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 " " "要] "慕课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慕课热不仅影响了高等教育,也冲击了基础教育领域。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慕课与以往的网络公开课的区别、分析慕课的特征,继而深入分析慕课来临给教育活动带来的变革,最后通过概述慕课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来探讨幕课在我国引发的教育变革。
[关 " 键 " "词] "慕课;学校教育;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 "G434 " " " " "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01-0005-03
“慕课”发起于美国,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仅“慕课”三大支柱之一的Coursera就吸引了全球81所高校或机构加盟,共享386门课程,注册学生超过400万。2012年被媒体称为“慕课元年”。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中国名校与“慕课”频繁互动,既反映出中国高校面对世界教育的创新变革,敏于应对,也可以看出中国教育正越来越受到国际化的冲击。
在我国,慕课的浪潮不仅袭卷了高等教育,也相继影响了基础教育。本文主要通过区别慕课与以往的网络公开课来分析慕课的特征,继而深入分析慕课给学校教育活动带来的变革,最后概述慕课在中国的发展现状,通过这三方面来探讨幕课在我国引发的教育变革。
一、慕课的定义及其特点
慕课,是 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音译,其含义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基本特点是注册人数规模大、教育资源极度开放、能在线学习、能即时互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利用网络在线学习已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方式。自2001年MIT宣布将课程免费放到网上起,世界各国就掀起了在线课程建设热潮。到2011年,经过10年的建设,MIT共发布2000门课程,拥有超过1亿人次的访问量。2009年,哈佛大学推出高质、高清课程《公正》,新一轮的视频开放课程建设热潮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包括耶鲁大学在内的世界顶尖大学开始投入巨资建设视频课程。教育部自2011年开始建设视频公开课及精品资源共享课。
但是,以往的网络公开课是传统课堂的再现。它是利用摄像机全程录制优秀教师的教授全过程,讲授的方式脱离不了黑板、讲台、PPT;观看者只是作为旁观者来观看、学习视频。慕课则是在保留了传统网络公开课的优势(如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严格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评测要求
“慕课”作为在线课程,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标准,包括讲授、讨论、作业、反馈、评价、考核与证书发放等。慕课不是讲座或教学片段,它强调课程的整体性,有开课时间,也有结课时间,授课教师根据学习过程,以周为单位发布教学资源,组织教学。视频中嵌入测试题,课后有单元测验,通过系统评判或同伴互评的方式反馈结果。授课教师既可以根据反馈结果对共性问题给予统一指导,也可以就个别问题给予个性化反馈。学生完成全部学习后可以获得一份结业证明。
(二)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传统的网络课程模式下,不同的学生观看同样的视频课程,学习过程没有教师辅助,缺少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习效果更多地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能力。慕课模式下,教师网上讲解、学生在线参与的教学形式使得学生既可以获得与面授课堂相同的感受,也能获得授课教师或授课团队给予的全程的指导,学生在授课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学习,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慕课”平台直接与教师、同学互动交流。学习者相互交流、答疑解惑、分享学习体验和心得,形成交互式的网络学习社区。这种交互方式改变了传统网络公开课那种只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更重要的是探索知识、发展知识、生产知识的过程。它完全克服了传统在线教育单向、无互动的不足,具有非常强的双向、多向互动特点,这是MOOCs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三)合理的课堂安排和时间划分
以往的在线课程和精品课程都是传统课堂全过程录像,由于时间长(大多是45分钟)、没有激励机制、没有互动交流,学习者往往没耐心听完完整的视频课,慕课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慕课中所提供的课程按照课程流程,被划分为约10分钟时长的微视频,既保证了课堂的讲授,又注重保持了学习者的注意力。
基于以上不同于网络已有的公开课的特点及优势,慕课引发了教育的改革热潮,引发了教育领域中众多学者的讨论与实践。
二、慕课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慕课一经传入中国便引起了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人们纷纷讨论慕课在我国教育中的角色定位是什么,慕课能否撼动传统课堂甚至是取代传统课堂,我国的教育如何应对慕课等。现今学者一致认为,慕课不能代替传统课堂,但是却能影响传统课堂;慕课在我国发展的角色是与传统课堂的有机结合,即面向学生的一种混合型学习方式——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我国,高等教育将慕课应用于学生在线选修某门课程,完成该门课程的学习任务,然后获得学分,这一过程也在实践摸索中。不管慕课以何种方式应用于我国教育,它都给我国的学校教育带来了影响。而学校教育主要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共同组成,以下主要从这三方面具体分析慕课对教育活动的影响。
(一)教育者工作的挑战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一,其最先受到冲击。在慕课背景下,一部分教师参与慕课的制作,一部分教师将慕课平台提供的优质视频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
对于慕课视频的教授者而言,这种新型的教授方式,需要重新考虑:(1)学习者。课程面对的学习者的背景(年龄、学历,甚至国籍)与以往的课堂授课不同。课程的学习者不再是以往的封闭式的固定的学生,而是更加具有开放性,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学历背景的学习者。(2)教学设计。慕课的开放性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为了吸引学习者的加入,教授者需要更加注重教学设计,把握教学规律,将时间合理控制同问题和答案的设计巧妙结合起来。(3)课程教授过程。课程教授过程也是视频录制的过程,这时,教师面对的不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冷冰冰的摄像头。因此,讲授过程中激情的激发与保持、教师用语的简练使用等都是对教师的全新的挑战。此外,一门课程的制作与上线,需要众多教师的共同参与、共同探讨、有效合作。同时,慕课的新的互动方式(网络在线答疑、虚拟社区与学生互动)都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总之,慕课热的来临,给教师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但不得不承认,慕课给教师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化的发展。具体体现在切实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新型的互动与学生群体的多样化也促进了教师自己的提升,即“教学相长”。
