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播音主持理论与实践双轨同行教学法的科学性

2015-04-29 06:46:40张培梁
理论观察 2015年10期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科学性

张培梁

[摘 要]播音主持理论与实践双轨同行教学法概念。其科学性在于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及时转化为技能。通过同轨实践课可及时进一步理解理论和提升对理论的认知。在对掌握播音主持技术量的积累中达到播音主持综合能力的质的飞跃。赢得时间,能够在充分运用大学四年实践时间内使学生具备播音主持技能。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双轨同行教学法;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10 — 0172 — 02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又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并且在实践中不断验证理论和修缮理论。如果有理论而无实践,理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如果有实践而无理论指导,实践就会偏离科学的轨道。播音主持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同样如此。

播音主持理论与实践双轨同行教学法,就是无论在对理论课教学中还是在实践课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切实让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理论指导下,通过不断实践,掌握技能,并且在实践中通过对技能的掌握来理解理论和达到对理论的科学运用能力以及对实践技能运用的指导能力,并且还会做到在实践与技能的训练中对理论不足加以补充和延伸,在创新与创造高度上指导实践和提升技能。这就是播音主持理论与实践双轨同行教学法的科学性。它的科学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及时转化为技能。

一本技术性很强的教科书,其理论半年内就能讲完,甚至短的两个月。可是,对于学生掌握这本书所要求达到的技术能力却需要的是慢功夫,也许需要一年到两年的时间,而且是每天要有足够的时间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不断地实践技能训练。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在短暂的四年内赢得足够的实践技能训练,并且能够系统的掌握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基本功需要理论及时进入实践并且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训练巩固。所以,就不能等到一本理论课结束了再进行实践技能训练,必须是同步进行,理论讲到哪,相应的实践技能训练就紧接着到哪。例如,讲到练气基本功,气吸丹田,很多初学者气运不到丹田,一吸气腹部反而瘪,肩向上怂,错误的以为气吸入肺部。其实肺部是装不了多少气的。所以老师必须示范,带领学生实践。用手指按住腹部,吸气呼气,逐渐感觉到腹部一起一落,并且吸气感到腰围有胀感,腰带有金箍感。

再如,胸腹联合共鸣,不是靠嗓子用劲,而是发力点在丹田,通过腹部、阻隔肌和胸部,加之声带、口腔上下贯通的联合力量产生共鸣。就如同一口钟,在撞击下全身共同震动下产生共鸣一样。那么,怎么达到共鸣,也就只可意会感同身受了。老师必须在实践课中带领学生反复练习,通过意识来找到隐形技术共鸣的感觉。如果不这样,学生的声音是不会改变的,就不会有一个达到播音员主持人水准的声音。那就是只知道理论而趋于普通人声音的专业毕业者,也就谈不上能够应聘播音主持媒体岗位。这样的毕业生在一些院校占据很大的比重。都因为实践课滞后造成的结果。

如果是先教学理论,后进行实践课,可不可以呢?当然是可以的,不过存在的巨大弊端,时间久了对一些理论会忘却。而且不会在短暂的实践课里熟练掌握技术。即使掌握也不够巩固。尤其是技术性很强的播音主持专业。就练出好的声音和能够播读各类稿件或达到主持一些节目而言,非是几个月或一年时间功夫所能实现的。必须是在三年或四年实践过程中所能实现的技能。

话筒前的播讲状态,也不是仅看理论就能找到的。主持人所需要具备的种种能力,也不是在课堂上教师苦婆心能够浇灌出来的,良好的镜头感觉、话筒感觉即使理论上能阐述得头头是道,但是若不在镜头前、话筒前反复操练,永远也找不到真正的感觉〔1〕。俞虹的这段话,告知我们,可见实践的重要性。学生对于基本功技能在老师的实践示范训练下掌握了,每天还要在业余时间按着技术标准要领进行不断地强化训练巩固。例如,就调值而言,学生从小生活的地区不同,调值各不相同,说“北京”一词,东北人说“京”字,大多是耷拉调,一声调值上不去。而山东人读到这个字就变成了三声调。所以,老师不示范纠正,学生就很难知道一声调值的标准发音。

有人认为等一本理论书教完了再上实践课,这是顾此失彼的做法。熟不知如果实践课相对于理论课滞后,就贻误了学生及早在充分时间内的自我纠正和对技能掌握的实践战机。

二、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同轨教学可及时进一步理解理论和提升对理论的认知。

就播音再创造理论课而言,不马上经过实践课和无数次的播读稿件训练,是感觉不到播音再创造的过程和正确完成播音再创造的。理论来讲,播音再创造,“就是从稿件的内容和形式出发,在‘理解稿件——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听众的过程中,达到正确理解与准确表达的统一,达到语言形式与体裁风格的统一,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出稿件的精神实质。”〔2〕播音再创造是播音员主持人的二度创作过程,如果单从理论上只知道创作的过程,而不进行实践课示范讲解训练,学生就不能切身感受到和摸不到再创造的过程。播音创作规律的认识,创作手段的掌握也有一个不断、反复摸索的过程〔3〕。其实所说的摸索过程,也就是不断实践的认知过程。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不仅能讲理论,最好是能够做到对一篇稿件剖析理解,畅谈感受,而且最后还能演示出行之于声表达语意、情感、态度、观点、基调的再创造播读来,学生作为听众对照老师示范播读的文字稿件,切身感受到播音再创造对原作的升华。再者说,不同的体裁有着不同的播读语气、语调、节奏、速度、声音和基调。老师不经过实践演示,学生仅凭理论很难理解和把握技巧。播读消息是一种有声语言形态,播读新闻专题、纪录片等又是不同的有声语言形态和节奏与韵律。仅以赵忠祥播讲的《动物世界》节目,就与播消息有着鲜明的不同。理论上仅以举例是不够得,老师必须做到示范,口传心授,反复引领学生达到进一步理解理论和提升对理论的认知,再将理论指导于实践中。

