现、问题处理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使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并且能够不断改变现状,提升自己。

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与就业模式的改进,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学生顺利就业、高职院校与企业实现双赢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校企合作模式的必要性促使很多学校已经开始应用这种教学手段,但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属于教学改革范畴,还存在一些瓶颈,对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强两者之间的沟通,使高职院校可以和企业实现完美衔接,促进合作双赢,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卜建荣,骆文炎.高职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长效机制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5):61.

[2]卢森锴,刘迪,韦吉爵.校企合作是地方高校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J].教育与职业, 2012(11):26-28.

[3]王仕琼.探索高职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之路[J].中国成人教育,2012(6):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