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露
【摘要】在研究两次文艺座谈会的历史背景和学习习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笔者认为当前文艺创作确实存在很多不良倾向,社会主义文艺要发展就必须进行深入改革,文艺创作的核心内容就是1、要抓住创作方向上的问题,2、入主流的问题。
【关键词】文艺座谈会;艺术创作方向;入主流
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此次座谈会邀请了各领域文艺工作者的代表参加座谈会,大会上各位代表围绕艺术创作的本质、创作的源泉、创作的方向以及当前的文艺现状积极讨论,在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习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笔者在经过深入学习讲话之后,有几点看法与大家交流。
一 文艺座谈会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经验总结,是中共共产党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对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文艺工作的心声、也是时代的要求
翻开共和国的历史,我们发现由中国共产党组织召开的文艺座谈会有三次,它们分别是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1966年全军文艺座谈会、2014年北京文艺座谈会,其中有重大影响的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和北京文艺座谈会,这两次文艺座谈会都是由当时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做总结性发言,延安文艺座谈会毛主席亲自出席并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正值全民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当时延安是革命者的圣地,全国的有志青年特别是大批的知识分子、文艺工作者辗转来到延安,后来人越来越多,各种阶层、各种思想、各种宗派、自由主义者、党八股等因运而生,很多文艺工作者空有报国热情,而实际行动很少,他们有些人瞧不起群众特别是劳苦大众,他们的作品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创作主题不利于时代要求,也不利于全民族抗战,当时的鲁艺曾被老百姓讥笑说:“戏剧系的装疯卖傻,音乐系的哭爹喊娘,美术系的不知画啥,文学系写得一满害(解)不下!”,延安文艺座谈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召开的,它实际上是党中央看出了当时文艺存在的严重问题,了解了人民的要求,分析了当前形势,经过深思熟虑、调查研究后精心准备的一次座谈会,也是统一全党思想,提高文艺工作者思想觉悟的整风会议,延安文艺座谈会经过几场激烈的辩论,最后由毛泽东同志做总结性发言。他说:“我们的文学艺术说到底都是为人民大众的”,他说这是个原则问题,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也是为抗战服务的,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经过这次文艺座谈会后,延安的文艺工作者们的思想素质有了普遍的提高,延安的文艺创作空前繁荣,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例如:歌剧《白毛女》、秧歌剧《兄妹开荒》等;诗歌有《王贵与李香香》等,这些的作品贴近生活,朴实而又丰满,深刻得表现了当前社会矛盾和社会现实,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战决心。
跨越时空,转到2014年的北京文艺座谈会,为什么时隔72年之后,党中央由要专门召开一次文艺座谈会呢?并且由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来讲话呢?俗话说,世事有因必有果,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之后,为我们文艺战线把脉问诊,这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也是符合人民的心声的。
(一)当前文艺战线的乱象促使中央出手整治
改革开放30年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得到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和文艺市场欣欣向荣,然而我们也看到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物质发展的水平不相适应,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在利益与欲望的驱使下,我们部分的文艺工作者们放弃了传统与职业道德,随波逐流,标新立异,作品创作的对象不是在讴歌共和国的建设者们,歌颂英雄、突出正气、表现真善美,而是去迎合某些特殊的人群的嗜好,作品格调低下,表演低俗,在全国很多大中城市的演艺吧里,经常上演一些黄色、灰色的桥段,一些歌手和表演者,不是在那里表现精湛的艺术功底,而是在向观众挑逗、卖弄、歇斯底里。