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网络媒体践行群众路线初探

2015-04-29 06:12龚晨张传能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群众工作群众路线网络

龚晨 张传能

摘 要:如何运用网络媒体践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践行群众路线,必须掌握网络空间这个当今世界思想舆论阵地的制高点和主动权。要通过打造和谐的党群交流网络沟通,构筑教育引导群众的网络课堂,铸就防范党风流弊的监督利器,转化网络民意为施政实招,充分发挥网络密切联系群众的便捷作用;要通过建构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网络“用足、用好、用够、用活”运作常态化机制和高效管用的运行保障机制,提高网络舆情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善识、善待、善用、善管网络能力。

关键词:网络;群众工作;群众路线;网络民意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5.01.019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339(2015)01-0081-05

面对前所未有的网络技术革命和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党员干部应自觉地借助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加强与人民群众交流沟通,自觉接受来自网络的舆论监督,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要“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1]。这一精辟论断,为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善党的领导与加强党的建设等指明了行动方向,为信息化时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善借网络,为联系群众插上腾飞的现代科技翅膀,实现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方式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联系群众本领的必然要求。运用网络媒体践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解决 “四风”问题,是党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自觉审视,是党民主执政、科学决策的内在需要,也是党不断提升同媒体打交道能力、树立良好媒体形象的自觉行为。

一、践行群众路线,必须掌握网络空间的制高点和主动权

顺势而为,善借网络,以践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党的作风,提高党的领导力,是信息化时代客观现实的要求。践行群众路线,必须掌握网络空间这个当今世界思想舆论阵地的制高点和主动权。媒体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不可或缺的、宝贵的执政资源,而网络凭借其及时便捷的独特优势,成为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载体,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平台,为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提供了可行的途径,是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渠道。为此,要顺应时代要求,乘势而上,与“网”俱进,以开放的视野、平等的心态、法治的理念,直面网络,使网络为密切联系群众所用。

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捆绑上了诸多的冲击和挑战。网络既让天涯若比邻,又让比邻若天涯;网络以近似魔幻的力量影响着社会发展的同时,难免会“泥沙”俱下。针对网络鲜明的“双刃性”和网络传播的利弊,我们应有理性的姿态,既不能盲目排斥,胆怯避而远之,视为洪水猛兽,患上网络恐惧症;也不能无所作为,无所事事。对网络带来的躲不过、绕不开的问题,要迎难而上,积极谋划规避由此带来的执政风险。

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党员干部更应以此为契机,把群众观念延伸到网络领域,把密切联系群众、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拓展到网络上去。事实上,各地都积极采取调研、问卷调查、座谈、开通专用电话、设立意见箱等传统手段来开门搞活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运用微博、博客、微信等为代表的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并不是很多,有些开设的电子邮箱、政务微博、官方网站沦为摆设,长期不闻不问。政府网站“休眠”,官方微博失语成为“僵尸”或对人命关天的突发事件麻木,置之不理,对公众关注的信息“马赛克”处理,对公众反应的问题无限期拖延或在回复中用语“雷人”,等等,其背后就是对民忧轻视,对民意漠视,对民利冷视。这与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道而驰,与践行群众路线的要求格格不入。一定程度上说,这是“四风”问题在网络场域的表现,不可掉以轻心。

二、践行群众路线,必须充分发挥网络密切联系群众的便捷作用

充分发挥网络密切联系群众的便捷作用,就是要使网络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促进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使网络成为集中民智的聚集地,凝聚民心的号角手,为民办事的助推器,化解民苦的减压阀,从而使得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利益诉求难点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反映与反馈,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一)打造和谐的党群交流网络沟通

践行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加强同群众的相互沟通。只有多与群众深入交流,才会最大限度地倾听到群众呼声和利益诉求。和谐的党群交流沟通,是群众路线“一切从群众中来,一切到群众中去”的实践要求,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途径。网络以其强大的表达功能,使得民众的表达渠道空前地拓宽,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民意”可以不经过传统的“组织”或“单位”而直接表达,这既是对传统表达渠道的补充,又是对传统沟通、意见反馈方式的挑战。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通过网络理性地去与群众进行沟通交流。要尊重网民参政议政的主体地位,变“居高临下”为“平等沟通”,使网民由“被管理对象”转变为“自我管理的当家人”,理智表达意见,合理地进行利益诉求;要以更为包容的开放心态,坦然容纳各种意见,对其进行有识别地吸纳;要低下身段,打破身份壁垒,键对键零隔阂沟通;要敬畏事实,有理有据合情合理,面对面零误解沟通;要转变话语风格,掌握网络语言表达技巧,心换心零距离沟通。当前,不少领导干部已学会通过网络与群众互动。但是,仍然有一些地方和部门轻率地把网络沟通视为“形式”,没有因势利导,没有真正发挥互动作用。从密切联系群众的意义上看,应高度重视网络沟通,扩大和谐的党群交流网络沟通空间。

