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小康社会设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5-04-29 04:20杨胜群
邓小平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中华民族

〔摘要〕 小康社会设计及其引申出来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一次有了明确而切实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时间表,小康社会建设使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上了一个新台阶;小康社会理论设计是社会全面进步的设计,凸显了民族全面复兴的必然要求和根本目标,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小康社会建设的实践,提振了民族精神,培育了实干兴邦的一代新风,为进一步推进民族复兴大业创造了新的精神条件。

〔关键词〕 邓小平;小康社会;中华民族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15)01-0018-06

〔收稿日期〕2015-07-28

〔作者简介〕杨胜群,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

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步走”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今天,如同20世纪刚刚进入30年代之时,毛泽东对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所作出的生动描述一样,全面小康社会就像一只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航船正向我们驶来,就像一轮朝日快要从地面喷薄而出,就像一个婴儿即将呱呱坠地。

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在历史上留下来。有一些今天看起来很时髦、很新潮的东西,不要多长时间,人们就会淡忘。但是,小康、小康社会,不会在人们的词汇中消失;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02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必将会被历史永远记载下来;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对小康社会建设的设计,必将深深地铭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上。

一、小康社会设计及其引申出来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一次有了明确而切实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时间表,小康社会建设使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上了一个新台阶

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是要改变自鸦片战争以来形成的落后挨打状态,追赶世界先进潮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国,使中华民族再次进入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的最大愿望,许许多多先进人物为之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尝试和奋斗,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前,没有人对民族复兴大业真正提出过正确的全面的途径,更没有人提出过切实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国家落后,也看到了世界现代化的潮流。但是,他们对现代化的理解及其实践都是非常有限的,他们都是想在不对封建专制社会制度进行革命性变革的条件下搞现代化,当然也就不可能提出对现实有重大突破的战略性目标和设想。洋务派想到的只是眼下的“师夷长技以制夷”,造出了洋枪洋炮,但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之后,便销声匿迹了。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认识到“世界已进入工业之世界”,在推动政治改良的同时,提出“兴实业”、“尚工”,但是,他们的思想从根本上没有跳出封建主义农本思想的藩篱,也只能是对即将倾覆的封建王朝进行修补,而谈不上什么长远的目标。资产阶级民主派孙中山是中国提出现代思想的第一人,他举起了振兴中华的旗帜,并主张大规模发展工商业。到他这里,中国绵延了两千多年的农本思想和农本经济受到严重挑战,失去了正统地位。但是,孙中山试图在封建军阀专制下通过发展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实现国家现代化,又陷入了实业救国的空想。他虽然提出了国家发展工业的一些具体计划,但只能是技术层面的东西,他也没有提出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性战略和目标。

真正提出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和目标,并真正开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是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创立新民主主义理论,成功地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并且正确回答、解决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农业国家在民主革命胜利后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问题,特别是指出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是工业化,变农业国为工业国,从而使中国的现代化由空想变为现实。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大规模地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条件。1954年9月,毛泽东、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即用三个五年计划即十五年左右的时间打基础,然后用七个五年计划也就是到20世纪末,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但是,客观地说,当时提出这一目标特别是时间安排的客观依据是很不足的。加上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党从急于求成发展到指导思想上陷入“左”的错误,使这一目标的实施遭到严重挫折。1975年,应党和人民的要求,周恩来在四届人大重申“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并提出“两步走”的设想。即:第一步在1980年以前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周恩来提出的设想,明确现代化建设要分步骤进行,反映出党和人民对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提高了,但是仍然没有改变20年前毛泽东作出的时间表,因此也就因袭了历史留下来的难题。

邓小平是毛泽东 “四个现代化”目标决策的参与者和实施者,也是周恩来 “两步走”决策的参与者和实施者,深知其得与失。长时期以来,中国经济建设从整体上走的是一条高速度、高积累、低效益、低消费的路子。到20世纪70年代末,虽然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经济体系也建构起来了,但是基础薄弱,比例失调,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甚至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邓小平清醒地意识到,到20世纪末中国要实现国际标准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但是,中国共产党已经向世界宣布了这一目标,党和人民也满怀希望实现这一目标。邓小平凭着自己的睿智和胆识,在1979年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现代化的“中国标准”的概念,这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0美元的小康目标。小康目标,没有改变毛泽东作出的时间表,也没有改变周恩来提出的“两步走”的设想。我国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了小康,实现了中国标准的现代化阶段性目标,也就是说,兑现了毛泽东、周恩来的诺言,圆了中国人民一个世纪的梦!

