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地方广播业发展的思考

2015-04-29 00:44袁丽媛
新闻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本土化听众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大众传播事业取得蓬勃的发展,广播媒体也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在媒介竞争的夹缝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2003年中国广播业大放异彩,被称之为“广播业的第二个春天”。十几年过去了,新兴媒介大行其道,传统媒介受到了直接冲击,广播事业将会有怎样的前景?而地方电台作为区域性新闻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之一,又该如何改革创新,才能谋求市场的一席之地?

在全媒体时代,各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报刊、广播,包括电视媒介皆受到不同程度地冲击,尤其是地方媒体,无论从市场收听份额、经济效益,还是从媒介地位来讲,生存环境越来越艰难。然而,各媒体的“殊死竞争”并非以压倒性优势让对方“一败涂地”,而是寻求媒介的融合点,各媒介各尽所长,发挥各自优势,求得市场生存空间。栏目内容追求贴近性的标准、热点新闻本土化的发展思路、广播公共数字化平台的路径探索、“微工具”的应用、台网联动提高节目资源利用率、借鉴实现全媒体成功转型的地方媒体等,皆使得地方广播在稳中求进,呈现出新的繁荣景象。

栏目追求贴近性

地方广播电台针对其区域特殊性,决定了其在传播“贴近性”上既有特殊的要求,又面临着特别的困扰。包头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广播(FM94.9、AM558)的《行风热线》节目就以报道凸显贴近性的基本原则成为地方广播节目的典范。作为一档舆论监督类热线节目,《行风热线》自2002年创办以来,就以“促进行业作风转变、规范部门执法行为”作为节目宗旨,秉承“倾听百姓呼声、实行舆论监督、架设沟通桥梁”的定位,每周选择一个热点话题,每期节目请相关行业部门和单位直接对话热线听众,带着听众的疑虑和困惑,给百姓明明白白的答案。比如供暖问题、医疗行业风气问题、小区物业管理问题、餐饮食品安全问题等等,该节目切实解决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百姓与行业部门领导的直接对话,既做到了听众阐述心声、各抒己见,又及时高效地排除了一个个社会隐患,广播节目也因此赢得了听众极大地信任。

热点新闻本土化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地方广播台想要在传媒市场争得生存空间,坚持本土化的发展思路是基本要求,对本地新闻的深度挖掘,对外地新闻的本土化解读,并且采取适合本土化听众口味的节目形式,都是新闻本土化发展思路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包头广播电台交通广播(FM89.2)是以倡导交通文明、服务交通生活为主题的专业化广播频率,其中,《你好driver》《一路听天下》等交通服务节目,则秉承“本土化”的思路,将热点新闻进行本土化联系,并用听众喜闻的方式进行“本土化”加工处理。另外,包头音乐广播频率(FM100.1)在力求本土化的发展思路下,积极打造自己的唱响品牌,“汽车音乐100.1”自2008年成立以来,就立足推广本土音乐,打造本土明星,2012年,“唱响包克图——听众最喜爱的本土歌曲评选活动”广受好评。此次活动让众多本土优秀音乐创作人的优秀作品有了展示的平台,有100多首作品进入展播环节,不仅推出了一批深受听众喜爱的作品,还推出了一批新人。更重要的是,听众对本土音乐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很多年轻人的积极性也被带动起来。该节目推动了包头市音乐创作的发展和繁荣,多项作品还通过广播平台推向了内蒙古乃至全国,“本土制造、声动鹿城”激发了大家热爱包头、建设家乡的热情。

广播公共数字化平台的路径探索

创建公共数字文化平台是当前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城市正在开展的工作。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目标,是提升百姓的生活幸福感,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并促进城市的软实力。以包头市为例,2013年11月,包头市位列文化部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32个创建城市名单之一。为了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包头市积极打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建设数字图书馆推广工作,其中,“广播电视进万户”活动、免费数字文化“加油站”进牧区的试点,切实使群众收益。广播作为传统媒体中设备携带便捷、传播快速的媒介类型,一直为受众所青睐,尤其是农牧区等较偏远的地带。而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越来越广泛应用,“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成为现实所需。例如包头市达茂旗巴音花镇格吉格牧点“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的试点工作,服务了农牧民10万余人,广播平台也真正实现了对偏远的、分散的、不固定的牧民居住点的服务。

广播公共数字化平台的路径探索任道重远。如今,成百上千的音频发布者成为广播的竞争对手,受众呈现碎片化趋势。而创建广播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可以集群众的智慧在其中。如果将音频发布者提供的内容通过预设的端口上传至数字平台,受众的关注度高,就可以优先在广播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实现共享,从而彰显数字文化平台带来的魅力。因此,通过广播公共数字平台,既可以实现广播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又满足受众对广播公共平台的实际需求。