慕课并没有取代传统课堂的教师,反而更能体现现代社会教师的教育主导地位。现今,借助慕课平台实施翻转课堂已经在我国开始实践。以往课堂上教师讲授新课的时间用在引导学生讨论、积极探索以解决问题上。而这种方式,对教师本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深度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要发挥创造力,探索平台中的资源与不同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挑战。
(二)受教育者自主学习的挑战
慕课赋予了受教育者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具体体现在:(1)只需邮箱注册,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就可以选择优质的在线课程、聆听国内外优秀教师的授课;(2)听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定义步调;(3)在虚拟的学区和同学、教师讨论、即时互动。
但是,慕课的自主学习也对学习者的自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了班级授课中教师的监督,视频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有待进一步的考查,学生能否更好地接受这种新型的学习、教学模式,即慕课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控能力及学习主动性也带来了挑战。
(三)教育影响的变化
教育活动的第三个构成因素——教育影响,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一切中介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环境等。慕课作为新生事物,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育影响。(1)教育形式。它将教育的内容融入微视频,利用可运用的一切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以粉笔、黑板、PPT为主的教课方式,采用诸如动画、现实场景、虚拟实验室等,以更为直观、形象的方式传授知识。(2)授课方式。在我国,慕课是与翻转课堂结合的,采用的是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重构了课堂流程。(3)学生学习的环境。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到最为舒适的环境观看视频。
简而言之,慕课以自身的优势改变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中介,变革了教育影响。
三、慕课在中国的发展
随着慕课在全球引发的热潮,中国也紧追其后,采取了相应的行动。不仅加入了国际上已有的慕课平台,同时致力于探索建立与发展本土慕课平台。
(一)加入国际慕课平台,扩大国际影响力
目前,中国已有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加入了Coursera平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也与edX展开了合作;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上海外国语大学三所高校加入了英国的Future Learn平台。这些中国优秀高校在国际化的平台上提供本土优质课程,在国际高等教育中占据一席之地,借此扩大国际影响力。
(二)建立自己的平台,探索慕课的本土化发展
1.高等教育本土化平台
2013年10月,清华大学依托开源学习管理系统Open edX推出本土化MOOCs平台——学堂在线。由台湾新竹交通大学联合大陆四所交通大学(包括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推出面向全球华人的在线教育平台——ewant,为全球华人提供免费课程及学习资源。2014年1月,由上海交通大学牵头,与其他C9高校及部分“985”高校合作共建了MOOCs平台——好大学在线CnMOOC。此外,来自于39所“985”高校共同建立了——中国大学MOOC联盟,提供了丰富的名校名师课程。
2.基础教育平台
清华大学继推出适合高等教育的“学堂在线”后,又推出了“爱学堂”这一面向基础教育的慕课平台。华东师范大学慕课研究中心分别联合国内优质高中与初中、小学各20余所,正式成立“C20慕课联盟(高中、初中、小学)”,随后,也与一些地方教育局联合,成立了推行慕课的“C20慕课联盟(地方教育局)”。
3.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
慕课不仅变革了教育教学活动,也给教师专业化发展带来了变革。我国也借助慕课模式,成立了一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
以研究与开发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慕课”,并推动慕课在各领域高质量地得到实施的学术性组织——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成立于2013年9月。
2014年10月25日上午11时,中国教师慕课学院成立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教师慕课学院是为中国基础教育向在线教育发展,培养更多人才,提供更专业的理论指导及实践的基地。
除了这些专门用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慕课平台上的优质授课视频,也是教师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有利资源。
四、结语
从2013年慕课热开始影响中国至今,中国在慕课领域做出的变革不容小觑。教师的教育理念、方式、专业化等方面受到了挑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以翻转课堂为主要特点,结合慕课平台的教育也发生了变革。面对这场教育海啸,中国优质大学加入国际慕课平台,扩大国际影响力,同时也积极探索建立了自己的慕课平台,推进网络在线教育,持续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教育领域中结合慕课平台的翻转课堂也在探索实践中。慕课引起的教育海啸,正在变革着中国的教育,随着慕课在中国的探索与实践,其引起的教育变革只会愈来愈深刻!
参考文献:
[1]顾骏.借力“慕课”,推动中国教育更快前行 [N].中国教育报,2013-7-19(3).
[2]余建波.上海交通大学慕课推进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
[3]俞俭.中国高校正在探索将“慕课”引入正规教育教学[EB/OL].[2013-12-03].http://www.jyb.cn/world/gjsx/201312/t20131203_562037.html.
[4]周晓宇.MOOC给基础教育带来什么:对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的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14(23).
[5]张男星,饶燕婷.“慕课”(MOOCs)带给中国大学的挑战与机遇:访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J].大学:学术版,2014(1):4-15.
[6]李艳,张幕华.国内外代表性MOOCs项目比较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4(3):5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