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和股份乱象

2015-04-29 00:00:00盖亚
证券市场周刊 2015年37期

众和股份因传统主业不振而转型锂电,但三年过去,转型效应不佳。此前的增发募集资金没有实际投资项目,反而一再转为补充流动资金。且关联担保众多,大股东和关联方又一再减持。这样的公司又拟募资15亿元,其行为令投资者担心。

众和股份(002070.SZ)是一家主业为纺织行业的企业,但近年盈利能力逐年下降。

为此,公司积极转型,尝试进军锂电行业,但一无技术积累,二无先发优势,进军锂电产业的举措并未有所成效,甚至有被利用来作为利益输送的嫌疑,而上市公司却因此而陷入困境,甚至计划再次融资以补充流动性。

增发募集资金一直被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2015年4月30日,众和股份发布公告,正式将2010年募集的4.2亿元资金中所剩余的3.2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流动性,而另外1亿元的募集用途本身即为偿还银行贷款。至此,公司第一次非公开发行股票所募集资金被全部用于补充流动性,而非产业升级等原先所宣称的事项。

2009年6月,公司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并最终于2010年6月完成,募集资金4.2亿元,其中1.1亿元用于年产1320万米液氨潮交联整理,2.1亿元用于年产2200万米高档印染面料生产设备技术改造项目,1亿元用于归还银行贷款。公司当时称其中两项技改项目均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

仅仅一年后的2011年3月,公司发布募集资金使用情况专项报告指出,高档印染面料的技改项目因规划用地不符合要求而被迫中止,如此理由,无法让人信服。

而到了2013年6月,公司公告称,高档印染面料的技改项目因市场环境变化(公司认为纺织面料行业市场趋冷)而正式取消,并改为将此部分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2014年4月,公司也正式取消了另外一项年产1320万米液氨潮交联整理的技改项目,并于2015年将此部分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性。

也就是说,原计划的两项技改项目自募集资金完成起就从未正式实施,且公司数次动用此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性,甚至在2014年曾因违规动用募集资金而被证监会福建监管局下发责令改正的决定,控股股东资金链之紧张由此可见一斑。

存在大量担保行为

公开信息显示,公司有大量对关联公司,以及对其子公司的担保事项。

截至2014年年报,公司累计对外提供担保余额为38579.66万元,担保余额占2014年末公司合并报表净资产的比例45.49% (其中为全资及控股子公司的担保12237.93万元,占公司合并报表净资产的比例为14.43%;对关联股东福建君合集团有限公司提供担保26341.73万元,占公司合并报表净资产的比例为 31.06%)。公司提供如此巨大金额的担保,为其埋下深深的隐患。

果然,2015年3月25日,因福建君合集团有限公司一笔借款逾期而引起的诉讼,众和股份作为担保人对此偿付义务承担连带责任而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截至公司半年报发布日,公司仍然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公司大股东也因为众多个人债务问题而位列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截至公司半年报发布日,大股东许建成仍然有4条失信被执行人事项,而许金和多达11条。

另外,截至2015年半年报发布日,公司共有未决诉讼20条,子公司未决诉讼合计9条,如此多的未决诉讼,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实属罕见。

主营业务杂乱

公司自2008年以来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500万元、5800万元、8200万元、6900万元、3400万元、3600万元和亏损170万元,而2015年半年报显示其净利润为亏损4900万元。其实此亏损从2014年下半年就能看出端倪,2014年半年报显示其净利润为3400万元,而到了当年年报就变脸为亏损170万元。

公司原本的主营业务是纺织印染,2012年通过收购相关企业而进入新能源锂电产业,但自2012年起,公司的盈利能力却逐步下降。而事实上,新能源锂电相关行业在此期间却有长足发展,即使是在2015年上半年,锂电池正级材料行业同比也有20%的增长,而公司的锂电业务却同比下降29%,从盈利能力来说是大大拖了公司的后腿。

其实,公司本身并无新能源锂电相关产业的技术积累,2012年锂电行业也是相当繁荣的时点,公司在此时进入,既没有技术优势又没有先发优势,反而却执意在此时通过收购相关公司而进入锂电行业,令人有种迎合市场热点的感觉。此种猜测通过观察其收购对象的实际控制人,以及相关股东在此时点的减持等行为,可以得到一些佐证。

