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2015-04-29 00:00:00朱茶英
知识窗·教师版 2015年4期

摘要: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结合化学教研组的教学实践,论述了从如何上好化学第一课、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学习化学的方法指导、及时肯定表扬学生的进步这四个策略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化学学习兴趣 引导 化学实验 学法指导 及时肯定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把学习化学当作自己学习的最大乐趣,是化学教师的最高追求。的确,如果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势利导,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成为志趣,何愁学生的化学成绩不好呢。

一、重视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上好化学第一课

“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在上第一节化学课,教师就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如每年的第一节化学课,笔者都会演示“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绢”等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一个个奇妙的化学变化,都令学生感到惊奇,兴趣盎然,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推开了化学的大门。

2.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动有趣的实验往往极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语和小实验,如“变铜为银”“吹气生火”“铁树开花”……让学生在悬念中体会到化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体会到一些生活现象中蕴含的化学知识。

二、重视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重视演示实验的教学

教师要认真做好每个演示实验,教会学生观察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积累。如在讲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实验药品时,笔者补充了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等演示实验,学生明确了实验室为何选用石灰石与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

2.指导每一位学生做好实验

科学研究证明,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投入学习,效果远比运用单一感官进行学习要好得多。为此,教师要因势利导,指导每一位学生做好实验,把激发学生单纯的学习兴趣升华为学生对学习知识追求的乐趣,成为学习的持久动力。

3.关心指导家庭小实验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教师应尽可能地关心、指导好学生的家庭小实验,如讲到如何使浑浊的水澄清时,笔者指导学生自制简易净水器,并进行试验;又如把鸡蛋壳和醋酸混合,并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气体,再根据实验现象推测鸡蛋壳里含有什么物质;再如讲了溶液酸性、碱性之后,笔者指导学生测定家乡土壤、水样的酸碱性。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会觉得学习化学十分有用,由此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学法指导,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如让学生明白氯酸钾、氯化钠不属于氧化物,碳酸氢钠不属于酸,碱式碳酸铜不属于碱等的原因。

2.引导学生归纳所学知识

如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气体主要药品的选择、反应原理、装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操作步骤、气体的收集方法、气体的检验、实验的注意事项等。

3.突破难点

如化学用语要求掌握写法及意义,化学式是难点中的难点,应采取分批记忆,为了正确地写出化学式要记住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结合离子符号记);再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给他们“五查”:一查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二查是否已配平;三查是否把“一短线”改为了“等号”;四查条件有没有标注;五查“↑”或“↓”符号有没有画且是否正确。

4.紧扣考点,指导学生联系前后有关联的知识点

如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不但能与碳、硫、磷、铁、镁、氢气等单质发生反应,还能与一氧化碳、甲烷、乙醇等化合物发生反应。

四、及时肯定表扬,稳定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作业中的每一道练习或每一次考试成绩,教师都应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和肯定。这样,学生不仅得到了教师的尊重,看到了自己的进步,而且对化学学科形成了稳定的兴趣,学生会更加勤奋刻苦、深入钻研,战胜困难,加上系统扎实的训练,学生一定会取得更加优异的学习成绩。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