微博、微信等“微工具”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微博、微信传播为代表的“微时代”来临,人们进入“微生活”的时代洪流中,“微工具”的使用影响和改变着包括广播在内的传统媒介方式,“微民”队伍的逐渐壮大也成为新兴媒介的传播特征。智能移动终端的兴起和应用,让众多听众从传统的收音机设备转移到移动收听终端,比如龙卷风APP应用等在手机上下载运行后,可以直接在线收听广播节目,不仅清晰快捷,同时能够实现录音、评论互动等功能。另外,在移动终端联网的前提下,受众只要打开广播媒体的官方微博主页,就可以直接在微博上在线收听广播节目,从而使受众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接收和共享信息,广播传统媒介与新兴的媒介传播方式实现了现实融合,受众接触的媒体种类、节目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另外,腾讯公司开发和推出的微信应用,近年已经成为受众的新宠儿,将“微工具”应用于传统媒介的传播环节中,已成为包括广播在内的传统媒介的改革新方向。“微信微博+广播”的广播传播新模式(例如广播节目的互动环节)即突破传统采用的电话、短信平台,加入微博、微信平台听众的观点、评论,可以切实增加节目的活力度。尤其是微信,除了有手机短信功能,语音交流也是收获“微民”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广播节目的互动环节中,微信语音对讲机的间接交流平台便成为广播节目除热线接入之外又一带来共振传播效果的新兴互动传播方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最早将微博、微信平台的受众评论内容置入到节目中,包头广播电台的《包头新闻》《行风热线》《疯狂不打折》《薛蔚说事》等节目也都积极利用微博、微信平台来满足听众的信息需求。

台网联动,提高节目资源利用率

随着网络媒体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互动成为现实必需。当前,广播交通台、音乐台、新闻频率是广播市场的主体力量,广播媒体人一直致力于做出更符合听众需求的节目,以稳固受众群。比如广播音乐台,在电视传统媒体音乐真人秀节目大行其道的环境下,出台了众多广播音乐达人节目,在形式和内容上令人耳目一新;广播交通台也不断焕发青春活力,在“汽车生活时代”,随着车载终端的增加,融入汽车一族的广播受众量大幅上升,从而增加了“服务性”功能。当然,广播媒体如果能够在稳定受众群的基础上,将一部分网络受众的目光吸引到传统广播媒介上来,则既可以为广播注入新鲜的血液,也能够带动广播台与互联网的联动,促进广播业朝着欣欣向荣的方向发展。其中,运用最多的方式就是改变广播以往单一的电台播稿传播模式,增加广播节目的互动性。除热线直播、短信平台、微博微信平台之外,很多电台还设立了主持人与网友交流的空间,并把电台的互动外延至网络上进行,对于一些热点话题,电台主持人、编辑还可以与网民进行讨论。尽管这种互动是被屏蔽在节目之外的非即时性的互动交流,但电台这种台网联动的方式,还是拉近了广播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也集结了众多的网民草根资源优势,而且广播节目很多优秀选题都来源于与受众交流过程中所受到的启发。总之,台网联动提高了节目资源的利用率,也促进了广播电台为主、网络为辅的新的媒介融合形态的形成。

借鉴实现全媒体成功转型的地方媒体

在新兴媒体迅猛崛起的今天,传统媒体汲取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打造自身全媒体建设平台,已经成为应势而动、以变求生的必然之路。媒体融合从地方媒体开始,众多地方媒体几年前就积极探索全媒体时代地方传统媒体的发展路径。包头广播电台也一直致力于新兴发展路径的探索,同时也借鉴其他兄弟媒体的成功实践。地方媒体的转型不乏成功案例,《萧山日报》就是其中之一。

《萧山日报》最早涉足全媒体联动,包括有杂志、微网站、网站、手机报、城市电视、行业协会、俱乐部……这些新的传播平台和终端打造了其全媒体联动的互联网营销模式。2014年7月,《萧山日报》完成了机构重置,对原先按新闻版块设立的部门进行了调整,取消了时政经济部、社会民生部、副刊部、视觉中心、广告部,建立了以报纸、网络、手机报、微博、微信、无线APP等全媒体集群的平台,设置了“全媒体采集中心”“全媒体发布中心”“全媒体技术中心”和“全媒体经营中心”,全部记者纳入全媒体采集中心,从而实现传统纸媒与新媒的无缝对接。《萧山日报》全媒体转型“大变脸”,是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典范。从部门设置、人员重组着手,实现全媒体经营,这是地方媒体在资源整合和创新探索之路的媒体市场得以生存下来的必然路径。地方广播电台要想保持自身地位,也必须在创新探索中更好地满足地方受众的收视需求,从而才能够在全媒体时代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为包头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研究课题“包头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长效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包头市科技局2013年度社会发展科技支撑项目“包头市文化产业问题研究”和2014年度社会发展科技支撑项目“包头特色文化城市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谈黎虹,周晶.全媒体时代广播资源整合与共享刍议[J]. 现代传播,2011(11).

[2]于佳琦. 新媒体融合时代微博微信对广播节目传播的改变[D].吉林大学,2014.4.

[3]陈蓉.全媒体为报业插上飞翔的翅膀[J]. 中国报业, 2014(9).

作者简介:袁丽媛,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讲师

编辑:范 永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本土化听众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正确舆论引导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