利益输送的猜疑

2012年7月30日,公司发布公告称,计划收购厦门黄岩贸易有限公司全资持有的帛石贸易(后改名为厦门众和新能源有限公司)部分股权,并最终于2013年6月完成,帛石贸易最终评估价值1.6亿元,公司通过增资3.2亿元持有帛石贸易66.7%的股权。

在评估基准日,帛石贸易账面总资产2.40亿元,总负债1.92亿元,净资产为4800万元。而评估价增值235%。

帛石贸易主要资产为闽锋锂业以及天骄科技的部分股权,两家子公司自2012年到2014年的净利润分别为闽锋锂业-670万元、-780万元以及-1000万元, 天骄科技 1800万元、1400万元以及320万元。盈利能力均不容乐观。

面对如此差的盈利能力,公司于2014年8月19日与喀什黄岩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以不超过3亿元受让厦门黄岩100%股权,进而全资持有众和新能源以及96.14%的闽锋锂业的股权。公司真的看好这两家盈利能力如此弱的企业吗?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 黄岩贸易及喀什黄岩的控股股东为陈建山和陈建华,而与众和股份有着千丝万缕关系并为其担保金额达公司净资产30%的君合集团的控股股东为陈建宁,尽管公司一直极力淡化双方的关系,但仍然于2012年10月10日公告,陈建宁和陈建山为堂兄弟关系,而陈建宁和许金和于2011年有过2500万元借款,且更不用提两家公司一直互相担保,并持有部分股份。

更为神奇的是,2012年三季报显示,名叫许建华的自然人成为公司新进第八大股东,而公司于2012年7月9日停牌,7月30日复牌即公告收购帛石贸易进军锂电产业,从而上演了一出7天翻倍的神话。许建华如此精准的入股,令人惊叹。

而公司却一直未公告许建华与其他3位许氏家族成员许金和、许建成、许木林的关系。通过搜索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我们发现,福建省有一名失信被执行人许建华,其身份证号前6位和许金和完全一样,其地址为福建省莆田市莆田县,如此巧合,不得不让人怀疑。

大股东及关联股东屡屡减持

2011年年报显示,许木林持有公司股票2369.60万股,2012年5月25日实施了10送3股后,其所持有的股份将变动为3080.48万股,而2012年半年报显示,许木林减持了1996.50万股,同时,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中融联合梦想二号持有的股份数恰好为1996.50万股。从公告中得知,许木林曾于2012年5月22日通过大宗交易转移过一部份股权,并在之后的一个月中转持剩下的部分股票。仅仅两个月之后,公司股价从4元飙升至9.34元(均为复权价)。作为公司大股东,许木林选择在这个时点转持其所持部分股票,理由是“因个人发展资金需要而减持”,很难让人完全信服。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转持股权后,许木林持有的股权比例从6.81%减至4.748%,其后再减持股份并不再需要公告。截至2014年年报,许木林的持股比例仅仅只有2.05%,而到了2015年,许木林完全退出前十大股东。

另外,公司原第三大股东福建君合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莆田市天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共计持有16.4%的股票,一路减持到2014年年报显示只有1.17%的股份,作为长期互相担保金额超过公司净资产三成以上的关联公司,如此大幅度的减持,什么重要的原因?

公司前两大股东许金和及许建成持有的共计32.28%的股份从2013年起即被法院冻结,一直持续到2015年半年报为止,其一直处于冻结状态,甚至因为其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而被法院在2015年3月18日强制卖出共计250万股,合计金额达2755万元。并且两人的所有股份目前均处于质押状态,而公司和大股东个人的现金流的糟糕状况,令人不得不担忧会否出现中恒集团无力偿还股权质押借款的情况,尽管后来因为中融信托同意延迟半年还款而逃过一劫。

现在,公司又计划融资近15亿元,却完全没有运营项目,仅仅只是补充流动性,其背后的真实原因,不管是什么,恐怕都不能令投资者感到高兴和安心。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