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关键主体的行为分析

2015-04-29 02:06:05王志强
理论观察 2015年10期
关键词:代理人导师研究生

王志强

[摘 要]目前在我国的研究生培养制度中尚存在很多问题,其中科研奖励机制的扭曲和学生与教师的“共谋”对研究生培养质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对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关键主体的行为进行分析,发现研究生和导师具有规避培养义务的动机和行为,学生和导师之间一定程度上存在“利益共谋”。因此,实现研究生培养水平的提高,首先必须要加强科研资金的管理,调整导师的激励机制;其次要尝试将研究生培养结果引入导师绩效评估和激励过程中,同时要建立研究生教育与培养问题的责任追究机制。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利益最大化利益共谋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10 — 0139 — 03

引言

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基本上是一种“严进宽出”的模式。通过考察发现了科研资金的流动对于研究培养点的关联性影响,通过引入“委托——代理”理论,详细分析了围绕科研资金流动的“委托——代理”这一事实。在对高校研究生培养中的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这种激励机制已经发生了一定的扭曲;同时发现研究生教育中研究生和导师都存在着规避义务的心理和行为,再加上责任追究机制的缺乏,最终影响了研究生培养水平的提高。

一、“委托——代理”理论引入科研资金管理的分析

委托代理是指委托的双方即委托人和代理人基于一定的包含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所建立的一种契约,在这契约中,委托人在一定的回报基础上,将一定的职责和权利委托给代理人,代理人依据协议内容履行自己的职责。委托代理理论有两个最基本的假设,第一个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利益相互冲突,其次为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1〕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委托行为的双方对于委托事项的知悉程度并不相同。由于自身利益的存在,代理人并不一定完全按照委托的意愿行事,在执行契约过程中发生行为异化,成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动者。

在高校的资金分配中除去必要的行政办公指出、人员支出外还有一种数量可观的资金即科研资金〔2〕。因为对于科研资金来讲,每个单位或个人只要具有一定的科研产出,就可凭此获得以这笔资金支出的科研奖励资金。对于各高校及其管理者来讲,获得科研奖励资金的多少与该单位的声誉以及下一年的资金来源密切相关,并与各种关于学校各种评价、评比相关联。因为科研资金的多少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科研产出的多少,两者是一种互为映衬的关系。因为各级单位不能截留行政开支费用作为监控与激励的手段,因此只有科研资金才是可用的、并且可控的手段。在实际运行中往往体现为“委托——代理”关系模式。当前不论从科研经费的管理还是在科研项目最终结项和审计方面,都存在着代理人问题。在研究生培养中,涉及到的直接主体主要有国家、地方政府、各地方高校、高校各学院、以及高校教师以及研究生个人等几个方面。但是最主要的是国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此主要讨论这三类主体的相互关系。

二、利益最大化视角下各主体的动机分析

从国家来讲,国家对于高校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对高校的财政拨款资金包括科研以及其他用途方面的资金。由于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已经转移到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因此,对于国家来讲,由于自身主要并不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因此把这个职能委托给了高校,希望通过政府资金支持高校的科研活动和研究生培养工作符合其利益与需求。但是为了检验自己的资金支出有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政府会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相关的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情况或者研究生培养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学术腐败和不规范问题更加重视,国家加强了对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检测力度,在毕业后对已经毕业的毕业生的学位论文进行抽查,一旦发现不合格,将取消已授予的学位。国家或者说政府通过资金的拨付和对高校学位点定期进行评估以及对毕业生的学位论文进行抽查,通过“拨款——检查”这种结合策略实现了授权和对授权结果的监控。当然这一过程一部分是通过地方政府的协助来完成的。

对于高校教师来讲,他们是科研产出的具体责任者。对于高校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来讲,同时面临着家庭、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各种压力。虽然向学生授课有一定的课时费收入但是如果仅依靠课时费恐怕远远不能满足其各方面的需要。由于对他们来讲学术研究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因此在主要由工资、津贴、其他补助以及科研奖金构成的激励机制中,只有科研奖金处于自己可控的范围。因为科研奖金不仅是一笔经济收入来源,更重要的是,科研成果在职级晋升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在科研和学术事业上的投入更能带来长期的收益。所以,对教师来讲,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科研和学术是其作为一个理性人所能做出的最为正常的决策。所以,我们所看到的高校教师并不是像外界人或者普通民众看到的那样很轻松,在科研压力和生活压力下,要想有所成就则必须付出相应的时间及精力。

