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梅瓶的造型演变

2015-04-29 11:46李文奇
上海工艺美术 2015年1期
关键词:梅瓶小口瓶身

李文奇

梅瓶是中国传统陶瓷器型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类,从起源到发展历经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它在造型上并无一定的规制,但基本特征又大体一致,可谓“大体则有,定体则无”。本文对梅瓶在不同时期所呈现出的不同造型特点进行了梳理,并对影响梅瓶造型变化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Plum Vase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eramic. The Plum Vases rudiment was formed in Tang dynasty. The evolution of its model experiences Song,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y. The models of the Plum Vase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dynasty, but most of them have many similariti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ifferences of the models of Plum Vase in different dynasty, and analyzes what influences the changes.

两汉时期产生了壶(尊)型陶瓷器具,经历南北朝和隋代的发展,逐渐在壶与尊的造型基础上衍生出了小口丰肩的类似于“瓶”的造型。到了唐代,瓶的造型逐渐发展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类瓶体重心下沉,形成了后世的胆瓶、玉壶春等造型样式;另一类重心继续向上,整体形象近似唐代的胖妞,丰肩修身,饱满圆润,并最终定型为梅瓶的形制。宋代以来,梅瓶开始被大量烧制,其小口、短颈、丰肩、修腹、小足的基本形制成为定式。但从宋到清的1000年间,“梅瓶”的造型在不同的时期又发展出了各自的特征。

一、梅瓶造型的演变

宋代挺拔优雅

从宋代开始,梅瓶形成了小口、短颈、丰肩、修腹、小足的基本形制,但由于宋代各瓷窑制瓷条件的差异,宋代梅瓶在造型上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以宋瓷梅瓶的口部来看,虽然都是“小口”,但这小口却形态丰富,较为典型的有“短束颈卷唇小敞口”、“短束颈梯形小口”、“短束颈出沿小口”等。其中“短束颈梯形小口”和“短束颈出沿小口”在转折时硬朗而分明,以短直线形成出沿或梯形面的轮廓,再以短直线形成颈部,此类瓶口形态是北宋梅瓶的代表样式。“短束颈卷唇小敞口”则采取与肩腰相反的小弧线造成夸张的合理对比,形成舒展和谐的外形,此种瓶口样式对后世梅瓶造型影响很大。

宋代梅瓶的肩部线条的弧度也有不同的类型。有的肩部鼓圆,从颈部抛出的大线条很快到达最宽处,进到腹部缓缓内收,向下趋于直线而到底,此种梅瓶重心偏高,肩部看起来较平。有的肩部弧度斜向下缓和抛出,到腹部才渐渐成为瓶身最宽处,再向下微缓而到底,此种瓶身重心略有降低。还有些梅瓶的瓶身经腹部而下的线条到足部反向外撇,这一撇使直线不直、内弧变外弧,不仅增大了落地面积增加了稳定性,而且更显柔美之态。

另外,地域上南北制瓷条件和审美风尚的不同,使宋代梅瓶也在造型上出现了明显的南北差异。对比南方,北方瓷窑梅瓶的造型高大,瓶身修长,一般在50-60厘米,且高低差异明显,瓶口多为梯形;而南方梅瓶相对低矮,高度一般在20-30厘米,差异不大。

宋代梅瓶虽然在局部的造型上各有不同,但其小口、短颈与窄胫的基本形制,使其显得含蓄、雅致;而位于器身中线偏上的高腹部,则使宋代梅瓶散发出挺拔优雅的气质。

元代粗犷豪放

元代以景德镇青花梅瓶最具代表性,其造型普遍具有体型大、胎厚、体重的特点。宋代梅瓶高挑挺拔,呈纵向发展的态势;而元代梅瓶的肩部比宋代梅瓶更宽博,胫部也饱满,呈现横向发展的趋势。饱满的胫部使梅瓶造型更加稳定,明清时期的发展也主要是沿着这一趋势。元代景德镇梅瓶的造型特征主要表现为:小口外折呈平口,短颈相比宋代有所加高,并呈上细下粗的正梯形,肩部更为浑圆丰满,胫部增大,足胫处保留宋代梅瓶微微外撇的造型,相比宋代稳定性更强。整体来说,元代梅瓶造型饱满雄浑,呈现出元代草原民族粗犷豪放的性格。

明代敦厚端庄

明代,全国其他产瓷区基本上停止了制作梅瓶,景德镇梅瓶一枝独秀。根据制瓷情况和造型特征,明代景德镇梅瓶大致可分为永乐、宣德为代表的前期,成化为代表的中期以及嘉靖、万历为代表的晚期,其中以前期的造型最有代表性。

永乐、宣德时期的梅瓶多为卷唇小口微向外撇,短颈且颈部中间形成微向内收的弧度,肩部丰满较平,腹部至胫部收敛不大,足底较厚,总体给人敦厚稳重之感。具体来说,永乐时期的梅瓶造型古朴,轻胎薄壁,肩部圆润,腹部以下相比元代更为稳重,多为平底足,总体造型比宣德时期更秀美耐看;宣德时期则显得矮胖,口部造型增多,颈部加长,肩部也更加丰满,改平底足为浅圈足。

成化梅瓶与永乐、宣德时期相比,造型向偏小型化发展,带有强烈的玩赏意识。造型特征由正、景、天时期的小口丰肩、长腹下收、圈足渐宽、胎体厚重,转变为器口逐渐内收,颈部如等腰梯形,溜肩,圆腹下收的特点。此外,成化时期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梅瓶,如“明成化青花人物梅瓶”,其腰部内敛幅度大,使腹部更显圆润,腹部与胫部的对比增大了器身S型的曲线,此造型在之后的嘉靖时期也有沿袭。

嘉靖、万历时期的青花梅瓶在沿袭前代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微的改变。这一时期的梅瓶口部多为盘口,且微向外撇,颈部或细直或呈喇叭状,肩部较宽,腹部微成弧度,底足宽大,形制有高低之分。总体形态偏肥胖,比例不匀称。

总体来说,经过宋元两代的发展,明代梅瓶在器型上由瘦长挺拔变为肥矮丰硕,口部多为浑圆厚实的唇口,肩部线条饱满有力并向上抬,腹部缩短近于垂直,足部微外撇。相对于元代,明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更给人敦厚端庄之感。

猜你喜欢
梅瓶小口瓶身
梅瓶
春日粉妆
百变瓶子
钧瓷梅瓶
霁蓝釉留白龙纹梅瓶
饮酒、插梅,作陪古人浪漫生活
大口小口话水果
小口诞生记
大口小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