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离不开练习,练习是检验教学成效的反馈手段,练习的有效方式贯穿于教学主线,是促进知识内化,形成技能技巧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方式。所以,在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的过程中,注重和探讨研究优化练习策略十分重要。
一、抓住重点,设计目标性练习
在组织练习时,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抓住主要矛盾,集中训练审题和找中间问题的能力,要求根据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题。如教学小数乘法的关键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于是,笔者设计了一个练习:“根据314×12=3768,计算31.4×12、3.14×12、3.14×1.2、31.4×1.2。”如此设计,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练习更多的题,达到提高练习效果的目的,避免了练习的盲目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定准难度,设计开放性练习
所谓开放性练习,是指能引起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练习,它要么条件不充分,要么答案没有唯一性。它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一问多答,即一个问题不是唯一固定的答案,而是有多个答案。如3: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分米,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分米?第二,一问多思,即一个问题的答案虽然是唯一的,但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开放的。如用几种方法比较分数和的大小,如何求出茶杯口的直径等。通过开放练习的训练,可以有效防止学生的思维定势,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寻找最佳解题方法的热情,优化了解题策略,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三、根据差异,设计层次性练习
由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他们的认知水平不是整齐划一的,因此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切忌“一刀切”,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别,设计分层练习。如在教学整数应用题时,教师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课堂习题,供学生练习:
第一层次:基本练习。如4台拖拉机3小时耕地24公顷,照这样计算,1台拖拉机1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第二层次:变式练习。如4台拖拉机3小时耕地24公顷。照这样计算,4台拖拉机耕地40公顷需要多少小时?
第三层次,拓展练习。如4台拖拉机3小时耕地24公顷。照这样计算,再增加3台同样的拖拉机,6小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
在课堂上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具有层次性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各有所获,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强化联系,设计对比性练习
为了加深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认识知识的本质特征和区别,形成确切的科学概念,教师可以依据知识间的联系,设计对比练习,以实现教学目标。如计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之后,教师再设计以下对比性练习,必定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
第一组:①一堆煤20吨,用去它的,用去多少吨?
②一堆煤用去它的是20吨,这堆煤有多少吨?
第二组:①一堆煤20吨,用去,还剩下多少吨?
②一堆煤用去它的,剩下8吨,这堆煤有多少吨?
五、拓展知识,设计灵活性练习
如在教学行程应用题时,教师可以设计“小明和小武同时跑100米,小明用时14.8秒,小武用时15.3秒,两人谁跑得快?”等练习题。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后,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练习题:48个同学按1:1平均分成三个组,每个组几人?
48个同学按1∶1∶1平均分成三个组,每个组几人?
通过练习,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练习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较高的练习质量作为基础。因此,讲究练习方法,提高练习效率,是高效课堂的奠基石。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洪家嘴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