对于研究生个人来讲,认真做好科研工作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学术生涯,也以较为间接的方式关系到国家的科学发展规划和科学发展水平。对个人来讲,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研究生将来有志于从事科研工作,所以目前一方面准备硕士学位论文,另一方面准备考博;另一种是毕业之后到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任职,从事非学术工作。但是从笔者了解的情况来看,硕士研究生的考博率较低,尤其是在一些非重点高校更为明显。对于大部分硕士研究生来讲,在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如何按期毕业时其关心的主要问题。因此,把时间和精力主要投入到各种兼职和实习中符合其利益需求。

三、“授权——监控”关系模式的激励扭曲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沿着科研资金流动这条线索,产生了多重授权。国家的科技和学术创新被一层层的向下转发,首先到达地方政府,又通过地方政府的到达高校。高校内部通过制定规则,对高校内部的各部门的科研产出形成监控,高校内部又通过各学院进而最终到达科研产出的最终承担者——教师群体。教师通过自身的产出来获得科研奖励回报。也就是说国家通过财政资金和地方政府和官员的考核晋升考核实现了对高校的控制,高校通以其在内部的资金分配权力和职务晋升制度实现了对学院和教师的控制。这种围绕资金及其使用绩效所形成的“授权——监控”关系通过资金的转发和规则的制定,实现了关系有上至下的层层授权与监控,实现了授权——监控关系的复制并下沉到下一级责任人或组织。在此我们把这种关系的形成过程称为“授权——监控”关系的“复制——下沉”。

但是在科研资金的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漏洞。近年来,我国对于科技投入的资金大幅增长。其中,中央财政科技支出保持了年均18%的高速增长。一方面,这些投入支撑了我国科技事业的长足发展;另一方面,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资金使用违规违纪现象屡禁不止。本该用于科学研究的经费通过各种形式回到了科研项目的负责人手中。中国科协的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的仅占4成左右。〔3〕所以科研资金成为了转化成个人利益的重要来源。

由于资金流动而带来的激励机制,对科研产出具有推动作用,对于教师来讲是一种较大的激励同时也是压力。通过这种激励机制,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到强化。但这是一种有缺陷的激励机制,与此同时带来的一个恶果是,教师对其他与科研无关的事项例如教学等的重视逐渐淡薄。在此笔者无意认为所有教师都对教学不负责任,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有的教师出现了对教学活动的不以为然,授课只是照本宣科,所讲的内容和讲课所用的讲义已经长时间没有更新。在教学课堂上传授新知识成为空谈。笔者认为,在科研这条资金流动线上的“授权——监控”关系的“复制——下沉”是有效的,促进了高校内部的学术创新和科研动力;在对高校教师授课缺乏可靠的评价体系和奖惩措施下,教师倾向于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项目中去。对于研究生来讲,除去授课内容并不新颖之外,更重要的是,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对于研究生的指导精力受到较大的限制和约束,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这样的激励机制冲击到了高校研究生培养和管理。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生作为高校培养的主要研究性人才,并没有对此显示出较大的不满,而是受到了部分研究生的理解甚至欢迎。

四、转型社会背景下的“利益共谋”行为

在我国目前的竞争环境下,我国人才市场上盛行以学历取人的倾向,一方面说明科学文化知识在今后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另一方也造成了唯文凭的现象。以学历作为进入职场竞争的基础,没有较高的学历和学位证书,首先就不具备进入人才市场的准入条件。在我国近年来考研人在2014年达到172万,录取人数57万〔4〕,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硕士学位已经逐步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在实际观察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很多研究生在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后,并没有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去,而是利用课余时间外出兼职、实习。对于研究生管理,大都表示,只要能顺利毕业就可以,更重要的是毕业之后的工作去向问题。认为学院和导师管理松一些或者对学位论文的要求低一些,是比较通情达理的政策。学位论文答辩过程中,鲜有不合格者。实际观察也是这样,在研究生指导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因为科研压力而有所减少,而且在对于研究生取得学位的论文要求又不高的环境下,导师只需付出少量精力。

所以对于研究管理来讲,国家规定了较为规范与严格的培养办法,但是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需求下,研究生对科研态度模糊。在对科研缺乏兴趣的背景下,学生希望国家和学校、学院以及导师,能够对自身降低要求,从而把大部分精力用于课外实习,为将来工作奠定基础。对于导师来讲,如果学院以及学校对此态度模糊,导师也乐于对研究生降低培养要求,因为与此相对的是,能够减少自己用于指导学生的精力,从而专注于自己的科研工作和其他学术研究。所以我们通过总结可以发现,在研究生培养中无论是研究生本人、还是导师都大量存在着规避培养义务的心理动机和实际行为。放松研究生培养与管理要求不仅符合学生需求,而且迎合了部分导师的潜在需要,形成了转型背景下的利益共谋,长远来看不利于国家的长远科学发展和人才培养。但是这样一来,将出现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的问题,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五、责任强化与激励相容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研究培养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两条分析线索。一条是由于科研激励机制的负面效应而带来,另一条是由于研究生的需求与导师的需求向融合而带来,这两个共同导致研究生培养管理质量和水平下降。