(二)构筑教育引导群众的网络课堂

践行群众路线,要求我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也是党宣传群众、组织群众、领导群众,以完成自身历史使命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新形势下,网络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仅提供了便车道、搭建了新舞台,而且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领导群众提供了强大载体。善于运用网络现代高科技手段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领导群众,是“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的迫切需要。通过网上培训、网上课堂、手机党校等,不仅能突破传统学习时空、场地的局限,让广大党员干部见缝插针地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微学习”,为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也能有效地解决党内思想观念更新的手段与途径匮乏问题。借助网络集文字、视频、图片、音频等于一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及在线交流、信息群发等互动交流形式,不仅增强了宣传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而且打破了以说教、灌输为主的传统宣传教育方式,从而有效地弥补了传统宣传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差的缺憾,提升了宣传教育培训效果。从1999年网络媒体第一次走进“两会”,开启网友与代表委员互动的先河,继而“两会”期间新闻中心首次设立“网络访谈室”,到2004年微博、微信新媒体开始“围观两会”,视频新媒体播报平台的首次启用,运用“秒拍”方式,予以实时报道,起到了极佳的宣传教育效果,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誉。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引导的课堂阵地,就是要把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工作部署、改革发展的辉煌成就传播到干部群众中去,使主流舆论得到顺畅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有效的张扬,进而宣传好、组织好、领导好群众,把群众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让其创新活力自由迸发出来。

(三)铸就防范党风流弊的监督利器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对党群关系的破坏巨大,危害无穷。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抵制与党的要求不符、损害党的形象和群众的各种不良作风,是践行群众路线、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必然要求。要加强以密切联系群众为核心的党的作风建设,必须让群众参与进来,发挥群众评价这把标尺的评判作用,检验活动开展成功与否,检验是否真正地维护了群众根本利益。敞开大门,让群众来参与、来监督、来评判,是践行好群众路线的重要保障。为此,要借助网络为群众行使知情权、监督权打造一把坚固之盾——让网络成为现实各种监督力量共享的平台。

对党的作风建设,决不能有自我感觉好的念头,也决不能用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毛泽东说过,“人是会变化的,革命者也会发生变化,没有群众监督和揭露,他们可能进行贪污、盗窃,做投机生意,脱离群众”[2]。邓小平也指出,“党要领导得好,就要不断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受监督”,“没有群众的监督,就更危险了”[3]。近年来,网络监督不仅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成为可能,而且为党与群众沟通交流架设了良性互动的桥梁,是防范党风流变的锐利武器。网络曝光、网络监督、网络反腐、网络问政等一大批具有时代特征的网络词语涌现,以及以人民网为代表的国内数十家主要网站首页网络监督专区的开设,网络反腐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一大批腐败分子因此被查处,有力证明了发挥网络舆论平台的重要性,彰显了网络在反映社情民意、反腐败、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等方面的强大威力。运用好网络监督,发挥网络舆论效力,就是要突出人民群众这个实践主体的作用,并使之充分体现。这与密切联系群众的终极取向、价值目标完全一致。

(四)转化网络民意为施政实招

网络民意浪潮一波又一波地掀起,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大量社会矛盾和问题借助网络对现实的一种反映、一种折射、一种缩影。对待网络民意的积极态度是,要遵循“三不原则”:一不走偏,一棍子打死,不走极端,简单肯定或否定;二不贪虚,搞形式主义,以套话、大话、空话敷衍塞责,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三不搞运动,时松时紧,贪图一时冲动。对待网络民意表达要理性看待,让网络诉求,有话好好说;对网络群体极化现象不是一味地打压,而是积极引导,耐心疏导,细心开导。对此,领导干部不能仅习惯于网上“做客”,要实现网上虚拟世界与网下现实生活无缝有机对接,做足“下”的工夫。这关键是要靠领导干部在网下以过人才略、超群才力,解决好网民网上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诉求,要把网络民意转化为执政指向,转化为施政实招,切实地去“行”,提高网络民意回复落实率与执行力。

