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加强学生管理,是高职学院维护校园秩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造就高素质社会需求人才的需要。学生管理,不仅要用心,更要“管心”,以“管心”促进“管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关键词: 高职生 管理 管心 管行
一、“管心”与“管行”的辩证关系
所谓“管心”,是指以“心灵”为管理对象,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灵”。所谓“管行”,是指以“行为”为管理对象,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规范行为,促进奋发有为。“管心”与“管行”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一)“管心”是“管行”的基础和前提
“行由心生”“思想是行动的导向”,这些都充分说明,“心”是“行”的基础和前提。要想管理“行”,首先必须管理“心”。
(二)“管行”是“管心”的具体化和推进剂
“心外化于行”“行校内心”,这些充分说明,“行”是“心”的外化形式,“管行”是“管心”的具体化。对“行”加强管理,才能有力推进对“心”的管理。
二、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素质良莠不齐,管理难度大
高职学院“低门槛”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又是我国国情的必然。高职生素质良莠不齐,基础成绩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纪律意识差,心理亚健康,违规违纪现象严重,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如此复杂的学生,学院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戒网瘾”成为不可回避的矛盾
“网瘾”已成为许多青少年身上的一个毒瘤,沉迷于网络交友及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的高职生比比皆是。逃课上网、晚上通宵上网、上课玩手机等,是高职学院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网络中不健康的信息,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三)严峻的就业形势催生了学生的浮躁心理,增加了管理难度
高职生基础差、学业不精、技能不强,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淘汰率高。加上高职生手捧“大学文凭”,高不成,低不就,思想极为复杂,浮躁心理尤为严重,增加了高职生的管理难度。
(四)“管心”与“管行”脱节
思想政治工作以理论灌输为主,与学生日常行为修养严重脱节,缺乏生动性和实际性,对学生触动不大。不少高职学院的辅导员又兼有教学任务,导致给学生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不够。只有在学生出了问题之后,才会找学生谈心,主动出击的不多,致使学生“心”“行”水平难以提高。
三、“管心”与“管行”的路径选择
(一)树立“有教无类”思想,增强“管心”和“管行”信心
高职学院的学生管理者要树立“有教无类”的思想,增强管理信心。高职生虽然基础差,但他们仍处于学习阶段,可塑性很强。况且,他们正处于“懂事”阶段,是教育的最佳时期,我们应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位学生,用心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二)建立辅导员任教“管心”课制度,促进“管心”与“管行”有机结合
建立辅导员担任“管心”课程老师制度,是促进“管心”与“管行”有机结合的重要方法:一是通过教学,丰富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使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言之有理;二是结合实际教学,引入案例教学,做到教之有“实”;三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既有理,又有实,理实结合,生动活泼,收到“心”与“行”的有机结合。为此,学院在挑选和培育辅导员时,应关注如下三个方面:专业对口、管理与教学双重的培养、对辅导员进行考核。
(三)加强学校网络监管,减少“心灵”污染源
在网络时代,高职学院不得不防范网络中错误思潮的影响,加强网络监管:第一,要积极倡导文明上网;第二,要配合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做好学院网络监管工作,加大在网络监控方面的资金投入,做好心理防火墙;第三,加强与后勤管理中心的联系,做好学生宿舍晚上用电管理,控制网络污染时间和污染源,以减少管理压力。
参考文献:
[1]徐柏才.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意义与措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1).
[2]杨振刚.人本管理在高校班主任工作中的体现[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12).
(作者单位:岳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