三、理论与实践同轨教学的反复相柔,使学生在对掌握技术量的积累中达到播音主持综合能力的质的飞跃。

播音主持是立竿见影,一针可见血的才能体现,只要一出口,就知有没有。不经过理论到实践、实践再到理论的反复相揉,以及练气、练声、练习语音、语气、播读等一个个理论技能点的实践强化积累训练,是不会达到质的飞跃。尤其是语言和声音的锤炼、形象的塑造更是一个长期艰苦的实践过程。要想取得质的飞跃、美的实现,必须要经过无数个量的积累。而这量的积累的过程,需经过无数的艰辛,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汗水〔4〕。更何况在有限的四年大学专业学习。当然了,老师实践课反复的示范引领后,学生自己要根据理论要求的标准进行不断的实践训练,直到技能达到标准和巩固,并且在量的积累下从而达到驾驭节目的综合能力的飞跃。

四、理论与实践同轨教学的最大科学性在于赢得时间,能够在有限的四年时间内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播音主持能力。

学习播音主持专业四年的时间并不长。如果除了学习理论的时间和阅览群书积累知识的时间,剩下的实践课训练时间以及自己实践训练的时间并不多。而这一专业,最终培养出的是技能型人才,如果在四年内没有充分的实践训练时间和四年的连续实践训练,是不会培养出具有播音主持能力人才的。下面仅就我曾工作过的某电视台一些播音员为例,百分之九十的播音员、主持人并不是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的,大多都是出于爱好,喜欢这一职业,从自学理论到请教在职播音员老师实践指导,加之每天大量的时间刻苦实践训练,很多人都是在两三年内成就了播音主持梦想。然后在工作中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地参加培训班等理论学习,加之不断地知识积累和刻苦训练,从而在竞争中站稳了脚根。这一事实在全国播音主持行业里也是是普遍存在的。赵忠祥就是一个例证,高中毕业就当了播音员,并不是播音科班出身。它不仅告诉我们只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理解能力,两三年内是能够达到播音主持能力的。

那么,如何做到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结合的双轨同行教学呢?两者如何衔接呢?这就需要顶层设计研讨教学方案。与理论课同步做出相应于理论教学的实践课计划。理论课每周一、二(或者每周一二、三),实践课每周三、四、五(或者每周四、五)。由于实践课耗时,所以实践课一般定位全天候教学。例如采写一条消息、剪辑一部片子、主持一档节目等实践,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完成。再如播音主持练声、发音等,都要对每个学生指点、矫正、示范引领,反复练习与巩固。每半学期的最后一个月或半个月时间都要进行综合归纳理论的实践课。检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如果实践课滞后或者说等到大三理论课都完结时再进行实践课,那在时间上对于学生透彻掌握技能来说已经不够了。一些理论也都记忆模糊,不能很好的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从大一到大三如果不同时进行理论课到实践课、再从实践课到对理论的认知的基本功训练,以及对播读不同题材的理论到实践课的亲口操纵训练,再到大三进行实践课训练就晚了。这里要说的是,实施理论与实践课双轨平行教学法,可使学生进入大四的过程中,就已经具备了编采制作和播音主持的综合业务能力,从而在媒体实习过程中展露出他们的才干,赢得媒体的认可,从而能够竞聘上岗。

实施双轨同行教学法战略,就需要老师具有双教能力,就是能够边教学理论边进行示范实践教学。如果不具备,就设立专门的能够示范实践课的老师。并且理论老师和实践老师不断沟通,按着理论课进度做好实践课的教学计划。或传帮带取长补短,逐渐都达到双教能力。

培养学生技能需要结合理论的三年实践磨练打造,非一朝一夕,也非利用一年时间搞突破,它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扎实积累和一定时间下的打造过程。

要实现播音理论与实践技能训练的双轨同行教学法,老师不仅要懂理论,更要具备驾驭稿件和节目的技术水平与能力。也就是说要具备现场播音和主持节目的水平与能力。

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就是很好的例证。单就师资力量而言都走在了高端。很多教师曾是在播音主持岗位上工作过的,成为教学的领军人。实践能力与理论的有机结合,摸索出一条高效、高质培养学生播音主持技能的教学经验,也给学校带出了一批批深谙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师队伍。

〔参 考 文 献〕

〔1〕俞虹.节目主持人通论〔J〕.1996:98.

〔2〕吴郁主.播音学简明教程〔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1988,10.第一版.

〔3〕〔4〕姚喜双.播音学概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1998:167.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理论与实践科学性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论《中华通韵》15韵部的科学性
中华诗词(2019年9期)2019-05-21 03:05:12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关于本科生纳米概念教育的探讨
科教导刊(2016年28期)2016-12-12 05:48:42
高中历史教学结合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
基于市场人才需求视角探索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