小康目标的提出,开辟了从中国实际出发制定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长期战略和目标的广阔思路。到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前,邓小平对中国到21世纪中叶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形成了成熟的思考,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目标当时已经提前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使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第一次有了明确而切实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时间表,解决了20世纪从孙中山到毛泽东两代伟人没有解决好的历史课题。这一战略设想,把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振兴中华与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诉求紧紧结合起来,把民族复兴的目标具体化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目标,使中华民族真正拥有了一个可感可触的共同理想和共同目标。这一战略设想,提出了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中叶跨世纪的80年间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措施、步骤等,使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真正拥有了一个切切实实的发展战略和明确的时间表。

“三步走”战略设想中,关键是第二步“小康”目标,这是中国现代化发展承前启后的一个战略阶段。进入21世纪之后,中共十六大在实事求是地分析小康水平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就是: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一目标是对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设想的丰富和发展。进入21世纪之后,国际局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步伐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中国的发展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能不能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个战略机遇期,对于中国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至关重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树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将21世纪头20年作为“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二步与第三步之间的一个战略发展阶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实践,使中国实现了经济社会一次又一次跨越式发展,为中国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并最终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小康社会理论设计是社会全面进步的设计,凸显了民族全面复兴的必然要求和根本目标,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民族复兴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复兴。社会全面进步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民族复兴的最终目标。民族复兴的过程,不单纯是一个物质财富的积累过程,而且是一个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近代中国历史上,从洋务派到维新派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想在不触动社会根本制度的情况下,通过发展物质生产达到富国强军的目的。孙中山在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之后,曾经对社会进步失去了目标,希望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振兴中华的愿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彻底的社会革命。毛泽东曾经概括说:中国革命是要“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由半殖民地变为真正的独立国,使中国人民来一个大解放,将自己头上的封建压迫和官僚资本(即中国的垄断资本)的压迫一起掀掉,并由此造成统一的民主的和平局面,造成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先决条件,造成由人剥削人的社会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可能性”。〔1〕毛泽东这里讲的“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和“使中国人民来一个大解放”,无疑即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民族复兴。毛泽东这一段话,不仅揭示了革命与民族复兴的关系,而且揭示了社会进步与民族复兴的关系,即民族复兴的最终目标是社会的全面进步。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在长时间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陷入了“左”的认识。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极左思潮泛滥,对人们思想造成严重的混乱。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很多人对社会进步没有了方向感和目标感,尤其是对社会主义社会怎么样真正发挥优越性感到茫然,再抽象地谈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社会主义社会优越性已经不管用了。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将小康目标发展为小康社会,提出了小康社会的理论设计。这个理论设计的框架是:第一,小康社会是“人民普遍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社会;第二,小康社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即“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第三,小康社会是共同富裕、和谐稳定的社会。这一理论设计,引申“小康”这一传统文化概念,将人们传统的社会理想同现实诉求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社会优越性具体化,勾勒出一个让人们可近可亲的社会愿景图。

邓小平的小康社会设计是社会全面进步的设计,既提出了社会全面进步的现实目标,又揭示了社会全面进步长远的发展方向。之后,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这一目标方向,丰富发展了这一设计。中共十六大到十八大,都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实际情况的变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这些目标和要求,集中体现了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和要求。中共十六大重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明确地将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民族复兴的重要目标,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要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共十七大又明确提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并将社会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这些都有力地推进了社会全面进步,有力地推进了民族复兴大业。

三、小康社会建设的实践,提振了民族精神,培育了实干兴邦的一代新风,为进一步推进民族复兴大业创造了新的精神条件

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提振民族精神,特别是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华民族是一个敢于争先、不甘落后、自强不息的民族,近代以来追赶先进潮流、振兴中华成为全民族的雄心壮志。这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最重要的精神条件。新中国的成立,一扫旧的精神积弊,中国人首先是从精神上完全“站起来了”,被长期压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空前表现出来。毛泽东曾在开国前夕以诗的语言说:“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2〕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二十几年里,中国共产党一方面领导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之后,盲目地提出“赶英超美”,陷入脱离实际,违背客观规律,盲目地追求高速度、高指标并以政治运动的方式搞经济建设的错误。到7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陷入十分困难的境地,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受到严重伤害,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陷入悲观,“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似乎越来越远。在这个时候,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纠正错误,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并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目标,这就是小康社会目标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标。

小康社会目标和“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是要求成番成倍增长、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一个体现中华民族追赶先进潮流雄心壮志的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要求用总共一百年的时间实现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用了两百多年或者一百多年才实现的目标。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在当时使处在困境中的党和人民看到了国家发展的新的希望,振奋了精神。

小康社会目标和“三步走”战略发展目标,又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战略目标,是要求党和人民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立足中国国情,把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作为第一步,找准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起点和现实基础。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的现代化是从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开始的,然而中国就是中国,中国只能从这里出发。这一战略目标,是依据中国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和实际发展情况逐步形成确定的,它所规定的经济增长指标是经过严密测算确定的。因此,这一战略目标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不可移易性,它要求党和人民必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1992年,已处在暮年的邓小平曾经语重心长地对后继者说:“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3〕

三十多年来,邓小平小康社会设计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成功实践,使我国现代化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使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小康社会建设的辉煌成就和成功实践,极大地提振了民族精神,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育了实干兴邦的一代新风,为进一步推进民族复兴大业创造了新的精神条件。中华民族从来没有过像今天这样目标一致、万众一心,人民群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表现出空前的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因此,完全可以说,现在我们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C〕//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75.

〔2〕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C〕//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67.

〔3〕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C〕//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3.

(责任编辑 廖子夏 郭 丹)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中华民族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聂耳,你是中华民族的英灵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努力为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