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卫“舌尖上的安全”

2015-04-29 00:44姜红德
中国信息化 2015年1期
关键词:舌尖上的安全产业链环节

姜红德

在海亮CIO丘立涛看来,海亮集团植根农业已久,三年的积累,厚积而薄发,特别是食品安全的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需要提前规划、布局和不断创新。

食品安全怎样保障?生产、流通各环节如何有效控制?浙江民企海亮集团大手笔投入生态农业产业,高起点选择自建、自管、自营的全产业链模式,覆盖了有机肥、饲料生产及全程冷链等各个环节,向社会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安全生态食品。

在海亮CIO丘立涛看来,海亮集团植根农业已久,三年的积累,厚积而薄发,特别是食品安全的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需要提前规划、布局和不断创新。经过前期的准备,目前集团打造的全产业链追溯系统,可以算得上是行业内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全产业链打造安全食品

在粮食进口依赖日益加剧、食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的今天,海亮集团旗下食品公司明康汇却以“买得明白,吃得放心”的理念打出了自己的全产业链模式。作为海亮集团农业领域的一支奇兵,明康汇的定位非常明确,力争成为中国“以生鲜为特色的中高端健康食品全产业链第一品牌”。海亮集团董事局主席冯海良也借此机会表示,自己不会做“土豪农业”,但真正的优质食品,因时间成本问题,价格也必须维持在一个基本水平。

“2011年,我们最初的想法只是想解决海亮集团所辖学校的食品安全问题,打算在诸暨找1000亩土地自己种点蔬菜,养一些鸡。”可是经过仔细的思考之后,冯海良认为如果只做食品链条上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很难保障食品安全,不如把选种、种植、加工、销售、物流等环节全部做下来,这样就不用担心因在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而影响全局。对于冯海良提出的全产业链模式,国内著名蔬菜领域科学家张兴平曾说,“即便对先正达、孟山都这样的跨国巨头来说,也不会选择去做自营全产业链,而是通过社会化分工,掌控关键环节。”

尽管如此,在海亮集团“三年一剑”的厚积薄发背景下,明康汇全产业链模式还是由此诞生了。“囊括了从选种、种养、加工、储运乃至终端销售的垂直一体化系统”。较之于订单类全产业链,“明康汇”产业链内全部自营,“通过对所有环节全部予以把控,以避免系统和割裂性风险”,成为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产业链。

这样一来问题也摆在了面前。作为国内第一个以全产业链为模式的食品企业,如何保障从选种到加工、物流、销售等整个环节上的一体化运作?在“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压力下,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在当前食品安全的信任体系仍很脆弱的今天,明康汇的“吃螃蟹”举动,很有可能导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在海亮明康汇农业品牌启幕之时,为了给外界一个明确的答复,筹谋三年之久的“农产品全程追溯体系”也被公之于众。据丘立涛介绍,明康汇农产品追溯系统披露信息覆盖蔬菜、鱼类、肉类等自产全品类生鲜,涵盖产地信息、种养方式、用药标准、最后一次用药信息、检测报告、物流温度与时间等多个环节,以求告知于公众,便于监督。

此外,明康汇在全程冷链物流、质量监管体系、科研团队建设等方面均撤下重金,海亮内部称之为“两大体系,八项措施”。冯海良在谈到食品安全的话题时说,“产销分离,信息不透明、环境污染都是造成食品问题的主要原因”,“但诚信的匮乏才是根源之所在”。也正是在这次活动上,“明康汇”与40多名中高管代表签下诚信协议,表达出共同守卫“舌尖上的安全”的决心。

信息化布局“一体多用”

说起明康汇的全产业链追溯系统的起源,还要提到2012年丘立涛刚刚加入海亮集团的时候。在此之前丘立涛在外资IT企业、国内新能源企业中做过技术和管理岗位,选择加入海亮是因为他觉得,民营企业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与冯海良的接触更加速了这一过程。在海亮集团之前,很少有企业做食品全产业链模式,而海亮本身在环保、地产、金融等领域深耕多年,但是却没有任何农业的经验。在决定进军农业之后,企业并没有给信息化建设更多的时间去考虑。“当时农业的业务还都没有做起来,业务部门的需求也就不会很明确,信息系统怎么去设计都是一个未知数”。在这样的背景下,集团并没有就此推迟信息系统的建设,而是要求对流程及系统结构进行全盘设计。

