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植物的营养价值分析

2015-04-29 15:46姜程曦程锦国罗婷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11期

姜程曦 程锦国 罗婷

摘要 “医食同源,药食同根”,药食同源植物兼具了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目前国内外越来越重视药食同源植物的运用。主要从传统营养学和现代营养学的角度对药食同源植物的营养价值进行分析。

关键词 药食同源植物;传统营养学;现代营养学

中图分类号 S56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1-282-0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在不断探寻,食用什么样的食物对人体健康、抗御疾病、延年益寿有更多的好处。我国素有“药食同源”之说,万物均为食,万物均为药,食物与药物同源、同用,药食同源食品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深入研究药食同源植物的营养价值,将会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药食同源”思想的起源

人类的祖先们因为饥饿和劳作使得疾病不断滋生、蔓延,在长期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偶然发现某些食物吃后可增强体力、减少疾病。经过漫长的经验积累,发现了一些具有保健、防病治病作用的食物,这就是“药食同源”的起源,也是我国医学利用中草药治病的萌芽,反映了许多中草药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1]。

商代就有药食同源运用的记载,相传伊尹精通烹调,并且善于配制各种汤液治病,原料中就有“阳朴之姜,招摇之桂”,“姜、桂”既是调料,又是发汗解表、宣通阳气、温胃止呕的佳品。战国时期《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明确地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药治与食治相结合的重要思想。到了唐朝,《黄帝内经太素》言,“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将“药食同源”的理念进一步升华。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大枣、枸杞子、五味子、地黄、薏苡仁、茯苓、沙参、生姜、葱白、当归、贝母、杏仁、乌梅、核桃、莲子、蜂蜜、桂圆、百合、附子等,都是有药性的食物,常作为配制药膳的原料[2],充分体现了药品和食品没有严格区分标准的思想。清代流传最广的普及性本草学著作《本草备要》中的果、谷菜篇中记载了很多大家熟知的水果、蔬菜、粮食。如“粳米,甘凉,得天地中和之气,和胃补中,色白入肺。除烦清热,煮汁止渴”,粳米不仅可以作为主食,提供碳水化合物能量,亦可以补脾清肺; “黑大豆,甘寒色黑,属水似肾,肾之谷也,故能补肾镇心,明目,利水下气,散热祛风,兼能发表”,这也就是黑豆补肾,食之强肾健体的出处。

2 从传统营养学论述药食同源植物

中医传统营养是指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应用“辨证施食”的方法,研究食物的性味、功能,并正确地应用食物来保健身体、治疗疾病、防老抗衰。药食同源植物因其具有药物、食物两用的功能,在中医传统营养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营养学的运用也很好地体现了药食同源植物的食物和药物兼用的特性。

2.1 传统营养学

中医营养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食物或药膳保健强身、治疗疾病、促进康复、延缓衰老的一门学问。

《黄帝内经》将食物的营养价值概括为“水谷精微”,《素问·经脉别论》中写道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千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胧。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些一方面告诉人们食物中都含有人们肉眼所不能见到的“精微物质”,一方面又提出了食物在人体内“化生、布散、转输精微”的生理过程,这一理论充分体现了中医营养学的特点。

中医营养学认为,食物和药物一样具有“四气”和“五味”。“四气”指食物具有寒、热、温、凉4种基本性质,“五味”是指食物有酸、苦、甘、辛、咸5种滋味和作用,这并不是根据它的味道来分类,而主要是根据治疗及保健作用来分的。传统营养学就是根据食物不同的性质,运用于治疗疾病和保健。利用食物、药膳养生和治疗疾病,正是利用食物或食疗药物具有四气五味的性味特点,依据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按体质、年龄、环境、季节制定出营养处方,以达到调理阴阳、维持阴平阳秘的目的[3]。

2.2 药食同源植物在传统营养学中的应用

中医营养学中“药食同源”思想的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药膳中。原则上讲,药膳是以饮食为载体,携带中药有效成分的“药食两用”的产物。据统计,在 4 000 余种常用的中药中,有500 种可作药膳原料,其中使用较安全且味道可口的大约只有 60味。 药膳有别于普通饮食,应用时须注意食疗中药的性味、药膳的宜忌、烹调技术等,并要掌握药膳应用的基本原则[4]。《素问·藏气法时论》所说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强调了饮食营养的配伍,以素为主,荤素搭配。《饮膳正要》之“羊肚羹”,由羊肚1具,粳米50克,葱白数茎,豆豉适量,蜀椒30粒,生姜6克组成。先将粳米等拌匀放入羊肚内缝口,用水煮烂熟,调五味佐料,空腹食用。方中羊肚既能补益中气,又有治疗反胃呕吐的作用;加入椒、姜以温中止呕;葱、豉以散风寒邪气;粳米滋养胃气。故此羹对胃气虚弱者甚为适宜,也足见此方重视各种营养成分的配伍。

