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2015-04-29 00:00:00宋婷婷
知识窗·教师版 2015年4期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的关系,属于相辅相成的语言技能。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阅读教学的读前、读中、读后活动入手,阐述了利用阅读教材资源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的可行性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读写结合 初中英语 写作教学

一、巧设读前活动,丰富学生的习作语料

读前活动也称为导入活动,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在以“借读助写”为教学目的的阅读课程中,读前活动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它们为写作提供了前提条件。头脑风暴法是常用的一些读前活动方法:

在学生接触阅读材料前,相关阅读知识储备不足或相关知识不熟悉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或活动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之间的思维得到碰撞,为读和写做好准备。

二、关注读中活动,搭建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英语课程标准》提高了写作要求,突出了对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和情感表达的要求。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挖掘阅读材料内部的写作因素,通过设计各项微型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词汇、句型、篇章结构等写作资源,搭建词汇、句子和篇章的支架。就像陶行知先生说过的那样:“书只有一用,方可显示它的面目。”

1.提炼篇章结构,训练写作思维

在语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语篇,寻找主题句和关键词,归纳段落的中心,分析句法、词法、修辞运用、阅读方法,以及篇章建构和图表信息等。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使学生学会如何列出关键词,归纳和组织语言材料,整理思路以及对整体文章结构的布局谋篇。

2.基于文本,挖掘重点句型

阅读材料的语言和知识是写作的基础,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它拥有充足的词汇量和丰富的句型。

三、重视读后练写,增强写作实战

读后活动是变被动为主动的最佳方式,是读与写融合的最好体现。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分析词句的作用,把握篇章结构,掌握连段成篇的方法,并把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才能准确、灵活地运用语言进行谋篇布局。

1.仿写

阅读的过程,也是模拟写作的过程。在阅读课堂上,学生要解译出作者发送出来的各种信息,达到交际的目的,就得参与到作者创设的角色里去,把阅读材料当作全面了解作者的范文,领悟作者在范文中使用的各种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缩写

缩写主要呈现出原文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缩写训练,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阅读文章的篇章结构情况,也可以让学生学到体裁篇章结构的表现手法。

3.续写

续写是根据文章的情节发展,对结尾后的发展展开合理的想象、拓展的一种写作方法,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性。

四、结束语

在英语教学中,读与写的关系密不可分,读是根本,写是核心,借读助写。读写结合,立足文本,吸收运用,并进行适当的同话题延伸和拓展,开展写作活动,可以达到以读导写、以读促写的目的。所以,教师应灵活运用与合理开发阅读课的教材资源,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D. 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Pergamon,1982.

[2]Swan,M.Thinking about Language Teach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2.

[3]罗明.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4]董越君.利用阅读文本有效拓展写作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6).

[5]蔡明德.论英语阅读教学对写作的影响及教学启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6]Jeremy Harmer.如何教英语[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