在这个时候,作为CIO的丘立涛主要考虑的有三个问题。首先是信息的通畅,要做到从田间地头到物流配送供应链的数据共享及贯穿,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其次信息系统建设必然涉及到IT成本的问题,虽然业务刚刚起步,但是企业并不想一开始就处于亏损状态,信息部门的工作之一就是搜集信息,并对门店成本进行各种对比并优化;最后是质量安全,这是个不用多说的重要问题。

全产业链模式的特点就是整个业务会贯穿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涉及到农业种植、加工、营销等不同环节,因此在信息化布局上也不同于一些单纯的制造业或贸易企业,涉及到的系统也五花八门,不一而足。而在接受记者采访过程中,丘立涛把这种复杂立体化的信息系统形象比喻为一个航母战斗群。

首先作为整个航母核心平台的是SAP系统,这一系统包含有很多的模块,比如财务、数据、物流、材料计划,相应的信息系统都会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核心。在这个平台上,会有很多的“武器系统、预警系统和防御系统”,比如有和农科院合作的农业种植系统,可以通过它来管理农作物种植期间的农药、施肥、浇水等作业,同时通过对接追溯系统还能够清楚地查询到相关产品的用药时间和用药标准、用地情况等等信息,具体可以细致到某类产品用药后能否采摘这样的细节上。还有就是生产制造系统,通过它可以进一步管理采摘后的农产品的加工配方等问题。通过物流管理体系,可以了解和管理运输车队的进展情况,以及对一些特定产品进行冷链配送管理。

“现在追溯系统既可以做到像上面提到的那样从上到下追踪每一个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上的每一条信息,也能反过来追踪这些产品的加工、种植、用药等信息,出现问题只要核实相关订单、加工单和产地电子标牌,就可以追溯到具体的用地。”丘立涛这样对记者讲述现在追溯系统的方便性。

但是要保障追溯系统能够做到万无一失,丘立涛认为还要满足一些额外条件:首先无论是哪一件商品或产品都必须对应唯一的编码。拿西红柿来说,现在明康汇产品追溯系统可以做到的是对每一批次的产品做到追踪,产品批次和具体的生产日期等信息结合起来可以发挥监督的作用;其次,从管理层面要执行严格管理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在种植、加工、物流等环节不出现人为造成的错误。

仍有提升空间

作为一家深耕农业领域三年而厚积薄发的企业,明康汇农产品信息追溯系统也创造了国内第一的荣誉。但是在外界看来,这样的系统真的能够保障食品安全万无一失吗?在食品安全行业问题和困难重重的今天,农产品信息追溯系统还能进行哪些改善?如何在新技术环境下,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这些问题显然不是明康汇一家企业面临的问题,但是这些也确确实实给它们带来了更多的困惑。

丘立涛给记者讲述为了打造这一农产品追溯系统,集团和他本人早就未雨绸缪,在人才储备、技术设计和运营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拿使用手机追溯来说,为了方便越来越多的用户随时随地追溯到相关农产品的信息,公司在门店购买后的产品包装上贴上了标签,通过扫描标签上的二维码可以知道该产品的安全食用日期,同时扫描完成后会将用户手机页面转移到明康汇网站,在这里会有更多的会员推送信息及电子商务打折信息,和会员绑定后,未来通过手机可以进一步进行二次营销。

从一开始就定位在生鲜产品的中高端用户,决定了信息系统将主要面对这些高收入人群,而生鲜产品的特殊性,也导致物流配送系统对成本和时间都有严格要求。按照丘立涛的想法,将来会和一些地图厂商来做短信推送,同时经过线上线下的合作推出生鲜电商020,这些想法都会一步步落实,目前明康汇已经在国内外加快购地和开新店的步伐,相信信息化建设也会同步跟上,为国内首家食品全产业链模式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舌尖上的安全产业链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产业链春之奏鸣
为亿万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成都市利用大数据追根溯源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