辨证饮食营养观,是传统医学辨证施治的特点在传统营养学中的具体体现[5]。所谓“辨证饮食营养”,是指通过区别疾病的不同证型,或者区别不同个体的体质状况来确定相应的饮食治疗方法,并依据饮食治疗的方法制订相应的食疗食谱。如痰湿证型肥胖症,可选用雪羹汤(海蛰、萝卜) 化痰利湿;属于湿热证型的,宜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可选用薏苡仁粥等。如阳虚体质的人,宜采用温补壮阳的饮食营养方法,可选用当归生姜羊肉汤等,当归补血生气,生姜温肾壮阳,两种植物既起到药物的调理作用,又有食物的滋补作用。

中医营养学在抗衰老的应用中多以补益肺、脾、肾入手。如用百合、白果、杏仁、桔皮等,补益肺气、止咳化痰;扁豆、豌豆、粳米、大枣、山药等健脾益气,利湿;黑大豆、核桃、桑葚、黑芝麻、枸杞,养阴清热,滋阴补血;龙眼肉、芡实、韭菜子,补肾阳纳肾气。

3 药食同源植物现代营养学分析

现代营养学一般分为生理营养学和临床营养学。生理营养学是根据每个人的性别、年龄、劳动消耗等各种不同生理情况,合理饮食以供应机体的营养需要,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抵抗力;而临床营养学研究的人体处于疾病状态时,通过合理的营养供给以促使疾病痊愈,从西医治疗学上说,是一种营养疗法,有时作为辅助性治疗措施,有时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6]。这些都与中医饮食保健学的食疗理论,“药食同源”思想相吻合。

现代营养学是从微观着眼,强调以营养素为核心,把食物和一些药物的营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根据测定的人体每日摄取量来判定食物或者药物的摄入量,从而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现代营养学和中药药理都证实了我国医学的药食同源植物,不仅含有治疗疾病的有效活性成分,还含有对人体具有营养作用的营养素,由此构成了“药食同源”的物质基础。

2002年2月,国家下发了《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推荐了87种药食同源植物: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葚、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表1是几种典型的药食两用食品的主要营养成分、有效成分分析。

枸杞每100 g枸杞果中含粗蛋白 4.49 g,粗脂肪2.33 g,碳水化合物9.12 g,类胡萝卜素96.00 mg,硫胺素0.053 mg, 核黄素0.137 mg, 抗坏血酸 19.80 mg, 甜菜碱0.26 mg, 还含有丰富的 K、Na、Ca、Mg、Fe、Cu、Mn、Zn 等元素,以及多种维生素,干果中氨基酸总量为 9.5%, 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总量的 24.74%,鲜果中氨基酸总量为 3.54%,其中必需氨基酸占23.67%[7]枸杞多糖、甜菜碱、黄酮类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降血糖、降血脂、保护肝脏、抗衰老和抗肿瘤、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脏收缩、减少心脏搏动数及抗氧化等作用[8-9]

葛根每100 g葛根(干基测定)含淀粉51.61 g,总膳食纤维30.95 g,蛋白质9.89 g,粗脂肪1.71 g,总黄酮0.51 g,含有17种氨基酸,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含有K、Ca、Mg、Zn、Fe、Mn等矿质元素,其中K 含量最高,达20.24 g/kg[10]异黄酮类、葛根苷类、三萜皂苷解热、降血压、降血脂、防癌、抗癌等功效,有效治疗心血管病,防治脑冠状动脉硬化、雌激素样作用、解痉作用等[11-12]

菊花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全面,富含类胡萝卜素、类黄酮、维生素C,钙、镁、磷、硫、钾含量很高,同时还含有人体必需的 7 种微量元素,即Cu、Fe、Zn、Co、Mn、Sr、Se[13]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降压、抗病原微生物、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抗炎和免疫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氧化作用、抗诱变作用等[14]

酸枣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含脂肪油,大部分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他成分有白桦脂酸、白桦脂醇、当药素、酸枣仁皂苷及阿魏酸、维生素C等,且含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酸枣仁皂苷、黄酮类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抑郁、抗惊厥、对循环系统作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抗肿瘤等[15]

龙眼肉每 100 g 龙眼肉,含蛋白质 1.2 g,膳食纤维0.4 g,胡萝卜素 20.0 μg,维生素 K 196.5 mg,视黄醇 3.0 mg,视黄素 0.14 mg,维生素 C 43.12 ~ 163.70 mg,尼克酸 1.3 mg,硫胺素 1.01 mg[16],含有大量氨基酸及微量元素核苷类、黄酮类抗应激、抗焦虑,对内分泌的影响、抗氧化作用、抗菌、抗衰老、抗肿瘤、增强免疫力等[17-18]

