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与对策

2015-04-29 19:06白玉娟龚曼薇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农村金融

白玉娟 龚曼薇

摘要 基于“普惠金融”的提出及“三农”问题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发展发挥的作用,指出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推动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从而更快、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 农村金融;农村经济;金融支持;影响;农村金融体系

中图分类号 S-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1-326-02

我国是一个具有13多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农业问题始终是国家关注的核心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共一号文件连续关注“三农”问题,并具体规划了农村金融改革的方案;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立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普惠金融体系,把被边缘化的群体纳入金融服务范围,将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小额信贷纳入到正规金融体系中,改善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的状况”[1]。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基于产权清晰的原则明确了农民的财产权,并分析了土地流转的影响性,为发展“三农”提供了机遇,突破了农业经济制约整体经济发展的限制。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农业金融的发展并不能够满足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具体来说,资金供给方的减少,农村借贷比较困难,农村金融资金大量外流,金融服务体系落后,金融监管力度不大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从这个角度出发,金融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展这条路径可以解决农业经济发展迟缓的现实问题。基于此,笔者探讨了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为农村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从而促进我国整体经济向前发展。

1 发达国家金融支持农业经济的做法

农业是基础产业,同时也是弱势产业。相比其他产业农业的生产效率较低,自然其竞争能力也相对较弱。因而纵观世界各国,在农业发展初期,政府都会给予一定的扶持,进而建立一个适合于自己国家国情的金融扶持农业经济发展的体制。

以美国和日本为例,美国的农业金融机构虽然在20世纪初才着手建立,但目前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体系。该农业金融体系主要由合作金融系统、美国政府农业信贷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及农业保险机构组成,加之法律的保障,共同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成为美国农业高速发展的有力保障[2]。日本虽然人口众多、土地少且自然环境比较恶劣,但因为有政府举办的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完善的农业保险体制和法律保障来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展,日本的农业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3]。

结合美国、日本两国较为成功的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经验,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农业金融体系的完善、政府的支持、农业保险制度的完备和法律的保障均能促进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

2 金融支持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2.1 增加收入,资源合理配置

农村金融的发展在建立现代化农业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一方面,农村金融的健康快速发展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同时增加农户收入;另一方面,发展农村金融,可以将农户的闲散资金汇集起来,进而优化农民手中的资源,达到资源的合理使用,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2 完备的金融服务

在解决“三农”问题时,基于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的发展势必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完善的服务可以说是农村经济建设的催化剂,它可以引导土地资源要素、劳动力、人力资源等要素的合理流通,并有效结合,形成经济建设的粘合剂。

2.3 优化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资金的缺乏和供给严重不平衡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关键要素,农村金融的发展可以为农村的经济建设提供资金、服务和金融体系,从而快速引导农村经济的向前,进而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普惠金融体系做出一定的贡献。反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优化也对农村经济建设具有带动作用。

3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3.1 农业自身与信贷的矛盾

农产品的生产受自然、周期等影响大,加之农产品的价格弹性小、抗风险性小,造成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抑制了各金融机构对农业的信贷投入;再者,金融机构为了防范信贷风险,对农业贷款的制约和门槛都比较高。这样,便造成了农业经济发展的资金不足,阻碍了其发展。

3.2 金融支持的资源总量不足 据有关学者测算,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规模的实际情况远远低于理论值,资源总量的支持增速总是慢于农村经济发展总量的增速,且缺口越来越大,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阻碍之一[4]。同时,乡镇企业获得的信贷资金支持并不同等对称于对农村经济的贡献。

3.3 金融工具单一

在我国农村,农民的可选择投资项目很少,其中存贷业务占据大量份额。而在城市中发展迅速的各项金融工具,如债券、股票、期货等都未能存在于农村的金融机构中,因而农村金融机构的中介职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进一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向上发展。又由于农产品的周期性,信贷风险比较高,故造成金融机构的迁出,导致资金的严重外流,金融工具更加单一,对农业经济建设造成不利影响。

3.4 农业保险制度不完备

农产品生产的风险性较高、收益性较低,而自然灾害对农产品的影响巨大,这些都导致了农业保险中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不可避免性。在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没有受到立法的保障,而且农业险品种单一,农业保险制度的较不完备性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1]。

3.5 金融体系不完善

在农村金融改革初,改变了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和合作金融机构的混乱局面,但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农村金融体系,缺乏市场竞争力。在改革中,农村信用合作社成为农村金融的垄断者,造成市场的滞留,金融工具的单一;商业性金融机构由于盈利性的原因,撤出了农村网点,造成资金的外流;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贯彻宏观政策,为农业生产等建设提供金融支持,但仅限于银行与农户间的单纯存贷关系,业务单一,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调控职能;而比较活跃的民间金融虽然可以弥补农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但其组织形式的不规范、管理的松散等都表明了其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寸步难行。

