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坑都是自己挖的

2015-04-29 00:00:00袁亚鸣
北京文学 2015年10期

5月剧震过后,私募到期解散,期指煞已经时隐时现。我用回来的钱在上海买了房子。8万挂零,找了关系,零头免去,整数成交。6月15日,市场开始下跌。半个月,从5178点一直跌倒3373点。

一边躲过了几千点浩劫,另一边上海房子坐地起价,8万多涨到11万,一进一出,多出了上千万。天上地下,物是人非。这样的情景,和2008年在北京买房如出一辙。一切都不能说什么先见之明,皆是出于一种对市场的敬畏,换得了生活里的感悟,就远远不是简单的关于钱的数字游戏了。

2008年7月,也是和老陈几个人的私募基金到期,大家不再看好后市,在无锡湖滨饭店吃过散伙酒,分钱走人。月底《牛市》出版,和出版社相约海拉尔。北京转机,张涛接站。当日喝酒谈起他开发的望京大山子朝庭公寓,价格精装13000,当即拍案,买下一整层。第二天付过定金,去了海拉尔。就当是一笔套期保值。不知道什么时候涨,但心里确定了要涨。钱的着落让人如此安心,在草原上甚至多呆了一个礼拜。

8月末,股价下跌,北京房子坐地起价。回到北京,张涛离职,开发商说我没及时交后续款,所订房子取消。我是付了定金的,我可以走司法程序。开发商说,司法程序最好,我们就是违约,无非双倍返回定金,那样一层楼还能多赚几百万。钱到了如此疯狂程度,宁可违法了。而涨价至此,时间仅仅过去一个月。

张涛还是股东。最后他出面也只换来妥协。三套房,一层楼拦腰斩半也不够数。这是最大限度了,张涛说,要不然,你就只能打官司了。虽有不甘,也只有认账。说到底,还是对北上广深的市场没有吃透,要当时把无锡的钱全押上,那就没了后遗症。其实对北京不动产认识不清的不止我一个,像张涛,土生土长的北京原著,到现在还住着父母的福利房。他不是没有钱,买不起房,他是心有不甘。房价四五千块的时候没有买,10000块就更不会买,总觉得价格会下来,到15000更不买,两万了想出手,一犹豫,25000,3万了……房价看上去,

就是嘴上喊喊的,有时候感觉轻飘飘的,做梦一样。其实喊得出卖得动,都是真刀真枪,一犹豫就过了衡山秦岭。没有在北上广深买上房的,钱还在手里,通胀的泡沫一吹,一个小套变成一个小房间,再迟疑,只是一个卫生间了。

道理很简单,北京不是北京人的北京,是世界的北京。北京人不买房,正好外地人、外国人买,这与三四线城市不一样,三四线城市当地人不买就无人买。比如苏南人不会到苏北买房,如果苏北当地购买力有问题,当地的房地产就有问题。房价的硬道理是钱多、人多,房就不够,不够就得涨。办个事上北京,一解决就是解放全人类。北京的房子回购吗?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这与消费品不一样。彩电冰箱可以加班加点做,可无限制增产,但土地不行。天安门就一个,长安街就一条。前门没地了,前门的房子就坐地起价;望京没地了,望京坐地起价;六环起来了,五环就坐地起价。土地不可再生,但在北京过日子,安居乐业,房子头要紧。等不得你北京人买不买,谁下手快,谁就获利多。

孩子后来去了复旦,2008年买的三套房一套也没有自己用,出租了。至今涨出4倍多,不光增值,还有7%~8%的年现金收益。这几年,与买北京房子相比,做什么有这么稳定的增值?重要的,做什么投资能这样旱涝保收,获得如此稳定的流动性收益呢?

同样的投资,要在三四线城市又不行。记得2012年《北京文学》去东北采风,期间黄金大涨,随行的人都要我谈谈投资机会。股票、期货、黄金……我说一样也不适合,你们应该买北京的房子。这个观点引来了争论。因为都是写作人,讲专业话说不明白。我就举了我在北京买的房子作例子,但这个例子立刻遭到反驳。他们说你买的时候房价低,现在再买就难说了。多年过去了,要是永鸣、庆国、学文等,尤其是乔叶(我当时叫她卖了河南的房子去北京买),还记得我当时的话,那么比比这几年的房价,几年得失就一目了然了。

生活是一个自己挖的坑,每个人都会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在资本市场的羊肠小道上,未必每个人都适合。但是在这30年,说到投资,买北京房子实在是一个简单务实的选择。也许就因为简单,许多人放弃了这样的选择。我在买房子时说,东京10万美金,首尔1万美金,所以北京的房子,低于10万我不卖。

说回今年5月,市场价升量增。场内场外资金汹涌澎湃,交易量连续过万亿,指数势如破竹。所有指标钝化,喊杀声四起,越过5000点,看的不是6124点,而是一万点。想起香港恒生指数过万点还是在1992年,去新加坡过境,香港浩大的游行队伍,看见有的老伯端着担仔面,喊一句口号,吃一口汤面,很是温馨和震撼。晚上去买水果,水果店老板阿笙不见踪影,小伙计说阿笙老板借了大钱在炒股,赚大了,顾不上水果生意了。

我听懂了,小伙计说的是场外配资,尽管不会要多少给多少,但最多可以1∶5。见过了风霜雪雨,早已深知什么能让交易熔断。现在连小学未毕业的水果老板都配资做股票了,行情不是尽头,风险也已云集。一派倾城之势,一如当年带着饭盒的大妈,蜂拥而入证券公司营业大厅。

我赶紧出手,卡在了上海房价大涨前下手,买下打浦桥的房子。从家里出发,高铁转地铁到这里,两小时还不到,就是在上海上班,恐怕也没这么方便。

到了月底,股灾横空出世,想想水果老板阿笙可能一直到爆仓,恐怕也不会知道这金融杠杆的杀机,都是沉浸在盈利甜蜜的梦里,利落的断头,甚至最后一刻,也不会让你觉得一点痛楚,就已倾家荡产。自己想想,开心的当然不是幸灾乐祸,再次规避了大跌之险,也不是一买就涨的房价,而是以后在上海往来得以如此便捷,若干年后带着孙子讲起这段往事,会怡然之间依然不无自满之意。

自古江山易打难守。人生的成就其实并不是征杀之间的酣畅,而恰在于打下的江山上一杯清茶,闲定安坐,那一线一丝随意而出的对往事的思量。这就要不断地积累和储备性情,有时候不妨给自己挖个坑,珍藏起值得品味的那些人生财富。这样的财富不仅是那些可以换算黄金的物质,更是人生的无尽感悟。世上本无神仙,是有了这样的感悟,我们才能在资本市场上懂得进退,能在生死存亡的节点上不沦陷自己,懂得唯有投资北京上海的房子才是这个时间节点上最优的避险策略。

其实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给自己挖一个这样的坑。张涛坚持在北京不买房,水果老板阿笙借钱去炒股,他们这样做固然也为了一种珍藏,但这样给自己挖的坑,能藏起来的就不是黄金,而是掩埋自己的前奏了。

到了8月,上海徐家汇板块15万以上一平方的房子已经不是个案,比比皆是了。想想当年在北京说过的话,房子在10万以内不卖,这话其实又要修正了。但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只要修正,那就是又要在生活里开挖。但这次挖坑,我们又能珍藏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