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
2014腾讯的WE大会让人脑洞大开,以超高的格调洗刷了人们对于腾讯“一直在抄袭,从未被超越”的戏言:其实腾讯一直在创新,只是你未看到
WE大会,看未来
“腾讯WE大会”是一个不谈任何商业模式,只谈未来的大会,2014年的WE大会的主题是未来科技,“Nothing but the Future”,12 位国内外的顶尖科学家畅谈人工智能、脑机接口、基因科技、以及外太空旅行探索等多领域创新。这是腾讯第二次举办,为什么要举办这样的活动?
因为我们想做一些领先企业应该做的事情。互联网行业是中国史无前例唯一可与世界领先者站在一起的行业。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中的大型企业,我们认为,去传达我们看到了什么?关注什么?我们认为未来是什么样的,这比赚钱更重要。
我们试图跟国外一些高科技公司进行不同层面的合作。网大为(David Walleerstein)是我们的首席探索官,他承担了帮助腾讯在美国寻找未来项目的职责,推动公司在新兴技术、创新理念及相关商业领域的参与,今年的很多演讲嘉宾是David请来的。从这里可以看到,我们非常关注未来,非常关注创新。
怎么定义创新?我们认为,创新,就是为用户创造出新价值的行为。这个看法可能比较接近德鲁克的观点。他认为,创新行动不但能创造出更多的资源,而且是让已有资源创造更多财富的能力。因此,创新不等同于创造发明,判断创新的关键在于是否能为用户带来新的价值。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熊彼特的论述也很经典,他认为,创新就是通过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带来的“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对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凯文凯利有很多精彩的观点,现在大家很推崇,比如创新产生于边缘而非中心。其实,《大繁荣》一书的作者、诺贝尔奖获得者菲利普斯也论述过,“创新”是一个基于大众的、草根的、自下而上的进程;大多数创新并不是简单的新发明,而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制度的创新。
在快速迭代的互联网产业当中,如果不创新,很快就会死掉。腾讯的创新体现在为用户创造新价值上,腾讯也一直追求为用户创造新价值,也希望通过互联网服务不断提升人类生活品质。创新可以说是企鹅与生俱来的基因。
Pony(马化腾)是做产品出身的,他非常看重从用户视角来看腾讯的产品,总是在思考如何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价值。腾讯也曾是个创业公司、小公司,靠不断战胜大公司而壮大。QQ是当时唯一的几乎没发生过用户全体掉线的IM。我们没钱做广告,但增长迅猛。当其它IM掉线时,就有人在各种论坛里喊:QQ现在能说话了。十多年来,QQ进行了上百个版本的迭代,成为这个领域存留下来的最受用户欢迎的产品之一,这跟我们不断努力追求极致地为用户创造新的价值分不开。
创新不够,要进化
创新不是简单的新的发明。很多人把一个行业的新进入者视为“抄袭者”,这种看法有失公允。福特公司造出了最早的汽车,后来汽车行业有越来越多的进入者,其实很多“后来者”之所以能够居上,不能依赖抄袭,而是取决于创新,因为他们能够为用户带来新的价值。
这种创新的文化,在腾讯的基因中无处不在。我们更愿意将这种基因称之为进化。进化是比创新更高阶的文明形式,是生物体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过程。如果说创新是一个点,那么进化则囊括了从上一个点到下一个点的无止尽的转变过程。创新更多被理解为一种产品或模式,进化则需要长时间的文化培养和支撑。
2012年,Pony把14年来腾讯的内在转变和经验得失总结为生物型组织的“灰度法则”,其中就提到了“进化度”。进化度,实质就是一个企业的文化、DNA、组织方式是否具有自主进化、自主生长、自我修复、自我净化的能力。
举一个例子。早年,腾讯希望做一站式在线生活平台,当时基本上都是自己做产品。但后来,我们发现,光是自己的产品,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所以2011年,我们提出开放战略,当时主要还是PC互联网,邀请合作伙伴把产品放到我们的平台上来。这两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演进,我们的开放策略也在不断进化。2014年,我们宣布腾讯开放平台下一步将会面向所有的智能硬件进行开放。我们将在QQ和微信两个硬件开放平台上,为所有愿意接入腾讯开放平台的智能硬件,提供接入服务。
