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蔚
高模量芳纶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其成套装备研发项目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得到了海内外的高度认可。也正是凭借着这一创举,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斩获了“纺织之光”201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殊荣。
芳纶是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之一,在纤维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的高模量芳纶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其成套装备研发项目成功之前,全世界只有日本和美国拥有这种技术。硅谷化工此项目的成功可谓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迫使国外的高模量芳纶纤维降价,连世界芳纶之父都专程从国外飞到硅谷化工来,要看看这个项目到底有多么奇妙。
国外越是封锁就越要做
“现在,高模量芳纶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其成套装备研发项目是成功了,很多人会觉得硅谷化工很风光。但是,当初决定做这个项目,我们也是下了壮士断腕的决心,用激情和毅力一直坚持着。”该公司董事长宋福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回忆道。
该公司芳纶分厂厂长、高级工程师叶盛介绍了当初决定进行这个项目时的一些情况。他表示,轻质高强是材料发展的永恒主题,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最成功的典型代表,高性能纤维是关键,其中芳纶和碳纤维应用最广、产量最大,而芳纶又具有高强高模、高抗冲击和高耐热等优点。
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芳纶纤维在国家安全、航空航天、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固体火箭发动机、战斗机、大型飞机、航母、潜艇、坦克、高铁、汽车、光纤增强以及防弹等领域需要大量芳纶。
但是,国外对我国严密封锁,威胁到武器的生产,因此,国产化迫在眉睫。更为困难的是,当时芳纶产业化技术难度相当大。国外从实验室样品到产业化经历30年,几十家公司,投资数百亿美元,至今也只有3个国家能生产。国内对芳纶纤维的研究持续了40年,投入了几十亿,还是未能实现产业化。
“硅谷化工是这样的企业:我们希望研发国内空白、国际先进的产品,开发没有竞争对手的产品去征服市场,科技创新是我们的战略之一。2009年,我们硅谷化工从相关部门了解到这种情况,当时企业已经依靠着在别的产业方面的发展,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我们想做。但是这种想法很快就听到了反对的声音,一位国内著名的纤维专家劝我不要做,他告诉我这可是一颗定时炸弹,做不好的话整个企业就破产了。但是我想做,国外越是封锁我们,我就越不服气.是爱国主义和自尊心在驱使着我去做这个项目。”宋福如表达着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
四大创新点成就国际先进水平
“2009年开始做这个项目,前前后后,硅谷化工在芳纶纤维和碳纤维方面的投入可达10亿元人民币。很多人说我傻,这些钱做地产不好吗,为何要做这种没有回报的产业。我的想法很简单,没有想去向这个项目要效益和利润,只是单纯想把这个项目做好。当然也必须承认,芳纶纤维和碳纤维耗费了硅谷化工太多的心血和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负担,让我们背上了包袱。我们在电力、铁路、油田、农业等方面的盈利,全都投在了芳纶纤维和碳纤维研发上。这是一条无法回头的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宋福如说。
在这样的情况下,硅谷化工开始走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与工程研究相结合的道路,同东华大学及一些研究院通力合作,加之持续的资金投入,多年的努力最终换来了高模量芳纶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其成套装备研发项目的成功。
“超高分子量PPTA树脂连续稳定制备关键技术、超高分子量PPTA树脂液晶纺丝及高模量化关键技术、PPTA连续聚合及其液晶纺丝和高模量芳纶生产成套装备研发、高压电网芳纶增强柔性间隔棒新产品开发,这是整个项目的四大创新点。项目在国内率先实现高模芳纶纤维的产业化、芳纶生产装备的国产化,在国际上率先研发成功了柔性间隔棒新产品。专家还对我们的芳纶项目进行了鉴定,他们认为项目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可替代进口,市场前景广阔。听到这些,我们也都非常高兴和欣慰。”叶盛表示。
这是属于整个中国的骄傲
投入巨资进行研发,为的是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为国家争口气。宋福如当初不为名、不为利的做法,感动了不少人。世界是公平的,他的付出没有白费,高模量芳纶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其成套装备研发项目不仅大获成功,还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
据叶盛介绍,项目运行以来,产值1.7亿元,利润3000万元,税收2000万元。项目运行后,杜邦公司在中国市场采取降价打压策略,从原36万元/吨,降到16万元/吨,暂时影响项目经济效益,但也为我国节省数亿美元外汇。
从更高层次的意义而言,超高分子量PPTA树脂和高模量芳纶产业化及其装备国产化,为芳纶大规模产业化奠定基础,促进纺织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对纺织化纤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大飞机、航空发动机、航空轮胎、装甲防弹、个人防护等迫切需要国产化芳纶纤维,硅谷化工这个项目实现了重要战略物资的国产化。柔性间隔棒可以有效解决高压电网“舞动”世界难题,大大提高电网安全,减少巨大损失。
“芳纶目前的生产能力,连我国芳纶需求量的十分之一都达不到。现在我们硅谷化工已经完全掌握了芳纶纤维生产的核心技术。但是,要达到规模3000~5000吨的芳纶纤维产能,就需要在近5年的时间里,投资至少5亿~8个亿,并形成芳纶系列产业链。如此大的资金单靠一个企业去做真的有点困难,需要有资金实力的公司参与,也需要国家及行业的进一步支持。希望大家更多关注并帮助芳纶纤维产业的发展。”叶盛这样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