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奇
前不久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较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几年之后回头来看,或许我们可以说,这是中国经济引擎更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次会议。
惯常来看,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旨在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把脉,并为下一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定调。不过这次显然有所不同。此次会议要面对的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又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正因如此,会议当然有对年度工作的安排,但也有对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趋势和走向的权衡和把握。这次会议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具有为中长期经济发展趋势定位的意味。
如何准确把握新常态,此次会议从各个层面对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生态进行了全面描述。会议指出,随着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结构调整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存量与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
当这些改变正在发生的时候,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主动才能把握先机,主动才能大有作为。主动适应新常态,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快推进改革开放。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指明了改革的方向。稳增长、保就业、防通胀、控风险、提质增效、治理污染,中央政府完成了一系列高难度动作,既在难题中发现以改革收获红利的契机,又在解决难题中逐渐形成务实的技术操作步骤。一项项民生改革措施落地开花,改革红利实实在在体现在百姓利益上。经济增长降速、民生改善提速,这一降一提的鲜明对比,成为2014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一大亮点。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这是李克强总理重复多次的重要施政理念。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新常态下“新亮点”,见证着党和政府深厚的民本情怀,让人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未来我们必将收获更多温暖、绽放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