同样我们一些优秀的传统剧种如二人转、相声艺术也被糟蹋,有很多低俗、庸俗的作品产生,曾几何时一些歌曲如《嫁人就嫁灰太狼》、《狼爱上羊》、《小苹果》等红遍大江南北,还有那些所谓的神曲,其歌词庸俗不堪,旋律浅显,其折射出时下部分年轻人心态浮躁、个人欲望占领一切、信念缺乏、价值观扭曲等不良倾向,我们一些艺术家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奢靡成风,不是兢兢业业的追求艺术境界,而是在追求财富、追求阔气,追求浮夸,我们的一些当红影星和歌手不是在给青年人树立榜样,传播正能量,而是涉黄涉毒,目无法纪,由偶像变成了呕像,我们的一些影视作品罔顾历史,充满虚构和戏说,以穿越、露、大尺度为卖点,误导青少年,更有甚者,部分拿到国外获奖的影视作品歪曲和丑化本国文化,他们一味迎合西方价值观,弘扬的不是中国深厚得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而是极力宣扬中国社会的丑恶和阴暗面,这一切等等,中央明锐得察觉到这些问题,早在201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社会主义文艺理应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服务,文艺改革势在必行,这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人民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如何让文艺为改革开放服务、如何推动社会的进步、如何实现中国梦,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下决心解决的问题,北京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就是表达了新一届党中央对文艺发展的要求,习总书记向全体艺术工作者清晰明确的传达了这样的一个思想:当前文艺的发展要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要适应改革的需要、文艺改革也是当前正在进行的改革的一部分,他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二 当前艺术创作的方向和入主流问题
(一)艺术创作应把握时代需要,传播社会的正能量
纵观古今中外,任何艺术都应该是表现时代精神的艺术,折射出时代的要求,好的作品总是离不开广阔的时代背景,若摒弃了时代的需要,那这样的作品只能是闭门造车、空洞乏味,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从中国上古时期的六代乐舞,到近代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从贝多芬的交响乐《英雄》、《命运》、《第九合唱》交响乐,从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从斯美塔那《沃尔塔瓦河》可以看出好的艺术作品都是时代精神的写照,都是表现社会的真善美、表现民族的意志、表现民族悠久的历史。好的作品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人民的需要,这些伟大的作品,是整个人类的精神财富,由此可见,艺术家必须首先是爱国的,也是深爱祖国文化的,很难想象一个对本国历史和文化都缺乏认同感的艺术家能产生什么好的作品来?钢琴诗人肖邦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祖国沦陷时他被迫流亡法国,在他临死时,他只希望友人能为他带来一杯故乡的泥土陪伴在他的身旁,所以在肖邦不朽的作品中除了爱情也有强烈得家国情怀,假如只有爱情,那肖邦也仅仅只是一个音乐浪子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央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内容,那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首先要学会做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自己,艺术创作应挖掘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作品要树正气、讲内涵,营造廉洁清明、积极进取得社会氛围、重塑社会价值观,努力实现中国梦。
(二)艺术创作应贴近生活,反映人民的疾苦,讴歌真善美,净化社会风气,陶冶人的情操,这就是当前艺术创作的方向和入主流问题
72年前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主席就明确指出,艺术作品要为劳苦大众服务,今天艺术创作的方向和核心未变,还是为劳苦大众服务,我党的宗旨其核心内容也就是“为人民服务”,只有人民才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的缔造者,作为文艺工作者,应该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捕捉素材,找角度、搞创新,围绕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来创作,为什么人民音乐家聂耳的作品在上个世纪30年代风靡全国,传唱久远,深入人心呢?他的作品如《码头工人歌》、《大路歌》、《毕业歌》、《卖报歌》、《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等等,无不都是真实得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激起了广大无产阶级的共鸣,凝聚了全民族抵御外侮的决心,他的音乐吹响了革命的号角,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由此,我们说文艺创作应当深入老百姓的生活、深入民间、深入到本民族的历史中去,著名相声艺术表演家冯巩说:“以相声为例,我认为相声艺术首先得有娱乐,但娱乐是表象,娱乐之上还得有审美,要净化语言、提升格调,使一些低俗的东西变通俗,让各个层面的观众都能接受。审美之上是引领,中华民族有文以载道的传统,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艺术创作要入主流,何谓主流呢?主流(Mainstream)字面的上的解释是河流的干流,与支流、傍流对应,其概念的内涵是指事物的本质、事物发展的主要趋向。郭沫若在《新文艺的使命》中说“作家由生活中得到资源,大众由文艺中得到提炼,这种潜滋默长的相互作用,虽然并不怎么显著,但确是新文艺中的一条主流”。什么是当前文艺创作的主流呢?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表现时代精神、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体现真善美,引领社会风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当前文艺创作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