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015-04-29 00:00:00张晓艳
知识窗·教师版 2015年4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受观念、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欠佳。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下面,笔者简要地阐述了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启发诱导,激发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以启发诱导学生,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如在导入《桂花雨》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请学生把了解到的桂花知识与其他同学分享,如桂花开放的时间、花的形状、香气等,然后请学生想象桂花雨的情境。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充分利用课文情境因素

许多课文都为师生提供了口语交际的情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利用这些情境因素,随时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样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利用课文插图

小学语文课本中不乏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佳作,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教师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交际情境。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中的插图形象,描绘了无情的洪水肆虐吞噬村庄的情境,教师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内容之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并创设了问题情境:“洪水为什么会如此猖狂?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洪水的心理活动,以此来突出洪水的可怕及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气氛的渲染和观察想象,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争先恐后地想要一吐为快。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及时组织学生讨论,进行双向互动交流。但教师应注意的是,利用插图进行口语交际,不能演变成单一的看图说话课,而要充分调动学生进行多向交流。

2.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不少语文课文都给师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这类文章中含有较多的创新思维因素,教师应在教学中深入挖掘,安排生动有趣的口语交际训练,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穷人》一课的结尾是这样写的:“‘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和诱导学生:“同学们,桑娜拉开了帐子,渔夫看到西蒙的两个孩子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学生的思维顿时被激活了,他们个个兴致勃勃,议论纷纷。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运用对话来演绎当时的情景。虽然学生展现的情况各不相同,但交流起来却是绘声绘色,妙趣横生。

三、创设情境,提供舞台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利用课文现成的情境因素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之外,还可以通过变换叙述角度和方式,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表达交流的舞台。如在教学《新型玻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推销员”向“顾客”推销产品的对话形式,进行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训练;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教师可以利用景物特点和游览顺序等因素,通过“假想旅游”的方式创设“导游”与“游客”之间的口语交际情境。

四、评价激励,增强信心

对于学生的口头表达,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评讲,肯定优点,指出缺点,表扬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热情帮助学生纠正口语中出现的问题。即便有的学生说得不好,教师也要通过纵向比较,发现他的进步并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有表现欲,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不好意思说。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要用热情的态度,帮助他们扫除心理障碍,切不可以使用打击性的语言、冷漠的表情,扼杀学生的表现欲。对口语表达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年级,应有不同的要求,要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脚踏楼梯“步步高”,不宜操之过急。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指头,即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交际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九龙中心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