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竞赛教学法在中职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2015-04-29 00:00:00郭红莲
知识窗·教师版 2015年4期

在职业教育中,学生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现象普遍,这让不少文化课教师受挫,感到尴尬,语文教师犹是如此。不少职业院校语文教师抱怨语文课堂教学不理想,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教师从各个方面努力着,包括教学方法的创新,如把游戏竞赛引入课堂。

其实,游戏教学法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西方教育历来重视游戏教学法。特别是美国和德国,游戏教学法在课堂中的运用相当普遍。在我国,游戏教育法也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寓教于乐”的观点。那么,什么是游戏教学法呢?它就是以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激烈的竞赛中、在无比的兴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教学内容。而游戏竞赛教学法,是指采用游戏的形式,以竞赛的方式进行教学。

对于绝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传统教学方法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学起来没劲儿,从心里产生一种无法抗拒的厌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游戏教学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喜欢游戏,是人的天性,它轻松自由,寓教于乐,能淡化传统教育的目的性,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完成教学任务。

游戏竞赛教学法是游戏教学法中的一种,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它对教师了解学生学情这一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学生的学情如何,才能在此基础上设计恰当的语文游戏竞赛环节。不然,如果脱离了学生的学情,教师就可能设计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游戏,影响学生的参与热情,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在运用游戏竞赛教学法时,教师应给学生制订“规矩”,制定好具体的游戏操作程序,否则就会应验了那句老话“无规矩不成方圆”。此外,教师应意识到: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为了游戏而设计游戏,不然就脱离了语文课堂,完不成教学目标。缺少游戏规则,学生会趁势起哄,致使教师难以把控课堂,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如何制订规则,如何进行具体操作,这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曾听过一位语文教师运用游戏竞赛教学法上课,但是课堂教学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归根究底在于教师没有制订严格的游戏竞赛行为规则,没有设计好教学环节,没有事先考虑到学生会出现的问题行为,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最后导致教学比较被动,收放不自如。此外,游戏竞赛活动要确保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因而,如果教师要采取游戏竞赛教学法上好一堂课,就必须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次,教师要有较好地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游戏具有娱乐性,很容易令学生过度兴奋,所以教师必须制定好游戏规则,以保证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最后,教师需要有教学智慧,对于学生突发的状况能用一种机智的方式(比如幽默、转移、暗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一点幽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充满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游戏活动更有情趣。除此之外,游戏竞赛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给予评价,这是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也有利于促使学生肯定自我。总而言之,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性教学,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中职生好奇心强,对游戏倍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竞赛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学习趋于主动。

游戏竞赛教学法对中职语文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挑战自我的潜意识,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做到在学中玩、玩中学,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材内容都适合采取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必须灵活运用,才能使之发挥更好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