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与重点

2015-04-29 00:00:00周建来
知识窗·教师版 2015年4期

摘要:射击是集天赋、技术、心理、枪弹、环境等于一身的竞技体育项目,本文全面分析了这些因素,提出了射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和重点。

关键词:射击 运动员 心理训练 方法 重点

赛场上,受外界环境、温差、风向、观众、噪声等多种因素影响,运动员成绩难免会出现小幅波动。但是出现“发挥失常”“黑马跃出”等竞赛结果的根本原因,则与运动员自身的心理素质有着莫大的关系,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出色的技术水平是锻造优秀射击运动员的关键和核心。因此,射击比赛的成绩不仅取决于技术水平“硬件”的高低,更取决于心理素质“软件”的优劣。

一、射击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1.动机目标训练

在制订严格的训练计划和考核制度时,教练应结合运动员自身的求胜心,帮助运动员树立高远的目标,培养运动员不骄不躁、迎难而上的良好心理素质。

2.指标考核训练

教练应严格督促运动员按照标准完成训练动作,并时刻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体现动作的规范性;严格要求运动员熟悉各种类型枪支的组装、压弹、击发、拆卸等要领;严格考核每一次训练的过程和结果,引导运动员高度关注每一枪的质量和结果,自然形成竞赛习惯和心理。

3.自我暗示训练

心理学研究证明,长期积极的心理自我暗示有助于挖掘和发挥个体的潜能。如在平时的训练中,据枪、瞄准、击发等动作是相互传承、相互影响的,所以在训练前默念“一平二正三对准,食指用力要均匀”动作口诀,有助于运动员规范、标准地完成全套动作,加深对正确动作的掌握和记忆。在比赛遇到逆境时,运动员可以提醒自己“这没什么大不了”,从而快速地平复焦躁、忧虑的心理和畏难情绪,使运动员在整个赛程中发挥正常。

4.模拟实战训练

在1992年前后的4年多时间内,美军死于战斗的人员共170名,其中包括海湾战争在内的121人;同期,因训练死亡的人数高达4666人,训练时的死亡人数竟然是死于战争人数的27倍。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美军平时训练的环境十分接近实际作战的环境。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要注意从场地、温差、风向、对手、干扰甚至规则等多方面,为运动员制造突发状况,以提高运动员的适应能力。

5.情绪控制训练

焦虑心理是射击运动员心理素质不强的常见表现,过敏性焦虑会使运动员在比赛中精神萎靡,难以专注日常训练和比赛,发生技术动作错误,最终影响训练成绩。此外,过敏性焦虑心理还会使运动员的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导致他们反应速度变慢、智力水平下降。因此,在平常的训练和比赛中,教练要帮助运动员多做放松训练,以缩减、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情绪。运动员只有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才能在比赛中保持更长时间的良好竞技状态。

6.抗干扰、抗挫折训练

陌生的场地、对手、观众、气候、噪音……都可能带给运动员紧张感和压力,影响他们正常发挥射击水平。同样,在暂时领先或一时失利的情况下,运动员也容易滋生骄傲或沮丧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教练员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增加抗干扰和挫折的内容。

二、射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重点

1.同步进行技术和心理训练

技术和心理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员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因为一个具备过硬心理素质的普通选手,比一个心理脆弱的种子选手,更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2.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最难超越的对手永远是自己,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员和运动员都要时刻保持乐观、自信、积极的心理状态。

3.注重实战

在日常的训练中,运动员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的流程完成每一个技术动作,克服自身懒惰、畏难、松懈和侥幸等不良心理。此外,教练员要做“严父”,不断以更高的目标、更严的要求锤炼运动员,科学、合理、及时地加大训练难度和力度,不断刺激运动员的成功欲,使其时刻保持斗志昂扬的良好竞技状态。

参考文献:

[1]温智敏.对体校射击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的分析探讨[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2,(4).

[2]薛扬.浅折射击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9).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市体育运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