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美术活动的实施策略

2015-04-29 00:00:00周志娟
知识窗·教师版 2015年4期

摘要:小班幼儿的自控力和注意力都较低,同时其美术发展水平也处于“涂鸦期”。教师作为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应了解幼儿的发展阶段,以多样化的有效策略培养小班幼儿美术活动能力,让幼儿感受到美术教育活动的乐趣。

关键词:小班幼儿 美术活动 策略

小班初期的幼儿由于心理、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的美术思想还处在涂鸦阶段。初入园的幼儿还不习惯有组织地活动,对美术的认识也不太清楚,所以笔者在坚持“教学要有法,教时无定法,贵在能得法”的美术活动探索与实施的过程中,寻找到了适合培养和提高小班幼儿美术能力的策略。

一、以多样化的游戏激发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最爱,而在创意美术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小班幼儿的美术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培养幼儿美术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应实施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爱上每一次活动,渴望得到更多、更美好的体验。

笔者秉承“在玩中学”的教学理念,引导幼儿用棉签蘸颜料绕毛线,用纸团玩耍涂鸦印色,装点出了五彩糖果,在不经意的玩乐中完成了作品《棉花糖》。

积木深受小班幼儿的喜爱,但是小小的积木摇身一变,居然可以变出形状各异的糖果,这些足以让幼儿感到新奇无比,使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在多种形式的游戏中悄然萌芽。

二、以创新思维发展促立意识

创意美术是一门灵动、活泼的学科,充满了新的课题和方法,需要教师不断地尝试、感受和寻求自己的观念及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在小班幼儿创意美术过程性的研究中,笔者更多地关注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从而衍生出富有创意性的作品。幼儿拥有无比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于是笔者借力使力,利用幼儿的天性,在美术活动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另外,笔者不仅关注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思维表现,还注重让幼儿去评价或阐述自己的作品。每个幼儿对自己的作品都有独到的理解,所以笔者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鼓励幼儿大胆阐述自己的作品。很多行为都是习惯促立意识,假以时日,幼儿的思维表现必有可赞之处。只有让一种优秀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自己的意识,才算真的具有创造性。

三、以艺术作品提升自信

对幼儿来讲,美术作品的创作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每个幼儿都希望通过作品展示自我,张扬个性,增强自信。而在幼儿美术作品的呈现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变化呈现方式,让幼儿享受作品带来的成就感。

如在结束综合活动《跳跳糖》后,陈列在糖果店物架上的彩色糖仍然让幼儿留恋不已。当幼儿看到自己动手包的糖果、画的糖果被装进瓶子里,心里充盈着自豪感和喜悦。尽管小班幼儿年龄小,无法刻画作品的背景,但当教师利用颜料适时地为幼儿的作品添上背景时,顿时能提升幼儿的自信,并使他们从中获得熏陶、体验和启发。

四、以积极评价感染情绪

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幼儿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灵活处理,在幼儿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和帮助,在幼儿感到困难和乏味之前介入,避免幼儿产生畏难情绪。平时,教师还应注意捕捉幼儿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具体、适当的肯定。如“你画的太阳真好,太阳公公笑得多开心呀!”“你画的冰激凌看上去好好吃的样子,等一会儿,我们一起来尝尝它的味道怎么样?”等,让幼儿感受被承认的快乐,并由此倍添信心,从而更加主动地参加美术活动。

在小班幼儿美术实践研究过程中,教师应尊重个性、尊重科学、尊重方式、尊重基础。给一个机会,让幼儿接触美;给一个环境,让幼儿感受美;给一个空间,让幼儿创作美。就这样,我们坚持用幼儿的视觉来呈现美。

参考文献:

[1]吴邵萍.小班美术活动三则[J].幼儿教育,2009,(12).

[2]吴玉倩.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教师角色[J].学园,2014,(10).

[3]孔德秋.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之我见[J].考试(教研版),2011,(5).

[4]王红玲.组织小班美术活动的几点尝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枫逸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