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美国舶来的打车服务软件Uber(优步)虽在中国多地遭到相关部门的执法调查——原因在于涉嫌将私家车纳入专车运营,根据中国相关法规,这是一种违法行为,但它却依然呈“野蛮生长”之势,仅仅5月初一周的时间,Uber 推出的“人民优步”服务,就新增3000多辆私家车。自然,Uber所代表的以移动互联网为中介的专车、拼车服务的合法性等问题,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热议。
去年,旗鼓相当的两家中国本土打车软件公司——滴滴和快的合并为一家,成了中国市场份额最大的打车软件企业。但这家巨无霸仍未能垄断市场,Uber在中国发展迅猛。且不论它啥时候能像滴滴打车那样获得合法地位,仅其在经营上的创新也是值得关注的。
比如,Uber推出的拼车服务“人民优步”,被定义为公益服务,扣掉成本之后将所有收入返还给司机。今年5月初,“人民优步”向滴滴快的发起了“猛攻”,加大补贴力度,司机只要接满70单,就可以收入7000元。这就是Uber用户迅猛增加的最直接原因。
又比如,Uber利用奖励政策把司机吸引到麾下,使司机的每单收入至少是平时的两倍,高峰期可到3倍。如果你平时月工资1万,现在直接涨到了2万,再努努力,就变成了3万,你会不会玩命地去干?
再比如,Uber相信经济杠杆的力量,认为司机只是partner(伙伴),不是员工,所以他们从来不要求司机一定如何,而是建议如何,从而让自己得到好评。实质上,他们还是通过经济手段来进行管理。这就是游戏规则的力量,胜过你说一万句。
对Uber来说,生意更加合算,因为它会从每一笔叫车交易中收取约20%的信息撮合费。由于Uber完全依托于移动互联网,不存在司机雇佣成本和车辆维护成本,所以利润率非常高。目前还未上市的Uber公司估值已经达到500亿美元,历史上只有Facebook的未上市估值达到过这一水平。
当然,以Uber为代表的“互联网+出租车”模式,已经强烈冲击了传统出租车行业,尤其分走了那些从垄断经营中攫取利润的出租车公司的利益,于是它首先成了出租公司的眼中钉。据悉,这次Uber被调查,就是传统出租车行业举报所致。此外,Uber也确实存在监管问题。目前,不少私家车或明或暗都在参与专车运营,尤其是拼车服务,几乎都是由私家车提供的。由于私家车主的驾驶素质不可控,很可能引发安全问题。此外,逃避缴纳税费、躲避承担责任的问题也普遍存在。
尽管如此,Uber们的支持者认为,以强硬的“一刀切”方式处理问题并不明智。问题的实质在于:打车软件公司依靠先进的技术、新的经营模式为司机和乘客提供信息,为双方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增加了财富,这才是其广受欢迎、获取高额利润的根源。如果传统出租车行业仍想以牌照垄断获取高额利润,却不考虑盈利方式的革新,为顾客提升价值,只会越来越受到摒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