对于科研资金激励扭曲导致的问题,应该从科研资金管理制度本身入手。“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一项成功的管理制度必须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一个是参与约束,另一个是激励相容约束。所谓参与约束就是代理人做一件事情的收益必须要大于不做这件事的收益。所谓激励相容约束是指,代理人会有自利的一面,可能会按自利的方式行动。如果其行动的目标函数与委托人的目标函数存在不一致,甚至出现损害委托人的利益的时候,就会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即代理人问题。〔5〕所以对于资金的委托者政府来讲,要使得科研资金得到的合理和运用,就必须要加强科研管理,必须要使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更加透明化、具体化,不仅在项目申报阶段要严格审查,还要在项目结项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仔细论证,尤其要建立健全对于项目进程中资金使用的监督,在资金报销、发票管理方面建立严格的鉴定机制,确保科研资金真正用于科研项目本身,而不是转入项目责任者手中,成为其主要的收入来源。加强科研资金管理有利于打破由于科研资金激励扭曲所导致的问题。

对于因利益共谋问题而导致的管理松懈问题,应加强培养质量监督机制。首先,从物质奖励来讲,笔者认为应该在导师的绩效评价指标中尝试引入研究生培养结果的评价,在科研奖励资金中单独分区一部分资金用于奖励那些在指导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并取得优秀成果的导师。但是对于导师来讲,仅有物质奖励并不能对其形成有效激励,指导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最为看重的是自身的职业发展,因此,笔者认为,除了上述的物质奖励外,为了调动导师在指导研究生方面的积极性,应该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结果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导师的职业晋升评价机制中。结合现实,这一指标可与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相结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教育部制定并印发了《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的通知〔6〕,对于“存在问题学位论文”较多的单位,其硕士博士点存在被整顿和撤销的可能。这种抽查措施,对于学生和教师的“利益共谋”来讲是一个较好的应对,对于高校教师和研究生形成了新的压力,因为学位授予点被取消授权对学校和教师整体来讲是一种名誉和声誉的严重影响;对于学生来讲,如果抽查出的论文存在抄袭等不符学术规范的做法将可能被追回已授予的学位,对研究生也形成了新的压力。

六、小结:

加强科研资金管理和研究生培养管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科学研究氛围,有利于创新型的科研人才脱颖而出。所以在这两个方面时刻不能松懈。面对教师科研激励扭曲的问题,必须要进一步规范科研资金管理制度,加强科研项目资金使用和报销中的过程监督,确保科研资金使用在正途上。在提升研究生和导师的责任能力上,必须要加强对研究生的标志性学术成果即学位论文的监督,对其质量进行检查和抽查,对于研究生和导师以及学位点形成压力。总之,解决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代理问题的根本措施在于尽可能的创造一种制度安排,使代理人的行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委托人的利益。这需要委托人在制定契约时就考虑到代理人的权利和义务问题以实现“激励相容”。在科研资金和研究生培养中就要尝试将教师的绩效考核和职务晋升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结合起来,这一步在操作起来可能有较大的操作难度,但是可以作为一种可行的尝试。

〔参 考 文 献〕

〔1〕刘有贵,蒋年云.委托代理理论述评〔J〕.学术界,2006,(01):69-78.

〔2〕本表转引自:2013高校科研经费排行榜,清华大学居榜首〔EB/OL〕.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40721

/137057.shtml.访问时间:2015年6月17日21:19.

〔3〕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潜规则多,科研腐败危害各方〔EB/OL〕.http://news.workercn.cn/632/201410/20/1410200536

17009.shtml.访问时间:2015年6月17日23:36.

〔4〕近十年(2004—2015)考研报考录取人数〔EB/OL〕.http://learning.sohu.com/20141227/n407330163.shtml.访问时间:2015年6月18日0:29.

〔5〕权姗姗.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一些思考〔J〕.亚太教育,2015,07:230-231.

〔6〕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5/201403/165556.html.访问时间:2015年6月18日14:28〔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代理人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简介
专利代理(2019年3期)2019-12-30 08:23:54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简介
专利代理(2019年4期)2019-12-27 00:56:54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推荐的2018年第四期诉讼代理人名单
专利代理(2019年1期)2019-04-13 02:10:50
V eraW an g
导师榜
2016年第一期诉讼代理人名单
专利代理(2016年1期)2016-05-17 06:14:38
爱情导师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0:56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