这个行业里,环境会急剧变化,要像自然生物一样去适应,适者生存,第一要素是文化的适配。我们不是先知先觉的去为未来的变化铺垫,但我们有想去适应的意愿。未来,腾讯希望通过人、设备和服务的连接,打造一个健康丰富的互联网生态,提升人类的生活品质。这是一个生物型组织的成长进化的必然。
腾讯的创新机制
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创新事关生死。这是Pony一直在强调的,很多巨人倒下,身体还是温的,这些教训都告诉我们创新有多重要。
大家都喜欢微信,但也许可能不太知道微信是怎么产生的。微信这个产品其实是在腾讯内部创新的机制下面,PK掉了原来有名的QQ的手机版,才脱颖而出的。在微信诞生之前,腾讯已经有QQ,但微信的开发和推广,仍得到了鼓励。腾讯内部自己形成了一种企业文化,每一个产品经理对自己的项目负责。只要你的项目与公司的目标是一致的,你就可以放手去做,老板不会管你,但是用户是检验你的。可以说,创新在腾讯的文化中,在腾讯的基因中无处不在。
腾讯的组织架构会顺应外界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2012年我们将原有业务系统变为六大事业群。2014年,我们成立微信事业群,并且将电商业务开始与京东合作。用Pony的话说,腾讯组织架构的调整,是为了保持创新的活力和灵动性,由“大”变“小”,把自己变成整个互联网大生态圈中的一个具有多样性的生物群落。
在产品开发制度上,我们一直强调用户需求是产品核心。腾讯形成了一个“10/100/1000法则”: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 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这个方法看起来有些笨,但很管用。
在创新的问题上,腾讯也提出允许适度的浪费。在资源许可的前提下,即使有一两个团队同时研发一款产品也可以接受,只要这个项目是战略上必须做的。就如上文提到的手Q和微信内部竞争,后来微信胜出了。
未来,我们会努力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激励机制,同时我们对“内部试错”会有更高的包容度。
商业生态的未来
很多传统产业的从业者们都谈网色变,都觉得互联网一定是来颠覆传统产业的,我认为这是认知的误区。我不认为,未来还有互联网这么一个行业,未来所有的一切都是互联网化的。未来互联网的会价值回归到人的需求,就是起到了连接的作用。
对于传统产业来讲,互联网就像曾经的蒸汽机和电一样,会起到一个助力的作用,而不一定会被颠覆。互联网并不是颠覆了一个行业,而是优化。以打车软件为例。打车软件打破了信息不对称,优化和提高生产效率,以及资源配置。这是互联网对于传统产业最大的价值和作用。
相比于国外的互联网,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有一种能力,因为它是草根产业,所以它能够让企业家更加深入到用户当中,去了解用户最本质的需求,同时去引领用户的需求,在这点我觉得小米做得最好。雷军在一个收益非常低的点做手机,实际上他最大的价值在于引领。我觉得比较微小的创新能力是中国企业家比较独特的能力。
移动互联网的趋势就是连接一切,这是互联网的未来。人、设备和线下服务之间的连接点再迅速地增加,每一个新的连接点都可能蕴含着创新的机会。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得新的互联网运用场景和细分市场不断涌现,使得任何一个互联网企业都不能包揽所有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产品,这使得开放与合作成为必然。
腾讯的使命就是做互联网的连接器。腾讯要营造一个完整的商业生态,通过开放与合作来构建互联网生态,而不是包揽一切。互联网可以连接传统的各行各业,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规律和经营方式,很多行业不方便把产品放到我们的平台上来,适用这种情况,我们更多地选择把自己的互联网能力开放给各个行业和公司,由他们按自己的逻辑,应用在自己的领域。比如,腾讯云,应用宝等就遵从这样的服务逻辑。
在很多垂直领域,我们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别人可能做的更好。我们就与这些最优秀的连接型公司结成合作伙伴。比如滴滴打车、大众点评都是这样的例子。
在整个生态中,腾讯扮演的角色更像是水和电的供应商,我们几年前就提出腾讯要做互联网的水和电。我们在人与人连接方面,积累了优势,现在我们正在通过开放与合作的方式与越来越多的服务和硬件产生连接。
腾讯在未来会致力于开放生态,帮助各行各业利用好互联网工具,同时也把自己的互联网能力和海量用户开放给各个细分领域的创业者和合作伙伴,以开放的心态,来实现多方共赢。(本文根据本刊记者采访整理,感谢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