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缘起
(一)外部因素
实习基地因为建设难、数量少,无法满足实习生的实习要求。再加上非师范生只能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对实习单位的规模、管理水平等内容知之甚少,且由于实习地点过于分散,学院不能管理和监控学生的实习过程。
(二)内部因素
学生对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把实习当作应付学院检查的任务,不停地更换实习单位,不认真实习,导致实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建立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提高学生实习质量
(一)实习前的质量监控
1.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实习实施指标体系的构建
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实施指标体系是实习生开展相关实习工作的行为准则。只有把实习任务及要求落实到位,才能有效评价与监控实习过程和实习效果;只有制订了科学、合理、完善的实习实施指标体系,才能深入管理和监控实习过程,甄别实习生实习过程的真实性、自主性和开创性。
2.实习指导教师的配备
学校要为实习生配备责任心强、专业技术好、专业水平高、行业实践操作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师,使各位指导教师在指导实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掌握的实践经验,最大限度地实现实习指导过程的效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
3.实习单位的遴选
只有优秀的实习单位,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现阶段,吉首大学面临的问题是:优秀的实习基地少,不能满足学生的实习需要,学生只能依靠个人的社会关系联系实习单位,致使实习单位水平参差不齐,无法监控学生的实习过程。因此,学校应加大对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和经费投入,把更多优秀的企事业单位纳入到学校的实习基地建设中来。
(二)实习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1.重新编写实习管理手册
我校现有的非师范实习管理手册已使用多年,内容包括实习计划、实习日志、实习总结等,在反馈实习过程、检验实习效果等方面的作用实在有限。在设计新的实习管理手册时,笔者建议可以增加实习成果展示、实习信息收集整理、实习调查报告等内容,以检验学生的实习效果,全方位地监控实习质量。
2.更改实习时间,保证实习效果
我校的实习时间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时间是从第三周至第十三周,而教学时间为十八周,实习时间的安排不科学,导致实习生的岗位设置受到限制,很多实习单位只能随意安排一些事务性工作,学生得不到实质性锻炼。因此,学校可以尝试把实习时间设定从第十周进行,一方面能延长实习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新东西;另一方面,实习单位也有相对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安排合适的岗位。
3.建立分散实习管理平台
首先,学校应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一方面,建立更多的实习基地,以供非师范生实习;另一方面,为本校的实习指导教师提供更多检查和了解实习单位情况的机会,以便于督促学生开展实习工作。其次,实习教师可以利用QQ、微信等现代化的联络方式,管理非师范生的实习过程,以便学院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
(三)分散实习总结阶段的质量监控
首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学校可以让学生以答辩的形式参与实习成绩评定会,接受学院关于实习项目的设计与执行、实习方法与手段的运用、实践技能锻炼情况等方面的提问,并结合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评价,综合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
其次,考核本校指导教师,考核项目包括指导态度、指导方式方法、指导效果等。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学校和教师都要分析问题,提出修改措施,提高教师指导非师范实习的严肃性。
最后,学校应积极开展优秀实习生实习经验的推广活动,以报告会的形式向各兄弟院系大力推广,为下一届学生提供借鉴,指明方向。
※本文系吉首大学教改课题《实习教学环节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非师范专业为例》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4JSUJGB61。
(作者单位:湖南省吉首市吉首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