苦杏仁含蛋白质22.5%,脂肪44.8%,糖23.19%,膳食纤维8.0%。每100 g杏仁中含钙234 mg、磷504 mg、镁260 mg、钾773 mg、铁4.7 mg、锌3.11 mg,硒15.65 lg,有较丰富的维生素B1、B2、E和胡萝卜素,特有的苦杏仁苷达3%[19]苦杏仁苷防癌、抗癌、镇咳平喘、镇痛、抗突变、防治糖尿病等[20]

“医食同源,药食同根”,从现代营养学分析,药食同源植物兼具了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合理平衡的运用药食同源植物,不仅可以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还可以治愈疾病。

4 药食同源植物的展望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人们的身体健康和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日益增多。目前,国内外越来越推崇绿色养生,而药食同源食品不仅在我国有很大需求,在国际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药食同源食品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发展。风靡全球的欧美“健康食品”(healthy food),还有挤入我国保健品行业的日本“功能食品”(functional food),还有正在兴起的我国“药食同源食品”,其理论基础都是“药食同源”[21-22]。据统计,2004年全球药食同源食品476亿美元,其中美国是全球药食同源产品产量最大的国家,其次是欧洲和日本。美国、欧洲、日本的药食同源产品产量占全球的90%以上[23]。

然而,笔者认为药食同源植物的发展仍然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中医典籍中有大量简便、有效的药膳方剂,需要人们进行切实有效的临床和试验研究来加以挖掘和利用;我国的药食两用饮料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但是人们对于药食同源植物的研究概念认识不清,研究的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试验分析系统不同,指标不统一、标准不一致,使不同的试验结果无法相互比较;中药煎煮方法复杂麻烦,没有相应的规范化的质量控制,难以获得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认可,而他们正是现在和将来要服务的主体;食品安全问题研究欠缺;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在目前的市场发展过程中,品牌是企业的核心和生命力,而这一点我国的企业还有欠缺。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2009年药食同源食品销售额达到250亿美元。如何合理利用和发挥药食同源植物的长处使之为更多的人群服务是目前人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选择药食同源的中药作为研究的对象,保证其安全并确保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借鉴食品业的发展成果,结合中医药的成本和技术优势,尤其是中药提取物的应用,将会有非常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

参考文献

[1] 金生源.对祖国医学“药食同源”的现代理解与展望[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1):11-12.

[2] 俞雪如.中医学食养、食治、药膳的起源与发展史[J].中药材,2002,25(5):359-361.

[3] 翁维新.中医饮食营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7.

[4] 刘晓航.中医药膳与康复医学[J].现代康复,2001,5(11):20-21.

[5] 路新国.论中国传统营养学——兼与西方近代营养学比较[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1(4): 1-5.

[6]陈巧,周晓燕.中医饮食保健学与西方近代营养学比较研究[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27-29.

[7] 李泽锋.枸杞营养成分及综合利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3):1.

[8] 王燕,汪以真.枸杞多糖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J].饲料工业,2005(24):4-6.

[9] 郑国琦, 胡正海.宁夏枸杞的生物学和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8(39):496-499.

[10] 李臻,赖富饶,吴晖.葛根的营养成分分析[J].现代食品科技,2011,27(8):1010-1019.

[11] 吕丽华,荣晓慧.葛根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及其现代临床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19):35

[12] MANN J J,CURRIER D,STANLEY B,et al.Can biological tests assist prediction of suicide in mood disorders?[J].Int Neuropsychopharmacol,2006,21(1):1-10.

[13] 李万秀.野菊花活性成分及应用的研究进展[J].饲料与畜牧,2014(8):42-46.

[14] 吴钉红,杨立伟,苏薇薇.野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4,27(2):142-144.

[15] 陈雯,黄世敬.酸枣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7):1726-1728.

[16] 钟名诚,肖聪.龙眼肉的研究现状[J].中国药业,2008,17(16):79.

[17] OKUYAMA E,EBIHARA H,TAKEUCHIH,et al.Adenosine,the anxiolytic-like principle of the Arillus of Euphorialongana[J].Planta Medica,1999,65(2):115.

[18] 黄建蓉,李琳,李冰.龙眼肉生理功效和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07,28(3):221.

[19] NAOKI Y,KENGO M,MASAKI K, et al.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mangiferin,a naturally occurring glucosylxanthone, in bowel carcinogenesis of maleF344 rats[J].Cancer Lett,2001,163:163-170.

[20] 李淑芳,陈晓明,郭意如.杏仁的营养成分与功能因子[J].营养保健,2004(11):23-24.

[21] 周俭.中国传统营养学的起源和发展[J].营养学报,2008,30(4):341-344.

[22] PETER J J,STEPHANIE J.Functional food development:concept to reality [J].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18(5):387-390.

[23] BENKOUIDER C.Functionalfoods:A global overview[J].International Food Ingredients,2004,5:66-68.