三、践行群众路线,不断提升善识、善待、善用、善管网络能力

领导干部必须站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运用网络密切联系群众、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积极意义,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要让网络密切联系群众的便捷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就得不断提升善识、善待、善用、善管网络能力。

(一)建构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4]这为建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提供了基本遵循与科学指南。要建构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一是要唱响网络主旋律,建设好网络内容。大力培育积极、健康、有序的网络文化与主流舆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壮大网上主流舆论,强化主流舆论权威。二是要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规范网络传播秩序,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加强媒体正向联动,形成舆论合力。三是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网络文明观,坚守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信息真实性底线这“七条底线”。

(二)建构网络“四用”运作常态化机制

做大网络用足、用好、用够、用活的“用字”文章,提供高效率的网络政务服务,塑造亲民、爱民的形象。具体而言,就是要把网络通达社情民意的功能用足,为民意沟通、民生服务、民意调查、民意回应等提供良好载体。积极开展网络民意互动,把网络引导社会热点的功能用好,在热点问题上不缺位、不失位、不错位,理性速冻热点、释放热点,防止信息爆炸。把网络疏导公众情绪的功能用够,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宣泄渠道,搭建好与党和政府直接对话的平台。培育网络沟通文化,完善网络沟通规则,对仅走形式而实质没有有效沟通的行为,予以惩处。把网络搞好舆论监督的功能用活,进行科学监督、依法监督,使网络监督成为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真正武器。

(三)建构高效管用的运行保障机制

构建高效管用的运行保障机制,就是让网络运行更为遵循自身发展规律,让网络运行更为科学,更为有序,更为规范,更为安全。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对《决定》的说明中所指出的,要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目的是整合相关机构职能,形成从技术到内容、从日常安全到打击犯罪的互联网管理合力,确保网络正确运用和安全。来自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2014年4月网络安全基本态势分析报告显示,“政府网站和金融行业网站仍然是不法分子攻击的重点目标,安全漏洞是重要联网信息系统遭遇攻击的主要内因,监测发现境内被篡改政府网站数量为 579 个”[5]。为了构建高效管用的运行保障机制,首先要更新观念,强化网络安全意识,提高防范网络受到攻击的风险忧患意识。其次要加强对网络的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与监控,大力开发网络安全的人才保障系统、技术支撑系统和技术投入保障系统,并使之规范、有序、高效运行。同时,还要加快制定实施区域网络安全的保障战略、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不断增强安全保障能力。此外,要健全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联动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依法惩处网络暴力、网络黑客等违法犯罪行为,提高正确应对网络舆论危机与网络风险能力,科学处置涉及民生、事关百姓利益的网络群体性事件。

(四)提高网络舆情工作科学化水平

网络因其快速度、去中心、低成本等特点,激发了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较为真实地显现了群众对社会、对政党的情绪态度,因而网络成为了知民情、聚民智、汇民意的沃土。当前,网络舆情信息成为了当今世界各国政党纷纷争取的执政资源,网络舆情斗争显得更为激烈。能否提高网络舆情工作科学化水平,是检验党员干部执政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尺。但是,在实践中,面对来自网络舆情的挑战与压力,有些党员干部不知所措,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以致网络场域的群众智慧无以聚集,执政资源白白流失。要提高网络舆情工作科学化水平,一是要建立网络舆情收集、引导和分析机制,以确保对策建议的提出具备厚实基础。二是要建立平等交互,以疏导为主的网络舆情疏导机制,以诚信、公信、公正、平等增强网民的认可、认同。三是要建立信息公开制度,第一时间公开透明地发布真相,满足群众知情权,让谣言止于真相。四是要统筹社会资源,加强网络舆情的协调联动,协同应对,并建立健全善后处理机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以公信力取信于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0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1949-1976)[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338.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0—271.

[4]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EB/OL].(2014-02-28)[2014-11-01].http://www.sh.xinhuanet.com/2014-02/28/c.13314 9076. html.

[5]CNCERT互联网安全威胁报告—2014年4月[EB/OL].(2014-06-05)[2014-11-02].http://www.cert. org.cn/publish/main/45/2014/2014060514563456725 2675/20140605145634567252675_.html.

责任编辑:朱 列

猜你喜欢
群众工作群众路线网络
互联网环境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时代怎样做好群众工作
用法治思维创新群众工作
做好群众工作 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