3.6 法律法规不健全

与金融体系运行息息相关的法律保障也影响较大。没有法律制度的保障,农村经济市场的建设就无法进行。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在农村金融方面并没有专门立法,而只能依靠一些文件运作,导致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从而影响其支持农业的积极性[2]。

3.7 政府支持力度小

农业生产的特性决定了农村金融的供给难以实现均衡,必须加入“有形的手”即政府的扶持。在发达国家,政府的大力扶持造就了较为成熟的农村金融体系。然而,在我国,支农贷款及农业保险等相关业务都不能得到部分补贴,致使农村金融发展停滞,资金大量外流,合作金融机构不能发挥其作用,导致农村的金融市场失灵,极大程度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对策建议

4.1 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

一个成熟有效的农村金融体系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该研究从监管、模式、信息管理等层面进行详细的阐述,旨在建立一个较为全面的体系,可以使农村经济的发展落到实处。

4.1.1 塑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这就离不开监管作用的发挥。农业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村金融监管的复杂性,现实的选择就是实行多策并举。基于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农业经济运行,建立差别化的金融监管体制,打破“大一统”的监管方式,同时强化地方政府的监管作用,为农村金融提供适宜的环境,面对不同发展程度的农村金融机构,参考级别式的指标,不能以一概全。同时在监管框架中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市场,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竞争力,对于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制定不同的目标任务,就如巴塞尔协议一样,实行指标性监管,从而带动农村金融的活力。至于同样有着不容小觑作用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如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等机构,可以鼓励他们从农户实际需求出发,研发多样的业务,为金融发展注入活水。金融监管就是为了防范风险,针对农村金融,可以建立农业担保系统,为整个农业金融体系提供保障,建立良好的金融环境。与此同时,各金融机构应做到自律,严控风险,从而实现良好运行。

4.1.2 进行模式创新。当前农村信用合作社缺乏活力,要想农村经济成为活泉,模式创新尤为关键。农村金融机构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相同业务可以矩阵式开展。在产品研发上,金融工具是金融机构兴衰的关键之一,农产品相关业务的研发必须做到切合实际,如研发农产品期货,针对不同的农产品,设计多层次的期货产品,实现套期保值、风险管控。同时引入创新性的人才,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服务上,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比较低下,几乎只有存款这类简单、无风险的服务,而高风险高收益的服务基本没有。应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前提下,开拓一些新的业务,如咨询、委托代理、票据承兑等,业务发展良好的金融机构可以开通保险、证券、基金等业务,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在业务实行上,采取绩效评估管理,将员工业务与机构挂钩,奖惩分明,通过分红奖励、通报惩罚等方式提高员工积极性。定期开展交流大会和培训,从根本上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业务,共同实现机构的目标。除此外,模式创新还包括农村金融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维护,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将农业金融数据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相结合,建立一个农业资源信息共享数据库,这样有利于农业资源间的交流与分析,促进整体农业经济的发展[5]。

4.2 健全农业保险体制

目前而言,我国的农业保险体制发展不健全,不能与农业经济的发展趋步前进,因而农业保险制度的健全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针对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建立适合在当地运作的农业保险体系,可以考虑成立农民自己联合组织的保险组织,既能够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又能做到相互监督,既减少了经营成本,还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道德风险。其次,险种必须适合我国国情,不能盲目引入国外先进险种。最后,由于农业是弱势产业,风险高,国家可以采取保险费补贴、分险制度等方式保障农业保险机构的权益。

4.3 加大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速立法

拥有一个完美的农村金融体系并不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充要条件,政府也应该提供必要和适当的政策性扶持。我国政府依据市场竞争不完全理论,持续对农村金融发展注入资金,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转,同时出台为农业服务的政策性扶持意见[6]。此外,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一个坚强后盾就是有法可依,使得各部门各司其职,加快农村金融体系的良性运作。

参考文献

[1]

毛丹.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优化探微[J].经营管理者,2015(3):300.

[2] 孙艳英.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3] 李巧萍.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启示[D].保定:河北大学,2006.

[4]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R].2005.

[5] 黄海.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1):305.

[6] 李硕,姚凤阁.日本农村金融体系对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235-237.

责任编辑 徐丽华 责任校对 李岩

猜你喜欢
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金融支持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